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xué)習(xí)筆記491彼宠,11-11-1,告子章句上11-1》
【孟子曰:"仁趣席,人心也兵志;義醇蝴,人路也宣肚。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悠栓,哀哉C拐恰"】
今天是丁酉年辛亥月己酉日,十月初一惭适,2017年11月18日星期六笙瑟。今日寒衣節(jié)。
這一章癞志,從本體和效用兩方面認識心往枷。本體上只認一個心,效用上則要分辨兩個心:"物性的心"和"人心"凄杯。
物性的心错洁,是知覺運動的靈明之心,也就是常說的聰明和智商戒突。
人心屯碴,是明明德之心,是全體大用之心膊存,是大人之心导而,圣賢之心。
孟子說隔崎,仁今艺,是人心;義爵卒,是人路虚缎。
義,是人路技潘,不等于人路就是義遥巴。如果除去了義,就不是人路享幽。不是人路不等于沒有路铲掐,比如說蹊徑,比如說獸蹄鳥跡之道值桩,也是路摆霉,但不是人路。
同理,仁携栋,是人心搭盾,不等于人心就是仁。如果除去了仁婉支,就不是人心鸯隅。不是人心不等于沒有心,比如說知覺運動的物性的心向挖,也是心蝌以,但不是人心。
孟子說的"義路"何之,這個"路"字是心中之路跟畅,不是天底下跑汽車的公路。比如說中國的路網(wǎng)簡稱為"7918網(wǎng)"溶推,7條首都放射網(wǎng)徊件,9條南北縱線,18條東西橫線組成蒜危。路在天下虱痕,縱橫通達,但不是每一條都是必由之路舰褪,但同時皆疹,我想去河北或者浙江,心中卻分明有一路在占拍,難不成只要見到路就走的嗎略就?孔子說:"君子喻于義",路自在我心晃酒,不在天下表牢。
孟子說的心,指的是"具眾理而應(yīng)萬事"之心贝次,既不是心臟的心崔兴,也不承認"能知能覺的認識就能具眾理","能運能動的能力就可應(yīng)萬事"蛔翅,不然敲茄,動物也有它的知覺運動,為何昩于理而桀于事呢山析?
那么堰燎,為什么往下只說"求其放心"而不再強調(diào)仁了呢?這是因為笋轨,孟子把仁稱為人心秆剪,用以區(qū)別開物性的心赊淑,所以,往下只說求心而不言仁仅讽。往下說的心陶缺,就是在說仁,而不是知覺運動之靈明的心洁灵。所以饱岸,不能再加上別的意義,如果把"求放心"當做收攝精神处渣,不使昏放伶贰,就只是從知覺上理解心蛛砰,與孟子說的"仁罐栈,人心也"接不上了。
求放心泥畅,就是求仁荠诬。
昏沉必然放失其仁,但是位仁,不能說不昏沉就是仁了柑贞。仁,首先要不昏沉聂抢,其次還要有所存钧嘶。存養(yǎng)的存,就是學(xué)問之事琳疏,就是儒家說的"隨處體認天理"有决。
求放心的學(xué)問和方法,《論語》講了很多:
克己復(fù)禮空盼;
主敬行耸槟弧;
居處恭揽趾、執(zhí)事敬台汇、與人忠;
能行恭寬信敏惠于天下"等等篱瞎。
放心的本質(zhì)是失去了仁苟呐,之所以失去仁是因為丟失了一個"公"字,讓人問出"天理何在"時就是失去了仁俐筋,是私意私欲遮蔽了良心的結(jié)果牵素。
這一節(jié)的最后,尤其有必要分辨本體的心和效用的心校哎。
現(xiàn)在已知两波,不管是所求之心還是所放之心瞳步,指的都是仁。
靠什么尋求昏放之心呢腰奋?靠此靈明之心而求之单起。仁是人心,所以當下即與靈明之心為體劣坊;而當放失以后嘀倒,則仁去而靈明之心仍在,所以靠著這靈明之心去求本性的仁心局冰。也就是說测蘑,從本體角度出發(fā),雖然不能分開為二心康二,但從效用角度出發(fā)碳胳,卻又不能概括為一心。需要認識到這樣一個本末關(guān)系:所求之心沫勿,與求心之心挨约,本同而末異。
如果搞不清楚這一點产雹,孟子說:哀哉诫惭!就是說,可憐了蔓挖!朱熹先生說夕土,這句"哀哉"二字,最宜詳味瘟判,能產(chǎn)生讓人惕然而產(chǎn)生深省的效果怨绣。
【學(xué)習(xí)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資治通鑒直解》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