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詩詞中常見意象歸納整理
1、望月思親——引發(fā)離愁別緒婉支,思鄉(xiāng)之愁蝌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徊件。”(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xiāng)異常感傷。“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秆剪,表現(xiàn)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2洁灵、黃昏、夕照(斜陽百框、夕陽、落日)——多傳達(dá)凄涼失落方椎、蒼茫沉郁之情有决。感傷的心情意緒、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台汇、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笆呆。”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榕堰,長河落日圓√几欤”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诫惭、酒旗斜矗瘟判±撼牛”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嘶伟,流水無情”把水與時間的流失結(jié)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皂岔。“流水落花春去也圾笨,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俭令,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箱季,惜春拷况、傷時的惆悵和對死亡的焦慮憂傷。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揽咕,舉杯消愁愁更愁逗柴。人生在世不稱意屠尊,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掺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么夫∩娣悖”則用流水這一意象來比喻愁怨的濃厚和不絕乐纸。
4、長亭——陸上送別之所跌宛。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斥扛?長亭更短亭楣黍。”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业筏。”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朽们〔钥罚”很顯然蚊锹,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姚炕。
5、羌笛——象征凄切悲涼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fā)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尼斧。唐代邊塞詩中經(jīng)常提到熄捍,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币喧∈非蹋”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问欠。”羌笛發(fā)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借浊。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槐沼,就不再列舉了。
6、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审孽、品格的高尚棚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次和,一片冰心在玉壺石蔗∪瞻荆”——我的心像晶瑩的玉壺的冰一樣,樣高潔如故≡笨埽“冰心”高潔的心性牲览,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過春風(fēng)十里蔫慧,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fēng)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虑粥,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彬祖,一片荒涼了。此句用野草、麥子的繁盛反襯如今的荒涼。“朱雀橋邊野草花澎嚣,烏衣巷口夕陽斜颈抚。”(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8史飞、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zhì)吐绵。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葵姥,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援岩,遍繞籬邊日漸斜添瓷。不是花中偏愛菊搀愧,此花開盡更無花【祢荆”表達(dá)了詩人對堅貞罢缸、高潔品格的追求息楔。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歲寒三友之一兵迅。梅花在嚴(yán)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置森。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fēng)布遠(yuǎn),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擦,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宴猾。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讹剔,只有香如故由捎∥樱”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膳凝。
10著淆、柳——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晨炕,折柳有相留之意费奸。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缨历,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魄缚。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谤狡,曉風(fēng)殘月”來表達(dá)別離的傷感之情拒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