《活著》
從初中開始早就聽說這本書的大名膳灶。直到這個周末在收拾倉庫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前室友留下的這本《活著》刘陶。一直沒有敢碰因為只是聽說非彻纾苦難。
讀書是成本很低的體驗別人人生的方式淮逻,這也是我喜歡看書的原因琼懊,尤其是劇情或是人物自傳阁簸。這個杠桿之大- 只要幾個小時或是幾天,就能“經(jīng)歷”另一個人的人生哼丈。當然看電影也是启妹,只是經(jīng)常角色太深刻和具體,比較難讓我代入進去醉旦。但是當時時代的背景下饶米,很多發(fā)生過的事情,現(xiàn)在的人看也很難去體會了车胡。
其實包括我咙崎,經(jīng)常都會因現(xiàn)代通病而煩惱。例如吨拍,人生價值褪猛,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沉迷手機羹饰,和社交媒體的焦慮伊滋,等等。甚至動不動就妄想歸居田野(看看自己的人設队秩,真是哭笑不得)笑旺,或是出家(不是我)♀勺剩可以套用一句小說里的話 “少年去游蕩筒主,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鸟蟹。沒有做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和不用煩惱的乌妙,可能我都是想著田野美好的部分。
再談回到小說建钥,我捫心自問藤韵,絕對沒有主人公福貴的堅韌。每次當我覺得劇情不會再慘的時候熊经,作者總是給我驚喜泽艘,而且不止一次。然而福貴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拿起鋤頭繼續(xù)勞作镐依。大部分不用受勞力之苦的我們匹涮,恐怕無法想象。就算是桌上的食物槐壳,經(jīng)常也都覺得理所當然然低。每次回臺北的家,進門口的鞋柜上都會擺著一箱15X2也就說30摞廁紙。我有幾次還開玩笑說我們家最多的就是廁紙脚翘。但是我從來沒想過為什么我們家從來不缺廁紙,或是都是誰每月騎車摩托車去載回來的绍哎。
主人公最后牽著取名為自己的老牛来农,談論他的過往。能看到自己過去的模樣崇堰,年輕時走路的姿態(tài)沃于,和自己如何衰老。這等的坦然海诲,是超脫還是無奈繁莹,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