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膝迎,不知道大家怎么看這位開創(chuàng)精神分析流派的大師級人物柴灯。我想到的羊始,從精神分析理論流派發(fā)展出來的各種后弗洛伊德主義理論看,精神分析還是最基礎的理解個體內(nèi)部心理的理論工具。
大多數(shù)后弗洛伊德時代的精神分析學家都十分重視生活中的人際過程,特別是早期關系窝爪。尤其指個體和父母間的關系是如何影響個體和他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者從弗洛伊德那里繼承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贫奠,即人際關系中泣特,在我們和他人之間發(fā)揮中介作用的是我們對他人的心理表象(感知過的事物在人腦中重現(xiàn)的形象,或內(nèi)化模仿眯分?),而這往往并不那么符合他人的實際情況飘诗。
大多數(shù)新弗洛伊德學家使用的是和弗洛伊德一樣的研究方法息拜。他們出診喳瓣、自我剖析,閱讀大量的文史作品,最終得出結論。隨著發(fā)展洞豁,新弗洛伊德流派的學者在三個方面和弗洛伊德的見地不同。一是不再那么重視性蛔趴;二是不再強調(diào)心理的無意識過程洒嗤,轉而關系有意識的思維;三是不再強調(diào)本能的驅(qū)力和心理活動是心理不適的來源,更關系人際關系。
新弗洛伊德流派學者研究主題。
自卑與補償:阿德勒
關于這一理論,我想到的玛追,自卑和自戀在同一個體中同時存在陆馁,如果走向某一個極端都會存在問題,需要調(diào)整處于一個動態(tài)平衡,怎么調(diào)整档冬?補償機制慈参。力求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自己的優(yōu)越感着茸。我的理解如果自己的優(yōu)越感到另一個極端就是就是自戀。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猜绣,“缺什么炫耀什么”敬特。這是個體對于其知覺到的童年期自卑的補償會結合到一種特殊的行為模式,阿德勒將其命名為“生活方式”皱炉。比如,缺“錢”的人喜歡炫自己有錢多搀。(問題:自我的價值在哪里麻削?)
集團無意識:人格面具和人格:榮格
卡爾.榮格榛鼎,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黄鳍,也和弗洛伊德的觀點背離,他研究的主題主要有集體無意識忍燥、人格面具和人格隙姿。榮格最有名的一個觀點是集體無意識饲嗽。榮格認為所有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記憶和觀念,其中大部分都藏在無意識之中(這讓我想到我們的社會文化中流傳著前世今生的說法)吞加。其中有一些是基本的意象尽狠,稱為原型(?)践图。榮格的另一個具有持久性的觀點是人格面具沉馆,我們戴的人格面具表現(xiàn)著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這讓我想到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不同定位不同的行為呈現(xiàn)揖盘,我們在某個群體中呈現(xiàn)的是“當下這一刻的真實”(一位一起學習的老師語)兽狭。榮格的另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概念是阿尼瑪(女性中關于理想男性的一種原型或觀念。這種原型來自于哪里服球?)和阿尼姆斯(男性中關于理想女性的一種原型或觀念)颠焦,女性的。榮格還有一個關鍵理論是他有關內(nèi)傾型個體和外傾性個體之間的區(qū)別座享。他還有一個觀點是有關于人類四種類型基本思維方式的分類:思維、情感丈秩、感覺和直覺蘑秽。
女性心理學和基本焦慮
霍尼是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三位女性精神分析學家之一,她的主題是女性心理學和基本焦慮幼衰。她強調(diào)成年后行為通常是為了克服童年期產(chǎn)生的基本焦慮:在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中變得孤獨和無助的恐懼缀雳。
心理發(fā)展: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對于精神分析的創(chuàng)新可能使他成為弗洛伊德理論最重要的修正者,他對主要主題是心理發(fā)展识椰。他的理論不再關注各個階段力比多投注的身體中心深碱,而是各個階段個體經(jīng)歷的沖突和可能的結果敷硅。第一階段愉阎,對應弗洛伊德的口唇期诫硕,埃里克森稱之為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刊侯。第二階段,對應弗洛伊德的肛欲期藕届,稱之為自主對羞怯和疑慮亭饵。第三階段辜羊,對應弗洛伊德的性器期踏兜,稱之為主動對內(nèi)疚。第四階段稱之為勤奮對自卑八秃。第五階段碱妆,個體進入中年,接下來的沖突是生殖對停滯昔驱。最后一個沖突發(fā)生在晚年,完善感對失望疹尾。
客體關系理論:克萊因和溫尼科特
克萊因和溫尼科特在主客體關系理論做出了卓越的功效。在精神分析的術語中骤肛,在情感上很重要的個體被稱為客體纳本。客體理論的一個關鍵的觀點是我們只能通過頭腦中的意象才能和他人聯(lián)系起來腋颠,并且這些意象不一定符合實情(情人眼里出西施)繁成∈缑担客體理論以不同形式呈現(xiàn)巾腕,主要涉及以下四個主題。第一混移,所有的關系都是由滿意和受挫或者開心和痛苦這樣的元素組成祠墅。第二,愛恨交織歌径,既你不可能讓某人滿意的同時毁嗦,從不帶給他挫敗感。第三回铛,你所愛的那部分客體和整個人之間的區(qū)別狗准。嬰兒學會把母親當做一個完整的人看待克锣,而非僅僅在乎她能夠提供所需要的好處,這是一個復雜并且困難的過程腔长,可能一直都不能完成袭祟。第四,在某種程度捞附,嬰兒及成人內(nèi)心意識到這些矛盾方面巾乳,因此變得焦慮不安∧裾伲客體好的部分取悅他們胆绊,壞的部分卻使他們受挫。兒童希望消滅壞的客體欧募,并且防止好的客體丟失压状。
在客體關系里,溫尼科特加入了另一個概念是“虛假客體”一一兒童或者成人用于取悅他人的東西跟继。心理治療的目的在于最小化虛假自我和真實自我之間的差異种冬。
當前的精神分析研究:依戀和浪漫愛情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提出依戀理論。他假設我們希望有人愛我們舔糖,這種愿望在嬰兒時期和童年早期尤為強烈娱两,但是它從未真正消失,它構成了我們許多重要的人際關系基礎剩盒。對保護的渴望使我們發(fā)展出鮑比所謂的依戀谷婆。鮑比指出孩子會從早期經(jīng)歷中吸取兩個經(jīng)驗:一是孩子形成關于自己依戀的人是否可靠的信念;二是可能更重要的一點辽聊,孩子形成關注自己是否屬于依戀者會做出積極反應的類型的信念(和情緒對應的積極反應,孩子的行為是否被理解期贫?)
在依戀理論的發(fā)展跟匆,遠遠背離了精神分析學的根源。如果把依戀理論和精神分析聯(lián)接通砍,作者認為是弗洛伊德的基本法則是一個人與父母的早期關系形成了未來重要情感關系的模板玛臂,依戀理論也是。
精神分析的前景
分析家和心理學家德魯.維斯騰總結出當代心理學受精神分析影響的五個觀點:
1.許多心理活動封孙,包括思想迹冤、感覺、動機虎忌,都是無意識的泡徙,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有時候會做出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的行為。
2.頭腦同時完成很多事情膜蠢,所以會產(chǎn)生自我沖突堪藐。例如莉兰,同時刻想要得到兩件相互矛盾的事物是常見的。
3.童年時期的重大事件會形成長大后的人格礁竞,尤其是涉及社會關系的類型(例如依戀)糖荒。
4,與重要他人形成的關系模式(如和父母)畢生在和其他新認識的人的關系中重復上演模捂。
5.心理發(fā)展包括了從不規(guī)律的捶朵、不成熟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tài)過渡到有規(guī)律的、成熱的狀態(tài)的轉變過程狂男,期間人際關系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泉孩。
評估精神分析取向的標準不是它對錯與否,甚至它是否是科學的并淋,因為所有的理論最終都是錯誤的寓搬。取而代之的是,通過以下問題評估它县耽,這個取向是否引發(fā)了你從未考慮過的問題句喷,并且是否為以前不明白的事物提供了啟示?
章節(jié)內(nèi)容拓展:
榮格根據(jù)力比多的傾向劃分性格類型兔毙。個體的力比多的活動傾向于外部環(huán)境唾琼,就是外傾性的人;力比多的活動傾向于自己澎剥,就是內(nèi)傾性的人锡溯。外傾意指力比多的外向轉移,內(nèi)傾意味著力比多的內(nèi)向發(fā)展哑姚,它表現(xiàn)了一種主體對客體的否定聯(lián)系祭饭。外傾型(外向型)的人,重視外在世界叙量,愛社交倡蝙、活躍、開朗绞佩、自信寺鸥、勇于進取、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品山、容易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胆建。內(nèi)型傾(內(nèi)向型)的人,重視主觀世界肘交、好沉思笆载、善內(nèi)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賞和陶醉之中,孤僻宰译、缺乏自信檐蚜、易害羞、冷漠沿侈、寡言闯第、較難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外傾型和內(nèi)傾型是性格的兩大態(tài)度類型缀拭,也就是性格反應特有情境的兩種態(tài)度或方式咳短。
榮格指出,個人的心理活動有感覺蛛淋、思維咙好、情感和直覺四種基本機能。感覺(感官知覺)告訴我們存在著某種東西褐荷;思維告訴你它是什么勾效;情感告訴你它是否滿意;而直覺則告訴你它來自何方和向何處去叛甫。一般地說层宫,直覺在榮格看來是允許人們在缺乏事實材料的情況下進行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