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憨奸,有句話印象深刻:“生命的完整性來自于感受過真正的愛墩新,見過真正的美,歷經(jīng)過悲傷,明白了慈悲寞奸。”對于生命的理解沽瘦,容易處于表層啦租,即便經(jīng)歷幸福苦痛噪奄,依然難以把握真義死姚,善于遺忘。
生活如同幻像勤篮。公元二世紀都毒,羅馬皇帝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曾提醒記憶就像生活本身,轉瞬即逝碰缔。他評論:“在宇宙中账劲,這是物體本身的消失,而在時間中這是人們記憶的消失金抡∑俳梗”
當然,人們也會世代緬懷一些人和事梗肝,甚至跨越幾個世紀之久榛瓮,并且通過那些牢記在心的東西,來傳達核心價值觀巫击,啟發(fā)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么禀晓,但是精续,對于一個匆忙生活的個體,仿佛并不清晰的掌握這些意義粹懒,并且難以給予繼承傳遞重付。
全世界每天大約有 155,000人,或者說每年有5,700萬人死亡凫乖∪返妫可是通過死亡人們并沒有認識更多,即便這意味著一切的終結帽芽。柏拉圖在其洞穴寓言中所描述的洞穴中的囚徒删掀,將墻上的陰影當中全部現(xiàn)實。對于不可知的人來說嚣镜,終極現(xiàn)實神秘難解爬迟,無法證明這種幻象是虛假的。所以人總是茫然無功的追尋世俗的成就菊匿,同時不斷厭惡所得付呕,在痛苦和無聊中徘徊,并且企圖超越人的限制跌捆,成為不朽的傳奇徽职。
放棄不朽永生。并非追求就是美好佩厚,費爾巴哈認為摒棄對不朽的向往姆钉,是努力推進人類尊嚴和自由的關鍵。1915年尼采發(fā)表文章《目前對于戰(zhàn)爭和死亡的看法》抄瓦,強調(diào)在所愛的人的尸體旁邊潮瓶,人們會生出關于靈魂的信念和對于永生的信仰。
在《格列佛游記》中钙姊,喬納森斯威夫特介紹了拉格娜娜王國的長生不老人毯辅,人稱為斯特魯?shù)虏剪敻瘛W畛醺窭锓驅(qū)λ麄兒苁橇w慕和妒忌煞额,但慢慢發(fā)現(xiàn)思恐,長生不老比死亡更糟糕,人們到了老年就會變得體弱多病膊毁,失去記憶和衰老胀莹。
這種永生沒有意義,因為相對于領悟生命的價值而言婚温,設置一個終點描焰,遠比多一些經(jīng)歷更有意義,甚至與相愛的人的個人關系也是這樣的栅螟。
雖然對于永恒持續(xù)的渴望荆秦,通常被視為人們渴望永生的充足理由逆日,但是對于我們,生命意識才變得更加重要萄凤,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天年有限搪哪,才讓我們自己和他人都變得不同起來靡努,死亡才能賦予生命意義。
追求自我意義晓折。托爾斯泰有著不菲的收入惑朦,穩(wěn)定家庭和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但是在幸福和成功的表面之下漓概,時不時感到困惑漾月,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下去,應該做點什么胃珍,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幼稚梁肿,但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
生活毫無意義觅彰,死亡能毀滅一切吩蔑。托爾斯泰說過,我不能再活下去了填抬,一種不可抗拒力將我拖向墳墓烛芬,任何關于上帝的殘留圖像都被貶低為一個惡意的存在。
他在從人類的悲慘經(jīng)歷中為自己找到乖巧的快樂飒责。對于我的愛人赘娄,疾病和死亡終會到來,如果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宏蛉,除了散發(fā)出惡臭的尸體遣臼,什么都留不下來。
叔本華深受西方哲學影響檐晕,又熟悉印度教的《奧運書》暑诸,他將個體的意志同避免幸福,獲得幸福和生存的物質(zhì)性的努力辟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个榕。人們要被無盡的世俗的欲望所吸引,死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命運芥喇,那么這一目標就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西采。
生存意志是盲目和非理性的,只能用生存意志是我們?nèi)康谋举|(zhì)來解釋继控,欲望只能產(chǎn)生攻擊性械馆,以自我為中心的破壞性胖眷。
培養(yǎng)美和道德。對于叔本華來說霹崎,最好的生活只不過是推遲的死亡罷了珊搀,生命的短暫可取之處就在于終于結束了,個體由于執(zhí)著于求生而帶來的痛苦尾菇。隨著死亡到來境析,個體生命將不復存在,但是一直處于存在的客觀本質(zhì)是不會消失的派诬。
他建議在生命中培養(yǎng)藝術審美和道德意識劳淆,只有個體關注于普遍原則,人以及社會的受害者才能在其中找到安慰和補償默赂。
也許沛鸵,只有美和道德能夠讓我們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