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瀟灑灑
這是瀟瀟灑灑發(fā)表的第1篇文章恨统,共計2042字。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讀毛姆的第一本書枕扫。斯特里克蘭德陪腌,一個平凡的中產(chǎn)階級人物,擁有世俗眼光里認為美好的一切:穩(wěn)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烟瞧, 卻在某一天做出了令所有人詫異的舉動诗鸭,離家出走。
我感受到了許多旁人對于斯特里克蘭德離家出走的種種反應参滴,包括悲傷的强岸、驚異的、不理解的卵洗、斥責的请唱,卻從未窺探到斯特里克蘭德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弥咪。
他是如何選擇離家出走的?什么事件觸發(fā)了他十绑?這樣的疑問直到書的最后聚至,也沒有答案。
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也不理解他為何這樣做本橙,可當我看到一句話扳躬,我卻忽然不再糾結(jié)為什么了。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甚亭。我由不了我自己贷币。一個人要是跌進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無關(guān)緊要的亏狰,反正他得掙扎出去役纹,不然就得淹死”
這句話讓我回想起,我生命中有過的感受暇唾,那種難以抑制而近乎于本能反應的沖動促脉。我開始想起,我內(nèi)心曾感覺到的策州,這一生瘸味,若不寫作的話,做什么都不會開心够挂。
我開始明白旁仿,當你學會打開心靈的開關(guān),當你選擇傾聽內(nèi)心想法孽糖,內(nèi)心會告訴你怎么做枯冈,不需要理由。
是的梭姓,畫畫對于斯特里克蘭德來說好似一種求生的本能霜幼,已不僅僅是選擇,是不畫的話就不能活誉尖。
畫畫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投射和表達,就好像寫作之于我一樣铸题,是情感宣泄的出口铡恕,是與這世界的連接,是靈魂瞬間的覺醒丢间,這些東西探熔,從來沒有緣由可講。
可當我一直讀下去烘挫,沒有感覺認同诀艰,反而越發(fā)恐懼柬甥。
可能我已把克里斯蘭德的形象視作世界上另一個已經(jīng)走上自我實現(xiàn)的我,于是當我讀到他為畫畫變得窮困潦倒其垄、饑餓不堪苛蒲、甚至身患惡疾,我突然感到擔憂绿满,這是為理想奮不顧身的必然結(jié)果嗎臂外?
一本小說,如果描寫一個人為理想而獻身的話喇颁,人們往往贊美這個小說人物的勇敢漏健、純粹、執(zhí)著橘霎。
但現(xiàn)實世界中蔫浆,若這個人就是你的子女、親戚姐叁、朋友克懊,你就不太可能僅僅給予贊美了。
這個人的生命與你已有了微妙的聯(lián)結(jié)七蜘,你再也無法充當一個輕松的局外人了谭溉。
看這本書時,我感覺到我內(nèi)心的某一部分在做激烈的掙扎橡卤,一個渴望從心的選擇扮念,一個希望被這個世界接納。
它們都存在我的內(nèi)心之中碧库,都是真實的我柜与,都渴望得到回應。我也一直在思考著嵌灰,這兩部分的需求難道真的不可以同時存在嗎弄匕?
我曾以為,甘愿為理想放棄所有沽瞭,才算真正的理想迁匠,不然都是為粉飾自己不為人知的目的罷了。唯有犧牲一切才可以證明愛的極致驹溃,我曾一直這樣認為城丧。
可當我開始去想象克里斯蘭德的人生即是我的人生時,我卻再也無法享受這種犧牲了豌鹤。
倘若我是一個局外人亡哄,我可以云淡風輕地說,我欣賞這種活法布疙,活得如此自我蚊惯≡感叮可當我去想象那即是我的人生時,卻不能隨意說出這樣的話來了截型。
我隱隱約約感覺到這樣的活法趴荸,與我內(nèi)心的某個部分相沖突,是無法相容的菠劝,不管我多么渴望能像克里斯蘭德一樣赊舶,如此從心的活著。
很遺憾赶诊,我的種種疑惑笼平,我之前提出的所有疑問,在我讀罷整本書之后舔痪,也未能獲得解答寓调。
可我卻驚喜地在毛姆的另一部作品《人生的枷鎖》中得到了一點點啟示。
至少锄码,我明確了到底我內(nèi)心的什么東西對抗這種為理想拋棄一切的活法夺英,那一種我分明感覺到的,卻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滋捶,那一種分明已內(nèi)化在我骨髓里的東西痛悯。
我開始明白,閱讀原來是一種跨越時間重窟、空間载萌、生死界限,進行思想碰撞的奇妙方式巡扇。一種思想可以感染另一種思想扭仁,一種經(jīng)歷可以喚醒另一種經(jīng)歷,而這種交流方式竟然不受任何時間厅翔、空間乖坠、生死的限制,多么令人驚嘆的方式啊刀闷。
當一種我分明感覺到卻無法具體描繪的東西熊泵,它模糊的形象因為某句話的出現(xiàn),終于呈現(xiàn)了其原本清晰的模樣涩赢,我感嘆戈次、欣喜、輕松筒扒、最后釋然。
我在《人生的枷鎖中》讀到了這樣的話:“菲利普出身于中產(chǎn)階級绊寻,他無法把這一階級的本能從自己的秉性中摒除花墩⌒”
我內(nèi)心忽然一驚,頓時恍然大悟冰蘑,原來我無法舍棄的東西和泌,就是那伴隨我成長的,那出身在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中與生俱來的本能祠肥。
我心中存在的沖突感武氓、矛盾感終于得到了解答。過去仇箱,我曾覺得世俗的成功庸俗可鄙县恕,曾覺得人們?yōu)榱俗分鹚兊贸舐豢凹燎拧⒚婺靠稍?/b>忠烛。卻在某一刻認識到,世俗的成功吸引很多人追求权逗,是因為它很多時候提供著某種珍貴的東西:尊嚴美尸。
我想,尊嚴或許就是那中產(chǎn)階級無法掘棄的本能斟薇。
然后我開始疑惑师坎,人應該違背自己與生俱來的本能嗎?追尋理想的快樂和違背自己本能的痛苦相比堪滨,哪一種更為強烈呢胯陋?
我沒有答案,然而椿猎,或許可以從毛姆半自傳小說《人生的枷鎖》里的主人公菲利普身上惶岭,窺探倒一些毛姆本人的影子。
我以為犯眠,菲利普的現(xiàn)實和克里斯蘭德的理想化按灶,是可以同時存在于我們心中的,沒有哪個更好筐咧,也沒有將二者割裂開的必要鸯旁。
我們始終被斯特里克蘭德的故事所吸引,我們欣喜地看到量蕊,為追求一種極致而十分決絕的態(tài)度铺罢,它讓我們看到了萬千世界中的一種可能性,而且是十分罕見有趣的那一種残炮。
生活總是充斥平衡和妥協(xié)韭赘,可它卻讓我們體味到了一種我們也許永遠無法抵達的狀態(tài),它讓想起自己曾經(jīng)或現(xiàn)在的理想势就,想起那些我們生命中有過的強烈或微妙的感受泉瞻。
這些東西并非是共鳴脉漏,更像是一種體驗,一種有別于真實人生的獨特體驗袖牙。人也許只能夠在現(xiàn)實活一次侧巨,卻能夠在腦中構(gòu)筑的虛幻臆想中活上千百次,那么這也能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鞭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