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初中的孩子放學回來跟我講了一件事:他默寫的古詩交給組長了栅组,組長弄丟了雀瓢,老師讓他再寫一遍。因為在放學路上已經(jīng)跟爸爸講了一遍笑窜,給我講述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那么生氣致燥,就是覺得不是自己的錯,為什么要接受老師的懲罰排截。
我聽完之后嫌蚤,先肯定了孩子的想法“這確實不是你的錯,不應該懲罰你”断傲。如果是以前脱吱,我會支持他不接受這個懲罰。但這次认罩,我腦子里突然就跳出了一句話“你情愿自己是對的箱蝠,還是快樂的”。于是就幫他一起分析:“如果你不寫垦垂,明天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宦搬?老師可能會生氣,繼續(xù)罰你劫拗,可能還要扣分间校,這樣是不是會影響你的心情?”孩子點點頭页慷,表示認可憔足。“不如我們換個方式酒繁,你看怎么樣滓彰?你沒錯,可以不寫州袒,媽媽或者爸爸替你寫揭绑,你完成了老師的任務(wù),就不用再為這件事煩心了稳析。有些小事洗做,不必非要堅持對錯,快樂更重要彰居〕现剑”孩子當時對我的建議沒有表態(tài),吃完飯就去寫作業(yè)了陈惰,寫完作業(yè)之后畦徘,他自己又默寫了一遍古詩毕籽。
“你情愿自己是‘對’的,還是‘快樂的’井辆?”這句話是我在《親密關(guān)系》一書中看到的关筒。書中說的是在親密關(guān)系中雙方,一方證明自己是對的杯缺,批評蒸播、責怪伴侶的錯誤,理直氣壯地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萍肆,使自己對伴侶的攻擊顯得正當袍榆。證明自己是對的一方,只是在心理上占了上峰塘揣,情緒上往往是憤怒包雀,被批評、指責錯誤的另一方亲铡,則體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憤怒才写、委屈……。這樣的模式不能解決問題奖蔓,只會損害親密關(guān)系赞草。家本來就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誰對誰錯并沒有那么重要吆鹤,當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房资,不是去批評、指責檀头,而是要一起去解決問題。
經(jīng)歷過孩子的事件之后岖沛,我突然明白暑始,這句話不僅在親密關(guān)系中有用,在人際關(guān)系中同樣適用婴削。自己是個認真的人廊镜,喜歡堅持原則,凡事講求對錯唉俗,回頭反思嗤朴,有時候確實明明自己對了,但并不快樂虫溜。那么雹姊,可以換個思路,有些事不是原則問題衡楞,對錯并沒有那么重要吱雏,就選擇讓自己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