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完《在路上》和《人間失格》。
糾正一點觀感:《人間失格》是真好,《在路上》也很不錯店雅。
一開始對《在路上》有所誤解没酣,越到后面讀起來越有滋味樟蠕。
另外兩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結(jié)局都不甚好。
不禁想起一句話: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逆境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啦桌,往往卻是必要條件。
當遭遇挫折困難時及皂,想想那些偉大的靈魂甫男,心中便油然升起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且改。
如果這還不夠,那就讓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來進一步療愈板驳。
之前在樊登讀書反復聽過堪布的《透過佛法看世界》與《次第花開》又跛。
每每有感慨,次次意猶未盡若治。
昨晚開始閱讀《次第花開》慨蓝。
怎么描述了呢?
套句俗話就是:開篇即巔峰直砂!
瞬間就被擊中靈魂!
我是無神論者菌仁,信奉唯物主義浩习。
但這并不妨礙我去了解佛學静暂、借鑒佛理。
就像孔孟的儒學谱秽、老莊的道學一樣洽蛀,只要主動辯證的去看待,總不至于入寶山而空回疟赊。
今天在血鉆公眾號看到一篇關(guān)于留守兒童的文章:《實錄:中國留守兒童的殘酷青春》郊供。
文中所述,感同身受近哟,產(chǎn)生了極大的共鳴驮审。
父母半生務(wù)農(nóng),半生務(wù)工吉执,自己也曾算半個留守兒童疯淫。
但比作者幸運的是我擁有完成的原生家庭。
從小在父母身邊戳玫,稍大一點爸爸開始外出務(wù)工但媽媽在家里熙掺,等到父母雙雙外出時已經(jīng)悄然步入青春期并習慣了住校的學習生活,因此說是半個留守兒童咕宿。
這半個币绩,不單指生活狀態(tài),也包括精神上的留守府阀。
留守的生活不容易解決缆镣。時間不等人,過了就不會重來试浙。
更不容易解決的是精神上的留守董瞻。
以我為例。
父母竭盡全力務(wù)農(nóng)務(wù)工但仍然力不從心川队。
初高中時家里時常需要向親戚鄰居借錢給我湊生活費力细,大學第一學期的學費還是從郵政貸的款睬澡。
為了省錢妹妹初中時主動選擇了輟學打工。這一點眠蚂,我一生對她也有所虧欠煞聪。
生活已然如此艱難,除了樸素的傳統(tǒng)理念的教導哪敢奢望父母還能給予其余的精神資糧逝慧。
留下的精神荒漠需要日后從生活中去慢慢自我豐盈昔脯。
時至今日,仍未圓滿笛臣。
許多人甚至需要用一生才能覺知改變云稚。
這就是生活的無可奈何。
但至少我幸運的成為了一個正常的普通人沈堡。
盡管處身社會底層躍遷乏力静陈,但仍能自由奔跑仰望星空。
愿所有的留守都能療愈诞丽,愿此后少一些留守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