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shù)這些年我看過的書
我從初中開始看書,不過那時候看的多的是小說是目,很流行的言情瑪麗蘇小說。在書店里面租的很厚一本的小說标捺,還有就是買的雜志懊纳。看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玄幻小說更吸引我亡容,于是我看是看玄幻修真類的小說嗤疯,一本上百萬字的那種,每天晚上可以躲在被子里面看到一兩點鐘闺兢。就這樣看了三年茂缚。我的近視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高中的時候屋谭,學習的時間變得特別多脚囊,我沒有那么多時間拿手機去看電子書,于是轉(zhuǎn)戰(zhàn)實體書桐磁。那時候很流行雜志悔耘,像意林、讀者所意、青年文摘淮逊、瘋狂閱讀之類的。那時候每天待在教室的時間特別長扶踊,每次作業(yè)寫煩了就開始看散文雞湯文泄鹏。除了雜志外,也還是會看小說秧耗。那時候看的小說就變了备籽,因為看電子書的時間少了,只能用實體書分井。教室里面看雜志车猬,寢室里面就看小說。一般看的都是那種連載的實體書尺锚,就像郭敬明滄月所寫的書珠闰,都是奇幻武俠一類的。
我一直都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瘫辩。大學開始的時候就來往于圖書館伏嗜,專門找有關(guān)中國歷史的書。我一直都很羨慕那些脫口而出的歷史典故和歷史名人伐厌,還是那么多的唯美辭藻承绸。我看書喜歡先看一個大概,于是看中國歷史的時候挣轨,我找的書主要是按時間順序記載中國的大事军熏。我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但是看完之后并沒什么用卷扮。書就像新華字典一樣厚荡澎,但是只有一本。后來看中華通史画饥,忘記是看的哪個版本衔瓮,我就記得它有10本,每本都是半本新華字典的厚度抖甘,當時我看了八本热鞍,剩下兩本清朝和近代史的沒有看。在《中華通史》之前我用手機把《明朝那些事》也看了一遍衔彻。也看過《詩經(jīng)》薇宠、《左傳》,后面更多的是看名人傳記和現(xiàn)代人對歷史名人的評價和總結(jié)艰额。
雖然看了很多澄港,但是因為看的太雜,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也不同柄沮,結(jié)果就是把我對歷史人物的理解給崩的一塌糊涂回梧。
還有一個記得清楚的就是我把三國看了四遍废岂,第一遍是高中看的,剩下三遍都是大學看的狱意,之后的那三遍還都是用同一本書看的湖苞。
離我看歷史書到現(xiàn)在也有幾年了,具體內(nèi)容也記不得多少了详囤,論了解财骨,或許還不如一個看古裝歷史劇的人了解的多。我最后唯一的想法就是不管我曾經(jīng)聽過的歷史名人有多厲害藏姐,都不可避免有缺點隆箩。高調(diào)的人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大二的時候圖書館就去的少了羔杨,買書變得頻繁起來捌臊。大二看的多是外國的書《挡模《傲慢與偏見》娃属、《瓦爾登湖》(似乎沒有看完)、《麥田里的守望者》护姆、《白夜行》矾端、《洛麗塔》、《時生》卵皂、《月亮與六便士》秩铆,甚至還看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其實我特別弄不明白名著到底是好在哪里灯变,每一本書都是被人辛苦寫出來的殴玛,每本書都有屬于自己的發(fā)光點,我不能分清孰好孰壞添祸。
我只記得《時生》里面的未來不僅僅是明天滚粟;《白夜行》里面我來年的愿望是在白天下行走;《洛麗塔》的戀童癖刃泌,女生最美的年紀是9到14歲凡壤;《麥田里的守望者》快結(jié)尾的那段話:我一直在腦子里想像很多小孩在麥田地什么的玩游戲。有幾千個小孩耙替,沒別的大人亚侠,我是說,除我之外俗扇。我就站在這破懸崖邊上硝烂,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铜幽。
不管是就人物而言滞谢,還是就情節(jié)而言串稀,我看過的所有書都不及中國歷史的紀實來的精彩。歷史就是一本寫的最好的小說狮杨。
有時候會想就算看了這么多書又有什么用厨诸,和那些沒看過多少書的人也沒什么差別,也沒見得比別人多懂多少東西禾酱,甚至不如那些看電視劇的人懂得多。現(xiàn)在绘趋,至少別人在問你愛好的時候你還能說一個看書颤陶;再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你不至于仰望他,在生活中你總要有一個你能拿出手的東西陷遮。沒有人會想擁有只被柴米油鹽包圍的生活滓走,也沒有人想把生活過得斤斤計較,至少書里面能給你一個你想要的風月人生帽馋。
是要做個安靜的美男子還是要做一個聒噪的八哥搅方?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