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縣志》記載箱歧,唐貞觀十三年(公元 639年),大旱枚冗,李世民在九成宮召五品以上的官員議事。魏征以“禍福無門蛇损,唯人所召”為因 ,呈上進諫名篇《十漸疏》赁温,指出唐太宗在十個方面的不足坛怪,說唐太宗相比貞觀初年,求治之心銳減股囊,驕奢之心漸長袜匿。語句直指李世民的弊病,言辭犀利稚疹,用歷史興衰來警醒李世民要勵精圖治居灯、任賢臣遠小人。李世民納諫内狗,避正殿穆壕、減膳食、罷勞役其屏、賑濟災民喇勋。
這件事過去 37年后,九成宮還見證了另一對君臣的故事偎行,故事的主角是斷案高手狄仁杰川背。《麟游縣志》講蛤袒,在公元 676年 9月熄云,唐高宗李治在九成宮避暑,左衛(wèi)大將軍權善才妙真、左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兩人缴允,誤砍了昭陵(唐太宗陵墓)的柏樹,李治大怒珍德,命令將權善才练般、范懷義二人立即處死。狄仁杰當時任大理丞锈候,他向李治進諫薄料,說權、范二人罪不當死泵琳。唐高宗很生氣摄职,疾言厲色地說,權善才他們置我于不孝的境地获列,必須處死谷市。面對盛怒的皇帝,狄仁杰仍犯顏極勸击孩,說按照現(xiàn)在的法律迫悠,他倆的罪過不至于被判死罪,如果陛下堅持要殺這二人溯壶,那么國家的法律就無法取信于人及皂,法律就會失效。現(xiàn)在陛下因為一株柏樹殺掉兩位將軍且改,千百年后验烧,后世的人會怎樣評價陛下呢?我之所以不敢奉命殺掉這兩名將軍又跛,正是害怕使陛下陷入不道義的境地鞍稹!唐高宗冷靜下來慨蓝,覺得狄仁杰說得有道理感混,遂免去權善才、范懷義二人的死罪礼烈,改為流放嶺南弧满,并專門讓史官把這件事記錄下來,有意強化了這一案件此熬,既表彰了狄仁杰庭呜,也順帶樹立了自己善于納諫的形象。
魏征與狄仁杰都以直諫敢言著稱犀忱,我們選取魏征的《十漸終不克疏》以及狄仁杰的《諫造大像疏》為例募谎,分析古代公文的寫作特色。
疏:下情上達叫疏上阴汇,疏是疏通的意思数冬。也是自漢朝始創(chuàng)的文體,實際上即是奏的一類搀庶。唐宋到清代都有這一文體拐纱。后世又以奏疏為群臣論諫的總名。但私人書信中也有用疏的名稱的哥倔,如陶淵明的《與子儼等疏》戳玫。
1.作者簡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未斑。漢族咕宿,唐巨鹿人,唐朝政治家蜡秽。曾任諫議大夫府阀、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芽突,以直諫敢言著稱试浙,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狄仁杰:(630-700)寞蚌,字懷英田巴,并州人钠糊。唐朝著名宰相,曾任并州法曹壹哺,大理寺丞抄伍,鸞臺侍郎,同平章事管宵,封梁國公截珍,勇于犯顏直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宰相箩朴。
2.寫作背景
貞觀十三年岗喉,歷史上著名的諫臣魏徵針對唐太宗漸好奢縱的傾向,呈上直言進諫的名篇《十漸不克終疏》炸庞,指出唐太宗的志業(yè)與貞觀初年相比钱床,在十個方面都出現(xiàn)了今不如昔的變化,求治之心銳減而驕逸之心漸萌埠居。 唐太宗李世民在著名誎臣魏征去世之后背誦貼在屏風上早晚各念一遍的十漸疏诞丽。魏征的《十漸不克終疏》是貞觀十三年五月的應詔之作。疏文 批評唐太宗"驕奢自溢"拐格。有十種表現(xiàn)僧免,辭強理直,淋漓盡致捏浊。
684年,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690年僧法明等10人獻《大云經》4卷懂衩,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當代唐作天子。武則天頒布《大云經》,令諸州都建大云寺金踪。700年“又將造大像”浊洞。武則天的佞佛所帶來的大興土木給國家?guī)碡斦系膰乐乩щy。因此,狄仁杰上疏以諫胡岔。
3.文章分析
“十漸不克終”法希,意思是十件逐漸出現(xiàn)不好的苗頭而不能堅持到底的事。本文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個特點靶瘸,列舉了唐太宗為政態(tài)度的十個變化苫亦,以此警醒他要居安思危,改正缺點怨咪,繼續(xù)保持貞觀之初的優(yōu)良作風屋剑。文章可分為三部分。開頭兩段是全文的綱領和引子,第三至十二段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最后一段是結尾部分诗眨,作者再次指出了值得警惕的一些現(xiàn)象唉匾,進一步分析了見誡而懼、擇善而從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匠楚,表達了對唐太宗采納自己諫言的希望巍膘。
《諫造大像疏》首先揭明治政的根本是“先必人事”厂财。然后分析大力建造佛塔寺院的危害:國家資財“用之無度”,人民苦于“化誘所急”",壯丁勞力“并集法門”。這一切無疑是違背“為政之本”的行為峡懈。并以歷史為鑒:南梁“像法盛行”璃饱、“舍施無限”,但“無救危亡之禍”。說明興佛無益于國逮诲。最后,從鞏固國家政權的高度,建議“寬征鎮(zhèn)之徭,省不急之費”帜平。文章進言得體幽告,情感懇切梅鹦。據說,武則天看后,深有觸動,并下令停止造大像工程冗锁。
個人見解
(一 )行文得體齐唆,勸諫有方
我國古代諫諍君非者,歷朝史不絕書冻河。而效用卻大為不同:有些被君主采納,導致興利除弊箍邮。有些也會適得其反,激使統(tǒng)治者一意孤行,進諫者也往往落得貶官的下場叨叙。究其原因:一是某些君主見識低陋锭弊、心胸狹隘;再者是諫諍者忽略了進言之體。臣下進言諫勸,希望君主采納擂错。受制于這一行文關系,并服務于既定行文目的,頗需講究“得體”味滞。進言者,既不能如論著那樣放言高論、評頭論足;又不能像大臣之間爭論政見那樣直截了當钮呀、一針見血;也不能如對下級行文時那樣迎頭棒喝剑鞍、直接批評;更忌諱將自已放到與統(tǒng)治者對立的位置,疾顏厲色,口誅筆伐。帝王也是常人爽醋,哪怕他再英明蚁署,也難免有常人的嗜好和欲望。就如《十漸終不克疏》開頭兩段作者先從人性和歷史經驗出發(fā)蚂四,透徹地分析了封建帝王難以慎終如初的原因光戈,但是,正因為“終之斯難”遂赠,慎終如初就愈見其重要性田度。第二段在充分肯定了太宗即位之初的輝煌業(yè)績后,筆鋒一轉解愤,進入正題镇饺,揭示題旨∷徒玻《諫造大像疏》中狄仁杰回避了對佛教這一外來宗教本身的抨擊,不危及武則天的根本利益奸笤,不詆毀佛教,僅諫造大像,異曲同工惋啃,都是行文得體的表現(xiàn)。
(二 )運用事實講話,論理實在懇切
《十漸終不克疏》作者所列舉的方方面面监右,無論表現(xiàn)輕重边灭,無論主觀上有意無意,都是已然存在的事實健盒,句句是實绒瘦,句句在理,不得不讓人正視扣癣《杳保《諫造大像疏》從第二段開始指出大批寺院佛塔的建造,已經耗費國家無數(shù)資財,加重人民負擔。第三段揭露僧人托言佛法父虑、誘劫人財该酗。第四段概括寺院接受投獻、容納逃丁,與國家爭財爭人士嚎。第五段以南梁滅亡的歷史事實,說明扶植佛教,于國家無益呜魄。第六段聯(lián)系戰(zhàn)亂和水早災害,說明屢興工役,力不堪承,并以換算之法將大像之廣,換算為覆以百層,批駁了“不損國財、不傷百姓”的謊言莱衩。說理實在,而且說的是平實之理,并非空泛之論爵嗅。
總結:這兩篇公文包含著前人的政治智慧和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是一筆政治財富笨蚁,因而對當今執(zhí)政治國的借鑒意義尤其值得重視睹晒。從公文角度來看,文章使用對比手法赚窃,以巨大的反差彰顯是非册招,且多有駢偶,典故勒极,但不雕琢堆砌是掰,且不避平易樸素,形成一種樸質明暢辱匿、氣勢雄峻的特點键痛,這對我們學習公文寫作有著極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