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大林寺桃花》,這是一首七絕紀游詩白魂,從詩的題目中我們知道汽纤,詩人借贊美桃花之名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懷念。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福荸,但這美好的時光卻不太長久蕴坪。詩人對這春之歸去,常常會產(chǎn)生一種哀怨的情緒,于是便尋春背传、念春呆瞻,但一年中只能有一個春天,明年之春已非今夕之春了径玖,人們在對春的尋覓中所寄托的更多的是對春天的懷念痴脾。
說到春天,在中國的文化中挺狰,那必然是一個群芳爭艷的時節(jié)明郭。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丰泊,那便當屬桃花薯定。
下面我們就來通讀一下這首詩,跟隨詩人的腳步欣賞這不一樣的“春天”瞳购。
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话侄,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学赛,不知轉入此中來年堆。
詩文大意:
已經(jīng)是農(nóng)歷四月了,花兒都已過了盛開的季節(jié)盏浇,進入凋謝期变丧,百花盛開的春天悄悄地過去了。有一天詩人攜友同游廬山頂上的大林寺绢掰,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痒蓬,蕩漾著濃濃的春意。
詩人不禁感嘆道滴劲,原以為春天已經(jīng)過去了攻晒,卻想不到可愛的春天,卻調(diào)皮地東躲西藏班挖,偷偷地跑到這深山的古寺中來了鲁捏。
詩文賞析: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nèi)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么深奧萧芙、奇警的地方给梅,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jié)絕晚”双揪、“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jié)候动羽,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凡怎。但細讀之均驶,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骆撇,富于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羽德,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几莽,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宅静,芳菲落盡的時候了章蚣。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林姨夹。當這始料未及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纤垂,詩人是多么的驚異和欣喜!?
在詩的開首磷账,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峭沦,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逃糟,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吼鱼,即仿佛從人間的現(xiàn)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么仙境绰咽,置身于非人間的另一世界菇肃。?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fā)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取募∷霭“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玩敏《芳桑”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聊品、戀春飞蹂,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几苍,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天翻屈,原來春天并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妻坝,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伸眶。?
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刽宪,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厘贼。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圣拄,突變到驚異嘴秸、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這首詩中岳掐,詩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凭疮,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串述;像個頑皮的孩子總是讓人難以捉摸执解!?
詩人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纲酗,字樂天衰腌,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中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觅赊,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右蕊。晚年住在香山,自稱為“香山居士”吮螺,他曾對詩歌進行過改革尤泽,主張學習民歌。他的詩歌題材廣泛规脸,形式多樣坯约,語言平易通俗。?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莫鸭。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闹丐,年四十六,攜友人同游廬山香爐峰大林寺時所作被因。
小知識:
桃文化在中國分為兩種卿拴,一種是象征著吉祥長壽的桃果實文化,另一種梨与,便是桃花文化堕花。而到古代關于桃花的詩詞文章,大家首先想到的粥鞋,可能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缘挽。
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將這里描寫成了一個如同仙境的“世外桃源”呻粹。桃花在這里壕曼,象征的便是自由和美好的生活,這和桃花結果有一定的關系等浊,古人對于這些能夠結出果實的花卉腮郊,一般都有著極高的敬意。
因此桃樹本身筹燕,也被當作一種既可以觀賞轧飞,又可以為人們提供食物衅鹿,足以維持人們生活的寶貴樹種。除此之外过咬,桃花也被認為是春天的象征塘安,而且在古人的觀點中,桃花因為可以結成象征長壽的桃子援奢,因此也同樣被視為延年益壽和美容的靈丹妙藥兼犯。?
小問題:
古人贊美桃樹、桃花的詩詞非常多集漾,除了我們今天講到的這首《大林寺桃花》和文中提到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切黔,你還知道其他的作品嗎。歡迎在評論區(qū)里留言具篇,跟大家分享你的知識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