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3個輪子的車去旅行——“瑞士奶酪式學習”的危害
一
瑞士奶酪模型葛假,是英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瑞森等人提出的,也叫航空事故理論模型义图。其主要思想是:組織活動可以分為不同的層面咽瓷,每個層面都有一定的漏洞,當不安全因素像一束不間斷的光源贸街,剛好能夠透過所有層面的漏洞時娃闲,事故就會發(fā)生。這些不同的層面疊加起來匾浪,就像一組有漏洞的奶酪片疊放在一起皇帮,所以被稱為瑞士奶酪模型。
二
在《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一書中蛋辈,作者薩爾曼·可汗論述了“瑞士奶酪式學習”的危害属拾。
1、基礎漏洞導致知識體系崩塌
我們的教育體制將知識體系劃分成各個不同的學科冷溶,又將每一學科分為各自獨立的單元渐白,這造成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脫節(jié)。學校會根據(jù)時間來安排教學計劃逞频,而非根據(jù)學生掌握情況來安排教學計劃纯衍。
學生即使是每一單元經過的測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苗胀,但仍然會錯過很多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內容襟诸。這就像開著一輛只有3個輪子的車,去進行一次長途旅行基协,或者就像在建造房屋時歌亲,只打75%-80%的地基。即使在測試中答對95%的題澜驮,如果那5%的學習內容不加以復習陷揪、補考和取得滿分,之后都會導致學習瓶頸杂穷。
比如悍缠,有機化學讓很多醫(yī)學預科生更換了專業(yè),但有機化學只不過是延伸了無機化學的基礎知識而已耐量。沒有學好無機化學的基礎知識飞蚓,只有死記硬背大量的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這讓學生討厭拴鸵、畏懼和退步玷坠。如果能真正掌握無機化學,憑直覺都能輕松掌握有機化學劲藐。
另一個例子是八堡,微積分是學生們最容易遭遇慘敗的學科,并不是因為微積分難聘芜,而是因為微積分是建立在一層層的基礎概念之上的兄渺,微積分涉及原來學過的很多代數(shù)和三角函數(shù)知識。
因此汰现,“我們每個學生都是瑞士奶酪式學習的受害者挂谍。盡管從外部來看,這塊奶酪是堅硬而完整的瞎饲,但里面卻布滿了小洞口叙。”“學生的學習狀況就像這塊乳酪一樣漏洞百出”嗅战。
但是妄田,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創(chuàng)造足夠的條件驮捍,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復習和補考疟呐,無法進行知識漏洞的有效修補。從而东且,即使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启具,也會經歷時間后累積出整個知識體系的崩塌。
2珊泳、知識漏洞造成知識與運用的脫節(jié)
課堂知識與現(xiàn)實應用脫節(jié)鲁冯,是我們現(xiàn)存教育的主要弊端,原因是我們習慣于快速學習色查,僅僅在理解了一部分就宣稱掌握了全部晓褪,實際上只是自我欺騙式的淺學習。
比如综慎,一個畢業(yè)于常青藤盟校的上市公司首席財務官涣仿,并不理解邊際生產成本(每多生產一件產品所增加的成本,換句話說示惊,就是每件產品的原料和勞動力成本的總和)好港,可邊際生產成本只不過是兩個代數(shù)方程解出兩個未知數(shù),這是八年級的代數(shù)課程中的學習內容米罚。
將學習進行深入需要占用大量寶貴的時間钧汹,因此,在應試教育下录择,很多課程變成了枯燥的快速學習拔莱,而不會使學生在萬千世界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碗降。
三
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單元測試是很普遍的做法塘秦,但是測了之后讼渊,不管成績是好是壞,都會按部就班地趕進度尊剔,進入后面內容的學習爪幻,老師常說的“查缺補漏”并沒有落實在教學當中,讓學生自己“查缺補漏”也基本上是一句空話须误。
考試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測知識掌握程度挨稿,二是尋找知識漏洞。有限的考試對于尋找知識漏洞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京痢,何況我們的教育普遍把考試當成檢測手段奶甘,偏重得分而忽視失分〖酪可汗學院為此提供的學習方案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自主的個性化學習甩十,知識檢測時必須連續(xù)答對十道題,才能進入下一步的課程學習吭产。
瑞士奶酪學習法提供的啟示是:無論學生在參加課外培訓班侣监,還是在學校接受補差培優(yōu),一味攻堅克難并不一定是可取的臣淤,反而可能要轉換思維橄霉,通過反復測試,尋找基礎知識中的漏洞邑蒋,進行復習和修補姓蜂。
這或許正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改進的地方——如果有一輛只有3個輪子的車,我們不妨停一停医吊,等安了第4個輪子再上路钱慢。而不是開著只有3個輪子的車,危險而低效地跑完了全程卿堂,才回來修補那第4個輪子束莫。
唔路過:70后,男草描,中學圖書管理員览绿,堅持閱讀者,好事小股民穗慕。饿敲。公眾號:智慧成長讀書會,簡書:唔路過逛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