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明年上高中饰迹,關于學校的選擇芳誓,如果按優(yōu)先級來排序的話,我原先的排序是 同學群體> 學習氛圍> 興趣愛好啊鸭。
前年選初中的時候锹淌,家門口的初中有幾種選擇: 首先按照語言,分成全英語赠制,全法語赂摆,和半法語三類。然后在同一語種下钟些,又按孩子練的樂器分為弦樂烟号,管樂和普通班。遵循以上次序政恍,我毫不猶豫給他選了半法語弦樂班汪拥,除數(shù)學科學英語外,其他科目法語上課迫筑。
當時的考量如下:能夠堅持練弦樂到初中的孩子,自制力都不錯宗弯,所以同學群體符合積極向上標準脯燃。 而多倫多公校四年級才開始學法語,學三年就能應付法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孩子罕伯,學習能力應該也比較強曲伊,所以學習氛圍自然也沒的說。而興趣愛好這項則根本沒有考慮追他。
唯一的問題是開學后發(fā)現(xiàn)這個年齡段按照以上標準篩選的結果是男女嚴重失衡坟募,兒子班上一共24個學生,19個女生邑狸,才5個男生懈糯。這5個男生意識到是班上少數(shù)族裔,所以特別抱團单雾。同時因為男生少赚哗,體育課沒法男女生單獨開課她紫,結果體育原本是兒子最喜歡的,淪落為他覺得最沒勁最不想上的課目屿储。?
盡管如此贿讹,我還是覺得這是一個挺好的安排,因為去學校上學的目的不就是學習的同時交到幾個好朋友嗎够掠?至于興趣愛好,那是課堂之外的事情民褂。 然而這個想法,最近有了不少轉變疯潭。
一.11年級班上新來的轉校生
所謂智商赊堪,49%來自基因,而51%來自于外界環(huán)境的激勵竖哩。
--心理學家哭廉, 智商研究學者 Frank Lawlis
新學年開始,教11年級的班上來了一個轉校生相叁。 一般情況下到了11年級遵绰,除非搬家這樣萬不得已的情況,都不會轉校增淹。而她為什么這個時候從同城的另一所私立名校轉學過來呢街立?
幾天前在家長見面會上遇到她父母,了解到這孩子自一年級起就讀于原來的學校, 成績單一直全A埠通,老師們都對她喜愛有加,而小伙伴們更都是從小一起玩到大逛犹,照理說端辱,應該是毫無懸念的讀到高中畢業(yè)。
可是學習只是一方面虽画,這孩子從小喜歡玩樂高舞蔽,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參加樂高機器人競賽,對機械無比熱愛码撰。遺憾的是樂高競賽只限于15歲以下渗柿,所以到了高中,想繼續(xù)機器人設計的愛好脖岛,必須參加更高級別的朵栖。而原來的學校高中即不開設課程也不組織課后興趣班,家長跟學校建議多次柴梆,種種原因未果陨溅。萬般無奈下,才決定轉學绍在。
和這對家長談完后门扇,我一直在想雹有,費盡周折的轉學,就為了孩子的興趣愛好臼寄,值的嗎霸奕?
同事琳達覺得很值。她的兒子杰今年考上了多倫多最好的藝術高中吉拳,新生報名那天质帅,發(fā)現(xiàn)百分之八十都是妹子,而夾雜其中的小伙子們合武,打眼望去临梗,感覺其中一半性取向不明。果不其然稼跳,在排隊登記的時候盟庞,就有一個男生拍杰的肩膀,湊近問“哥們汤善,當前啥狀態(tài)什猖?”, 杰慌忙閃開红淡,嚴肅的說“我是直男”不狮。即便如此,琳達還是認為藝術高中是正確選擇在旱,因為杰志在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摇零,只有在藝術家氣質孩子扎堆的環(huán)境里,才能更加激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桶蝎。
大部分孩子到了高中階段驻仅,興趣愛好大都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有些符合父母期望登渣,有些可能背道而馳噪服。即使是后者,父母也只能是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胜茧,才能調動起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粘优, 喚起他的內驅力。
同時隨著孩子日漸長大呻顽,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激勵日漸微弱雹顺,而來自同伴的影響日益增強。所以那對毅然讓女兒11年級換學校的父母苦衷廊遍,不僅是為了女兒的興趣愛好无拗,更是為了一個讓女兒能遇到志趣相投的同齡人從而相互激勵,共同成長的環(huán)境昧碉。
二. 高中四年苦讀的目的是什么英染?
很多人會想揽惹,這個問題還用回答嗎?不就是為了贏得上理想大學這場競爭嗎四康?
提到競爭搪搏,前段時間讀彼得·蒂爾的《從0到1》,書中關于競爭其實是一種破壞的力量闪金,不能產(chǎn)生任何價值的觀念疯溺,讓人耳目一新。
商場上的競爭意味著大家都沒有利潤哎垦,產(chǎn)品沒有實質差異囱嫩,大家都在低利潤下掙扎求生,也就沒有充足經(jīng)費用于科研創(chuàng)新漏设。
但為什么競爭如此深入人心呢墨闲? 答案是:競爭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一種充斥當今社會郑口,扭曲人們想法的意識形態(tài)鸳碧。而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的教育體系,分數(shù)讓我們精準的測量每個學生的競爭力犬性,成績最好的學生得到肯定和榮譽瞻离。我們以類似的方法教導每個孩子追求相同的目標,不問他們各人的天賦和喜好乒裆。為了數(shù)量有限的藤校錄取名額套利,那些孩子整個高中階段都在拼GPA, 刷SAT分數(shù),比課外活動鹤耍,曬領導力日裙。
我在《從0到1》讀后感里寫到: 學習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能上一個好大學,也不是為了大學畢業(yè)后找個好工作惰蜜。而是通過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天分,找到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受神。學習本身是個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抛猖,而這個過程對于個體來說,也是一個從0到1的轉變鼻听。
道理人人都懂财著,在實踐中,競爭卻是越發(fā)白熱化撑碴。這些年在學校工作撑教,耳聞目睹升學競爭壓力下的種種怪事。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醉拓,在12年級連換三所學校伟姐,原因是為了上某藤校收苏,分數(shù)達不到要求,期望通過換學校來解決愤兵。還有一個例子鹿霸,12年級英語是很多學生的死穴(這個跟高考作文是很多中國學生死穴同理)。所以在公立學校秆乳,不少孩子為了提高分數(shù)懦鼠,會選擇不在本校上而是通過夏校(summer school)較寬松的考核系統(tǒng)獲得高分。而私立學校屹堰,不允許這樣做肛冶。所以常有學生鋌而走險,變著法子抄襲或是找槍手扯键。英語老師借助抄襲檢測軟件睦袖,每年都有查處出來零分計算。
以上是能夠拿到臺面上說的忧陪,還有林林總總為了進名校不擇手段都見怪不怪了扣泊。分享個上周參加Dr? Michael Thompson的講座時聽來的一個例子:兩個同班學生申請同一所名校,其中的一個為了能夠競爭中勝出嘶摊,居然偽造老師推薦信來詆毀另一個同學延蟹。這件事后來遭到媒體曝光,而這只是大學申請割喉競爭中不擇手段的冰山一角而已叶堆。
這些年看過很多別人家的孩子申請?zhí)傩5慕?jīng)歷后阱飘,我的觀點是,如果孩子能夠輕松的申請上藤校虱颗,那是最好不過的沥匈,因為在藤校同學群體和學術氛圍皆理想的環(huán)境里,他也一樣會如魚得水忘渔。否則如果需要拼盡所有的力氣花盡所有心思高帖,勉強爬上了藤,即便爬上去了畦粮,身在智商處處被碾壓的環(huán)境里散址,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多強大才行啊, 而且畢業(yè)的時候GPA太低對于無論求職還是繼續(xù)深造都沒有益處。
同理宣赔,具有上藤校實力的孩子预麸,即便一開始沒有上藤校,以后也還有的是機會儒将,或者干脆不上也沒有影響吏祸。 比如說外冀, Google的兩個創(chuàng)始人斯坦福讀博認識的饲窿,而本科Page上的是密西根大學,Brin在馬里蘭大學讀的。 Elon Musk先是在加拿大皇后大學(呵呵注服,校友)讀了兩年歼郭,然后轉學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雇寇。我很喜歡的Kate Spade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則先是在肯薩斯后轉到亞利桑那州立讀的, 而Twitter創(chuàng)始人之一Evan Williams也讀的是州立痰哨。
所以當“把全力以赴上藤校”作為上高中的目的劃掉之后丐巫,下面需要想明白的問題是:
三. 一個孩子高中四年應該做些什么谈况?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不同興趣愛好递胧,也各有長處和短板碑韵。一般等到19歲高中畢業(yè),即使知識掌握和技能上各有差異缎脾,但至少有一點是共同的祝闻,都應該是朝氣蓬勃,壯志凌云遗菠。
那么一個雄心勃勃的19歲年輕人應該是怎么樣的联喘?這個問題,硅谷傳奇Sam Altman 曾經(jīng)在2013年的時候辙纬,專門寫過一篇博文《給一個雄心勃勃的19歲少年的建議》中有很好的解答豁遭。Sam Altman本人在19歲的時候,創(chuàng)了一家基于用戶地點的社交網(wǎng)絡APP的公司贺拣,同年考上斯坦福蓖谢,但第二年就輟學,專心創(chuàng)業(yè)譬涡。 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19歲的時候闪幽,你可以考慮上大學,可以考慮去工作涡匀,也可以考慮創(chuàng)業(yè)盯腌。各人情況不同,每種選擇都可能是正確的陨瘩。
不管你選擇什么腕够,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做點事情,并和聰明人為伍拾酝。所謂“事情”可以有很多形式,一個開源代碼的項目卡者,一個初創(chuàng)公司蒿囤,或者是在打工時提出一項新銷售流程建議都可以算,但是和朋友坐著空談你們如何一起編個網(wǎng)站不能算崇决。?
的確材诽,再閃亮的分數(shù)和精心包裝的履歷表底挫,都沒有切切實實做出一樣事情來有說服力。而這個做事的過程是指主動投入的去創(chuàng)造脸侥,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務建邓。 即便只是做一個小APP, 或是在學校牽頭成立一個社團睁枕,其中都會涉及各種技能:主動思考官边,學習力,行動力外遇,意志力注簿,專注力,以及領導力跳仿。關鍵是在只有做事情的過程中诡渴,你才會遇到那些和自己志趣相投的“聰明人”。
比如說菲语,比爾蓋茲在中學計算機俱樂部認識的保羅艾倫妄辩,兩人后來一起創(chuàng)建了微軟。 喬布斯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山上,認識了同樣愛好的Steve Wozniak眼耀,后來兩人一起成立了蘋果公司。 當然這些一代傳奇的故事胶哲,對普通人來講不具備可比性畔塔。 我講個前幾年畢業(yè)的學生琳的故事吧。
琳七年級同時考上了同城另一所名校和我們學校鸯屿,但是最后選擇了我們學校澈吨, 原因也是因為喜歡機器人設計。琳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爬藤寄摆,所以即不用去刷SAT分數(shù)谅辣,也不用專門投藤校所好的去搞課外活動。 中學六年婶恼,她每天放學后都待在學校桑阶,不是輔導低年級孩子樂高,就是泡在實驗室里和隊友搭機器人勾邦,樂在其中蚣录。最大的收獲是在實驗室遇到了同樣愛好的莉,兩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眷篇。畢業(yè)后琳和莉分別去了不同大學讀機械工程萎河,倆人時有聯(lián)系。最近一起打算做一款教學用的機器人。
琳所在的學校的Co-op專業(yè)虐杯,要求剛上四個月課就要自行找工作實習玛歌。大一的學生因為缺乏工作經(jīng)驗,一般很難找到理想的實習機會擎椰≈ё樱可是琳大一時10月底就找到了一家對口的生產(chǎn)線機器人設計公司。雖然琳在高中期間并沒有打工經(jīng)歷达舒,但是中學階段幾乎所有課后時間都泡在實驗室值朋,對機器人設計原理和流程了如指掌。在12年級選修計算機的時候做的課程設計是寫一個人工智能的機器人(Battlebots)程序休弃。琳前后花了兩個月時間吞歼,其中還包括兩個星期的春假時間都花在上面了,光光文檔就寫了一百多頁塔猾。后來在申請實習工作的時候篙骡,她把這個課程設計寫在簡歷里,不期然丈甸,吸引到了雇主的注意糯俗。面試過程的問題都是圍繞著這個課程設計來問的,而琳對每個細節(jié)的回答都準確無誤睦擂,最后居然擊敗了同時申請這份工作的兩個大二師兄得湘, 拿到了offer。
琳的故事就是一個普通孩子的故事顿仇。 她很幸運的地方淘正,有智慧開明的父母。無論是她當年中學臼闻,還是后來大學的選擇鸿吆,都沒有從眾。中學六年述呐,琳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惩淳,過得充實快樂。大學到了競爭激烈的Co-op專業(yè)乓搬,一樣如魚得水思犁。
行文至此,我對兒子高中擇校的思路逐漸明晰起來进肯, 興趣愛好>同學群體> 學習氛圍激蹲。上了高中以后, 只要不以爬藤為目的江掩,智商過得去的孩子完成課業(yè)后学辱,依然會有不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含蓉,這些時間他可以用于興趣愛好, 同時鼓勵和支持他做點事情项郊,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一定會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斟赚。
以上是我耳聞目睹很多別人家的孩子高中經(jīng)歷后着降,對自己家的孩子高中擇校的思考。作為家長拗军,我們殫精竭慮的想給孩子力所能及的提供最好的教育任洞。而最好的教育的定義是什么呢? 是把孩子塑造成我們能所期望的樣子還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发侵?答案無疑是后者交掏。
愿所有想給孩子提供最好教育的父母,都能幫助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刃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