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景重陽上北樓——唐代詠重陽詩賞析(中)
王傳學
重陽節(jié)時值深秋铃慷,秋高氣爽渗勘,霜景迷人。詩人們登高攬勝蔗彤,賞景抒懷川梅,留下了許多詩篇。
先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九日登山》(節(jié)選):
淵明歸去來然遏,不與世相逐贫途。
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待侵。
因招白衣人丢早,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秧倾,虛過重陽時怨酝。......
天寶十二載(753年)重陽日作于宣城。清人王琦云:“玩詩意那先,當是偕一宗室為宣城別駕者农猬,于九日登其所新筑之臺而作,詩題應有缺文售淡〗锎校”所言似是慷垮。
全詩三十四句,節(jié)選的是前八句揍堕,意思是:陶淵明寫了《歸去來辭》换帜,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志。因為沒有酒喝了鹤啡,所以偶爾就到州牧那里去喝酒。我于是就想象著和陶淵明一起一邊觀賞菊花一邊飲酒蹲嚣。只是我此時的心情不好递瑰,白白辜負了重陽佳節(jié)。
適逢重陽佳節(jié)隙畜,詩人登山飲酒賞菊抖部,想到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及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议惰。全詩體現(xiàn)了詩人壯志難酬慎颗,感慨時事的失望心情;及仍懷有遠大理想言询,遠大抱負俯萎,為實現(xiàn)宏偉目標而努力的決心。
李白還有一首《九月十日即事》运杭,借菊花兩遭采摘夫啊,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心情: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辆憔。
菊花何太苦撇眯,遭此兩重陽。
這首詩是李白在當涂(今安徽當涂)龍山登高之作虱咧,時在唐代宗寶應元年(762)秋重陽節(jié)后一日熊榛。詩人已于前一日登過一次龍山,并作了首《九日龍山飲》腕巡, 這屬于第二次登山宴賞玄坦,故詩人感嘆菊花連續(xù)兩天遭到采摘,聯(lián)想到自己兩入長安绘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創(chuàng)营搅,不由得感慨萬端。
在唐宋時代梆砸,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转质,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nèi)連續(xù)遇到人們的登高帖世、宴飲休蟹,兩次遭到采擷沸枯,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詩人以醉澆愁赂弓,朦朧中绑榴,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fā)問:菊花為什么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chuàng)盈魁?對于賞菊的人們來說翔怎,重陽節(jié)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xù)宴飲杨耙;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赤套,卻要忍受兩遭采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珊膜、幽微的靈秀之心容握,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詩意的空間车柠。實際上剔氏,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托自己內(nèi)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竹祷,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谈跛、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塑陵。此詩語雖平淡币旧,內(nèi)涵卻十分深沉。 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猿妈,而在節(jié)日里所引發(fā)的憂傷情緒吹菱。
再看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九日登高》: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彭则。
雨歇亭皋仙菊潤鳍刷,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俯抖,翡翠橫釵舞作愁输瓜。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芬萍。
詩人在這首詩里記述了重陽時節(jié)依俗登高尤揣,爬上北樓鳥瞰遠眺的情景〖盱簦“青山遠近帶皇州北戏,霽景重陽上北樓”,寫出了雨后初晴的深秋景色清晰明朗漫蛔,由近及遠的青山嗜愈、京城萬象盡收眼底旧蛾。“雨歇亭皋仙菊潤蠕嫁,霜飛天苑御梨秋” 接下來看到的是眼下平野里得到雨水滋潤后的菊花妍若仙姿锨天,美艷動人。在皇城梨熟的霜降時節(jié)剃毒,百芳藏跡病袄,唯菊花傲然凌霜盛開,這正是菊花之可貴赘阀,被人們譽為長壽花益缠。“茱萸插鬢花宜壽纤壁,翡翠橫釵舞作愁∞嘈牛”? 老人們插著茱萸祝愿與長壽花一樣酌媒,高興地歡歌起舞。妙趣橫生的舞姿像睡婦剛醒一樣憨態(tài)可掬迄靠。茱萸菊花相映成趣秒咨,就像美女頭上隨意散亂的首飾彩顯,賞心悅目掌挚。? “漫說陶潛籬下醉雨席,何曾得見此風流》褪剑”怪不得陶潛醉心于菊陡厘,人生能有幾次欣賞到這時的美艷和歡樂呢?
這首詩像一幅優(yōu)美的民俗風景畫特占,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登高時見到的遠山近城糙置、雨后菊姿和歡度重陽佳節(jié)而登高、賞菊是目、插茱萸等民俗谤饭。詩人敘事真實浪漫,比喻貼切形象懊纳,感慨樂觀向上揉抵。結句自然而然引起了讀者共鳴。
再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九日登高》:
世路山河險嗤疯,君門煙霧深冤今。
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茂缚。
劉禹錫青年得志辟汰,但進退無定列敲,幾遭貶謫,飽嘗仕途坎坷之艱險帖汞。貞元十九年(803年)戴而,劉禹錫隨杜佑入朝。順宗元和元年(805年)翩蘸,他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所意,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不久失敗催首,首遭貶謫扶踊。元和十年(815年),得裴度力薦返京郎任。因游玄都觀寫《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譏諷得勢小人而復貶連州秧耗。大和二年(828年),劉禹錫又被朝廷從和州刺史任召回舶治。這首詩就是詩人此時北還時途經(jīng)洞庭湖分井,登樂游原遙望洞庭湖時寫下的佳作。也是詩人當時“藉登高而望遠霉猛,借山水以寄懷”之見證尺锚。
詩題中的“九日”,即農(nóng)歷九月九日惜浅,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瘫辩。詩前二句“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坛悉,? ? “自然感慨伐厌,盡從景得,斯謂景中藏情裸影』⌒担”(王夫之《唐詩評選》卷四)表面上看是寫眼前之景:地上之路,山河起伏空民,盤旋峻險刃唐;遙望洞庭湖一片煙霧迷茫。然而詩人言近而旨遠界轩。詩人所處的時代正逢藩鎮(zhèn)割據(jù)画饥,分裂局面呼之欲出。目睹人世間的興亡變化浊猾,又回想起自己一生的坎坷歷程抖甘,人生之路豈不像眼前山河一樣峻險,仕途之道又何嘗不似眼前遙望一樣茫然呢葫慎?因此衔彻,這“世路”看似指眼前之路薇宠,實指人生之路;這“君門”看似指眼前遠眺之山門艰额,實指仕途之門澄港。這一“險”字,使人觸目驚心柄沮;這一“深”字回梧,又使人對前途憂慮重重。此聯(lián)“以寫景之心理言情祖搓,則身心中獨喻之微狱意,輕安拈出≌罚”? (王夫之《姜齋詩話》)達到了情景交融详囤、妙合無痕的境界。
后兩句“年年上高處镐作,未省不傷心”藏姐,情在言里,意在詩外滑肉“鳎“上高處”呼應題目“登高”摘仅。這是古代詩人詞客樂為之事靶庙,從這一點上,? “郁然與騷人同風娃属×模”登高望遠,游目騁懷矾端,自然引起無窮的思緒:天倫之樂掏击,身世之感,家國之悲秩铆,所悵萬千砚亭,殆難名狀。如果說是與? ? “騷人同風”的話殴玛,那就是詩人羈旅他鄉(xiāng)捅膘,難免要產(chǎn)生思念親人朋友之常情。不過詩人之意并不僅在于此滚粟。他一向反對分裂割據(jù)寻仗,積極參與政治革新,然而壯志未酬凡壤,眼看戰(zhàn)亂連年署尤,生民涂炭耙替,國家危在旦夕,這怎不使詩人為之“傷心”曹体?因此俗扇,本詩不僅是抒發(fā)詩人與“騷人同風”的個人悲歡喜怒之情感,而且包含著詩人借詩言志的深厚意蘊混坞。這就比一般登高抒懷詩具有了更高的境界狐援。
唐代詩人錢起的《九日登玉山》,寫得飄渺靈動:
霞景青山上究孕,誰知此勝游啥酱。
龍沙傳往事,菊酒對今秋厨诸。
步石隨云起镶殷,題詩向水流。
忘歸更有處微酬,松下片云幽绘趋。
首聯(lián)說青山霞景,圣地宜人颗管,而且鮮有人知陷遮,通過側面描寫的方法更加凸顯了玉山的美景。也借此抒發(fā)了登山賞景的歡愉心情垦江。頷聯(lián)說登山攬勝之后把酒飲宴帽馋,遠眺山下,目光所及比吭,思接往事绽族,聯(lián)系古今,虛實相生衩藤,也微抒人生苦短吧慢、今夕感慨,拓寬了境界赏表。頸聯(lián)由靜轉動检诗,移步換景,寫得飄渺靈動瓢剿,寫出了山中自有仙境逢慌,所的詩句造化天成;同時跋选,詩隨水流將空間推至渺遠涕癣,將時間推至將來,意境開闊。尾聯(lián)先以“忘歸”抒發(fā)美不勝收坠韩、流連忘返之情距潘,后落筆在“松下”“幽云”,以景結情只搁,詩句雖未著一字于情音比,卻達到了言有盡意無窮的境界,不盡婉曲回味氢惋。
全詩寄情于景洞翩,也是詩人長于寫景,清空閑雅焰望、流麗纖秀骚亿,一貫風格的體現(xiàn)。
再看晚唐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熊赖,與客攜壺上翠微来屠。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震鹉。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俱笛,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传趾,牛山何必獨沾衣迎膜?
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九月,四十二歲的杜牧遷池州(今安徽貴池縣)刺史浆兰。第二年九月磕仅,他最心折的好朋友張祜專程從自己隱居的江蘇丹陽來池州看望他。張祜(字承吉)是著名的詩人镊讼,他的《宮詞》:“故國三千里宽涌,深宮二十年平夜。一聲《何滿子》蝶棋,雙淚落君前『龆剩”曾使杜牧深為佩服玩裙,賦詩相贈,甚至說“誰人得似張公子段直,千首詩輕萬戶侯吃溅?”又說“如何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鸯檬【龀蓿”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他們同游池州城南的齊山喧务,登高覽景赖歌、唱和抒懷枉圃。詩人于是寫下了這首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惻的七律詩。
首聯(lián)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庐冯,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孽亲。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展父。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返劲,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栖茉,“秋影”包容甚廣篮绿,不獨指雁影÷榔“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搔耕,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痰娱,“翠微”來代替秋山弃榨,都流露出對于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頷聯(lián)為唐詩名句梨睁,夾敘夾議鲸睛,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值此重陽佳節(jié)坡贺、好友聚會登臨之際官辈,盡管詩人此時思緒萬千,無法平靜遍坟,但也只能用莊子和陶淵明的典故來寬慰朋友和自己:在這“難逢開口笑”的茫萌冢“塵世”,還是效仿先賢愿伴,順應節(jié)俗肺魁,插著滿頭的菊花盡興而歸吧!“難逢”隔节、“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鹅经,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xiàn)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tài)度怎诫,隱隱透出無奈和掙扎瘾晃。詩人是以曠達的言辭、近于失態(tài)的舉動幻妓,來掩飾心中的失落蹦误、暫驅積壓心頭的郁結。化用典故强胰,渾然無跡尚镰;勸人慰己,意蘊幽深哪廓。r> 頸聯(lián)與頷聯(lián)手法相同狗唉,都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jié)涡真,無須在節(jié)日登臨時為夕陽西下分俯、為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哆料,同時也表達了及時行樂之意缸剪。“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陽節(jié)的習俗东亦。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用了對比杏节,一是塵世不樂與佳節(jié)盡情快樂的對比,一是大醉無憂與怨恨憂愁的對比典阵。兩聯(lián)也多次提到重陽奋渔。節(jié)日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人們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壮啊、拋開日常生活的煩惱嫉鲸,讓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這里所表現(xiàn)的正是趁著重陽節(jié)拋開世事歹啼、盡情放縱快樂的思想玄渗。
尾聯(lián)承上“登臨恨落暉”意,用齊景公牛山泣涕之事進一步安慰自己狸眼。詩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齊山藤树,聯(lián)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認為像“登臨恨落暉”所感受到的那種人生無常拓萌,是古往今來盡皆如此的岁钓。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齊景公那樣獨自傷感流淚司志。以齊景公的反例作結甜紫,表現(xiàn)了這種曠懷中包含著一種無奈的苦澀降宅。
全詩一開始面對秋景骂远,興致勃勃,接著感嘆人生愁多樂少腰根,繼而惜乎光陰易逝激才,曠達中寓自勉,最后兩句委婉抒發(fā)內(nèi)心的不平和感慨。語言清爽自然瘸恼,情感復雜跌宕劣挫,抑郁與曠達交織,積極在消沉中凸顯东帅。詩人的文采風姿压固,盡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