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台妆,不亦說乎翎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接剩?人不知而不慍懊缺,不亦君子乎遗座?
相信很多人對上面這句話都不陌生,以前讀書時号坡,老師給我們的翻譯宽堆,大概就是:
孔子說:學習后經(jīng)常溫習所學的知識壁肋,不也很令人愉悅嗎墩划?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察净?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译秦?
嗯,這個翻譯貌似沒什么問題,但仔細一想突勇,照這樣翻譯,就會覺得這三句話之間,沒什么聯(lián)系绑谣,好像三句話借宵,講的是三件不同的事情,一個講學習欲间,一個講交友猎贴,一個講修養(yǎng),況且這整個長句是在《學而》篇,而這三個句子苛败,只有第一個,是在講學習暗赶,其他兩個,難道不應該放到講「禮儀」的《八佾》篇更合適嗎因惭?
所以岳锁,問題來了,到底這三句話放在一起蹦魔,是在講一個什么主題激率?
南懷瑾說咳燕,它們其實都在講「學習」。
第一句:
學而時習之乒躺,不亦說乎招盲?
重點在于「時習」兩個字。
時習嘉冒,有翻譯為“隨時隨地學習”的曹货,也有翻譯為“時常練習”的,這兩個字讳推,透露了兩層含義顶籽。
第一層含義,是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银觅,即我們是自發(fā)的去學習的礼饱。
第二層含義,比較難讀出來设拟。學習慨仿,也是一種寂寞的享受,為什么能讀出來這種境界纳胧,因為只有這樣镰吆,才能解釋第二句。
第二句:
有朋自遠方來跑慕,不亦樂乎万皿?
為什么有朋友過來,就會快樂呢核行?朋友過來了牢硅,還要請他吃飯,說不定就把自己家的米吃光了芝雪,那豈不是“有朋自遠方來减余,不亦慘乎?”
但是如果看第一句時惩系,可以看到一個人勤奮學習位岔,默默做學問,卻沒有人理解時的寂寞堡牡,那這句話就很好解釋了抒抬。
你一個人默默學習著,周圍的人都不明白晤柄,你這么努力擦剑,是為了什么。這時候知己來了,拍拍你的肩膀惠勒,說赚抡,來,一起學習吧捉撮。
人生能得一知己怕品,死而無憾。
寫到這里巾遭,就想起了之前在上家公司時肉康,跟同事說自己每天早上六點半起來看書,同事疑惑不解的表情灼舍;而來到有贊之后吼和,我跟戰(zhàn)國說,自己早上起來學習骑素,他鼓著掌炫乓,對我說,像年輕時的我献丑。
第三句:
人不知而不慍末捣,不亦君子乎?
有了前面兩句的理解创橄,這一句就順理成章了箩做。
真正做學問的人,有知己當然最好妥畏,但是就算沒有邦邦,也不必生氣。
這樣解讀后醉蚁,就會發(fā)現(xiàn)燃辖,第一句話,是在奠基調(diào)网棍,第二句話黔龟,升調(diào),起滥玷,第三句話捌锭,降調(diào),落罗捎,一下子把第二句話的張力,收了回來拉盾。
一平桨菜,二起,三落。
南懷瑾說:
這三句話倒得,連貫在一起泻红,其實就是在講讀書做學問的修養(yǎng)。
無非要先能自得其樂霞掺,然后才能“后天下之樂而樂”谊路。
首先,你一個人學習時菩彬,得能夠發(fā)現(xiàn)樂趣缠劝,然后,才能夠去追求和大家一起學習的快樂骗灶。
學習惨恭,首先是寂寞的。
最后耙旦,推薦南懷瑾的這本書 —— 《論語別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