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5
? ? ? ? 《彈簧測力計》這一課是在前面一課《用橡皮筋驅動小車》學了彈力的基礎上進行戴涝,教材中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是認識彈簧測力計熄阻,學生通過觀察斋竞、認讀和實際感受來認識彈簧測力計的結構、計量單位秃殉、刻度標識及如何讀數(shù)坝初,這是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前提;第二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钾军,一方面引導學生親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鳄袍,另一方面先估測、后測量實際的物體吏恭。
? ? ? ?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在充分復習彈力知識的基礎上畦木,重點學習彈力的大小以及彈簧測力計。上課開始砸泛,先是引導學生進行估重(課前準備好的鉤碼和幾個墊圈),通過兩個物體蛆封,讓學生估計誰輕誰重唇礁,讓學生操作,激發(fā)探究的興趣惨篱,又為下面的自制測力小工具(橡皮筋)打下基礎盏筐,出示橡皮筋的時候學生直接就會想到橡皮筋受力會變長,于是一個類似于“彈簧測力計”的“橡皮筋測力計”砸讳,雖然不能判斷兩個物體各自的重量具體是多少琢融,但能初步判斷誰輕誰重界牡,這樣,讓學生由“手掂一掂估重”到“用橡皮筋測力計測重”漾抬。再由生活中的重量引到重力宿亡,那知道的鉤碼比較重,重多少呢纳令,就要用到一個專門測量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挽荠,再通過簡單比較自制橡皮筋測力計和彈簧測力計,認識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和作用原理平绩,再給每個小組提供前面用到的鉤碼圈匆、墊圈和其他物體,實際測量力的大小捏雌,為了讓實驗更具有趣味性跃赚,增加“比一比,誰估測的準“小游戲性湿,學生對彈簧測力計的認識更加深刻纬傲,最后,再提問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窘奏?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嘹锁?
? ? ? ? 不知道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還望老師們指點一二着裹。再補充我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地方领猾,語言有一點瑣碎,不太嚴謹骇扇,比如重量和重力這里摔竿,雖然第一節(jié)課已經提到了重力,學生已經有所了解少孝,但在這里還是想解釋一下继低,就容易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