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再次讀了李中瑩老師的《重塑心靈》關于自我價值的部分欠啤,仍會被深深的打動』┡兀現(xiàn)在,把其中最讓我觸動的一些內容整理出來猾担,與大家共享袭灯。
? ? ? 為什么人們普遍缺乏自我價值?尤其是當今時代的中國人绑嘹,面對巨大的社會變革稽荧,面對多元思想文化的沖擊和利益格局的調整而顯現(xiàn)出很多心理上的不適應,原因究竟何在呢工腋?
? ? 自信的基礎是能力姨丈,但能力必須經過肯定才能變成自信。一些錯誤的觀念擅腰、教導孩子的傳統(tǒng)方式與現(xiàn)代社會的環(huán)境蟋恬,使大部分的人,在成年之前趁冈,得不到足夠的肯定去培養(yǎng)出自信歼争。今天的大多的孩子,每天得到的還是否定多渗勘,肯定少沐绒。
? ? ? 到底是什么造成這個普遍的現(xiàn)象呢?
? ? 首先旺坠,整個人類對情緒感覺的認識很不足乔遮,而中國人和西方人相比,更不愿意與本人的感覺聯(lián)系价淌,更不愿意談論感覺申眼,更不清楚內心感受,對情緒問題蝉衣,更感覺無力括尸。
? ? 當家長教導孩子“不準哭,不可以發(fā)脾氣”的時候病毡,他便開始教導孩子濒翻,不要理會感覺,告訴孩子情緒是無可奈何的事,把焦點放在理性(應該怎樣)上了有送。試問一個人連自己內心的感覺都搞不清楚淌喻,拿它毫無辦法,又怎么能培養(yǎng)做自信呢雀摘?
? ? 其次裸删,對孩子的教導普遍的使孩子沒有建立起“自我”。
? ? 孩子很小的時候阵赠,便因為表現(xiàn)出情緒而被否定涯塔,從而學會不理會內心的感覺,而只看大人的意思行動清蚀,還經常被教導模仿別的小孩匕荸,而本人的能力表現(xiàn)卻得不到肯定,結果他不能在內心建立一個充分的“自我”枷邪。
? ? 第三榛搔,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總把焦點放在孩子沒做到的小部分东揣,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做是理所當然践惑,而沒有給予肯定。
? ? 第四救斑,很多家長為孩子定下過高的標準童本。他們以為把標準定得越高越好,結果脸候,孩子自己不明白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懂得需要尊重和照顧自己绑蔫,達不到家長定出的標準便認定了是自己不好运沦,自己不爭氣。
? ? ? 第五配深,過分強調孩子認知方面的重要性携添,包括思想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而忽略了幫助孩子發(fā)展出跟自己的感覺緊密聯(lián)系篓叶、明白自己內心需要的能力烈掠。這部分的成長包括情緒智能和大部分代表心理素質的行為背后的內心動力。
? ? 第六缸托,傳統(tǒng)思想中習慣以否定自己的方式左敌,表示對對方的尊崇,這是我們傳統(tǒng)價值觀里需要修正的一個部分俐镐。以前國人在書信中分別稱呼本人的妻子和孩子為“賤內”矫限、“犬子”,便是典型的例子。自貶以表示謙遜叼风,卻造成了內心虛空無力取董。
? ? 第七,傳統(tǒng)的家長習慣以“恐懼感”“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動孩子无宿,這使孩子內心無力茵汰。例如:“不要哭啦,拐賣孩子的人來了孽鸡,不要讓他聽到你在哭熬选!”“警察叔叔不準小孩哭的梭灿,要不要我叫警察叔叔過來呀画侣?”,“你是男孩子嘛堡妒,男孩子怎么可以哭配乱?”
與身份有關的障礙性信念,是自我價值不足的深層原因皮迟。
最嚴重的障礙性信念是三個關于身份的信念搬泥。
一、“我的這件事伏尼,沒有可能……”例如:“我這個病是不會好的了忿檩。”這樣認定的人會堅持停留在困境里爆阶,或者抱怨環(huán)境因素燥透。
二、“我沒有能力……”例如“我不能放松辨图“嗵祝”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到,只有干著急或者埋怨自己沒有用故河。
三吱韭、“我沒有資格……”例如:“我的命生來就是這樣∮愕模”這樣的人接受了他們認定的“命運”理盆,這就是一般人說的“認命”的態(tài)度。
? ? ? 在中國人的社會里凑阶,表面上似乎是能力性和可能性的障礙性信念猿规,經過細心分析后,其實都是資格性的障礙性信念晌砾,就是“我沒有資格”坎拐。這是在中國人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就是自我價值不足。中國的傳統(tǒng)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培養(yǎng)出“沒有資格”的障礙性信念哼勇,我們必須正視都伪,從而幫助孩子培養(yǎng)出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