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伊里奇之死》是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于1886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是其晚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力作员寇,記述了伊凡·伊里奇從生病到死去這一段時間里所經(jīng)歷的一切弄慰,描寫了他在肉體病痛和精神困惑的夾縫間度過人生中最后的時光的完整過程。
這篇小說約七萬字蝶锋,從主人公伊凡某一天為新家換窗簾時不慎跌落受傷開始寫起陆爽,非常完整而又詳盡的記述了身體感到不適、對家人越來越暴躁扳缕、前往治療病情卻逐漸惡化慌闭,最后在仆人的陪伴下死去的過程。
作為一本探討死亡的書躯舔,作者著墨的僅僅是肉體的衰朽嗎驴剔?死的體驗到底是什么樣的?活著的人如何思考死亡粥庄?
死亡是什么丧失?
人們克服了死亡本身的不可經(jīng)驗性和生來對死亡的排斥態(tài)度,一次又一次想要探尋這個詞語的奧妙惜互。 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寫道:
關(guān)于死亡:它不是一種消散布讹,就是一種化為原子的分解琳拭,或者虛無,或者是毀滅描验,或者是改變白嘁。死亡是一種感官印象的終止,是欲望系列的中斷挠乳,是思想散漫運動的停息权薯,是對肉體服務(wù)的結(jié)束。
看起來這是一個精準(zhǔn)睡扬、嚴(yán)密盟蚣、理性的定義。但是這一系列的描述并沒有提出死亡是不是一個瞬發(fā)性的過程卖怜。說到底屎开,我們只能經(jīng)歷他人的死亡,自己的死亡是一個卷入的過程马靠。我們無法活著進入死亡的狀態(tài)奄抽,死去的人們也無法回來告訴我們有關(guān)死亡的一切。
生和死被切割成斷裂的兩部分甩鳄,不打照面逞度,無法親歷。那么死亡到底是一種狀態(tài)妙啃?還是一個過程档泽?移植到文學(xué)中,問題就是:只有描寫彌留之際的死亡才算得上是死亡題材嗎揖赴?如果死亡是一個相對有時間跨度的過程馆匿,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呢?如果死亡不回歸到生命中燥滑,那又要如何體現(xiàn)它呢渐北?
托爾斯泰寫死亡的視角和處理方式
他仰面躺著,開始逐一檢查自己整個的一生铭拧。早晨赃蛛,當(dāng)他看見仆人,然后是妻子搀菩,女兒焊虏,然后是醫(yī)生的時候,他們的每一個行動秕磷、每一句話都證實了他昨夜所發(fā)現(xiàn)的那個可怕的真理诵闭。他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看到了他過去賴以生存的一切,他清楚地看到這一切都不對頭疏尿,這一切都是掩蓋了生與死的可怕的騙局瘟芝。這一認(rèn)識加劇了、十倍加劇了他肉體上的痛苦褥琐。他呻吟锌俱,翻來覆去,撕扯身上的衣服敌呈。
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贸宏,或是腦袋掉地,或是闔眼咽氣——這個瞬發(fā)性的體驗本身似乎沒有什么可以挖掘的地方磕洪。但是一個人從得知我會死到接受我會死吭练,以及周圍的人對主人公會死這件事情的反應(yīng),給了文學(xué)探討死亡一個非常大的討論空間析显。
最著名的“彌散性死亡”文本之一就是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鲫咽。所謂彌散性死亡,就是把死亡這個瞬時體驗無限拉長谷异,讓它成為一個過程分尸,而非動作。在一個敘事宏大場景里的死亡會顯得崇高歹嘹,現(xiàn)代主義中回歸個體的死亡體驗顯得意識流而捉摸不透箩绍,這個介于二者之間的形態(tài)既沒有告訴我們死亡是什么,也沒有告訴我們死亡的意義是什么尺上。
我的理解是材蛛,托爾斯泰可能意圖寫一段在他人眼中的死亡,并通過他人外在反應(yīng)的折射尖昏,寫一段自己認(rèn)識到、接觸到的死亡构资。
而悖論在于抽诉,當(dāng)所有人都向他投去憐憫的目光,通情達(dá)理地給他多一些額外的照顧吐绵,但伊凡伊里奇拼命把自己與身邊的正常人劃作一撥迹淌,想以此逃避死亡,然而他卻被死亡一步一步拖進泥潭里己单,再無復(fù)原的可能唉窃。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由兩個部分構(gòu)成的,即包括生理折磨和心理折磨纹笼。我們的主人公死了兩次——一次死在他人眼中纹份,一次死在自己手上。
在別人眼中死去
在他看來是最重大、最冷酷的不公正蔓涧,對別人來說只是正臣眩現(xiàn)象。
那么作者選擇伊凡伊里奇作為完成“死亡體驗”的主人公元暴,這個設(shè)定的深意何在篷扩?我們的主人公是一個收入不菲的公務(wù)員,工作體面茉盏,家庭美滿鉴未;職場上順風(fēng)順?biāo)ぷ髑诿闱矣斜ж?fù)心鸠姨,擅長人際關(guān)系且在社交上能收獲滿足感铜秆;為人不尖酸刻薄,偶爾發(fā)表一些溫和的自由主義言論和開明觀點享怀。作者形容他:“聰明羽峰、優(yōu)雅、活潑添瓷、和藹可親”梅屉。
這樣一個家境優(yōu)渥的人有一種自己離死亡很遠(yuǎn)的錯覺,他們覺得自己是上帝選中的“幸運兒”鳞贷,死亡與他們無關(guān)坯汤,至少在眼下無關(guān)。如果伊凡是一個家境困苦的人搀愧,每天都在面對饑餓和病痛惰聂,那么他就不會這么在意別人眼中的死亡,同時也不會被虛幻的東西所折磨至死咱筛,而是平淡無奇地死去搓幌。這種人的死亡不足以承載足夠分量的對死亡的思考。
伊凡伊里奇是先在別人眼中死亡的迅箩。要不是他察覺了外界對他的改變溉愁,也許生體上的疼痛不會被無限放大。這與自身身體的逐漸加深病痛合二為一饲趋,給他帶來了雙重恐慌拐揭,從心理上延長了這段死亡的過程。當(dāng)死亡的過程變得更加緩慢奕塑,每一陣細(xì)微的疼痛都會讓病人變得更加敏感而痛苦——這種時刻逼近的感覺——猶如那個著名心理試驗中被告知其手腕被割開放血堂污,實則聽著滴水聲死去的人。
在得病后龄砰,他在生活里遭到了很多不一樣的對待:和朋友們湊一桌打牌時盟猖,朋友們非程忠拢“體貼”地對他說:“要是您累了,我們就不打了扒披。您休息一會兒吧值依。 ”大家有些悶悶不樂,但為了“照顧”他碟案,大家都沒有開口愿险。仿佛在默認(rèn)“反正他也命不久矣我們就讓著他吧”的人情規(guī)則。
妻子柔聲詢問他是否需要請醫(yī)生來的時候价说,伊凡伊里奇用“異常憂愁和矯揉造作的賢惠神情”來描述她辆亏。妻子越是關(guān)切越是柔順,他就愈發(fā)憎惡鳖目。連一個睡前的晚安吻都被他解讀得如此用心險惡扮叨,以至于他好不容易忍住不把她推開。
他到家后领迈,把看病的過程告訴了他的妻子彻磁。她聽著,但伊凡·伊里奇剛講到一半狸捅,他女兒就帶著帽子走進來衷蜓,準(zhǔn)備和母親出門。女兒不情愿地坐下來尘喝,聽他講冗長乏味的事磁浇,但沒堅持多久,她母親同樣也沒有聽他講到最后朽褪。
這種“特殊照顧”對他造成的傷害成倍的累加堆疊置吓,無時不刻提醒他你與這些健康的軀體是不一樣的。他痛恨那些“你只是病了缔赠,并不會死衍锚,只要安心治療,一定會好的”冠冕堂皇的說辭和毫不坦誠的欺騙嗤堰,別人身上的健康戴质、力量和生氣都使他感到屈辱。他覺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種對他人的毒害梁棠,是他人的負(fù)擔(dān)置森,自己的生命也遭到了毒害斗埂,越來越深地滲透到全身里符糊。
或許這可以形容為敏感到有些神經(jīng)質(zhì)的病人的被害妄想。事實上呛凶,根本沒有人在意他的死亡男娄。
同僚關(guān)心的是他死后的位置歸屬何去何從,妻子只是把他當(dāng)作一個親密的、有責(zé)任照顧的麻煩模闲,醫(yī)生的關(guān)注點只在“病”這個單一的元素上建瘫。死亡這件事本身是沒有人關(guān)心的。只是伊凡伊里奇通過這些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看見了自己死亡的進程尸折,猶如一只驚弓之鳥活在他人的只言片語中啰脚,這讓他倍加恐懼——所以時時會有我一點也不累,我還可以打好幾圈牌的心理暗示與自我催眠实夹。
我與死亡的確切關(guān)聯(lián):“我會死去橄浓。”
“三天三夜極度的痛苦亮航,然后死去荸实。這種情況也可能隨時落到我的頭上,“他想缴淋,剎那間感到毛骨悚然准给。但是,他自己也不知怎的重抖,一種常有的想法很快就使他鎮(zhèn)靜下來:”這種事只有伊凡.伊里奇會碰上露氮,我可決不會碰上。這種事不應(yīng)該也不可能落到我的頭上仇哆÷僬蓿“
他從別人那里看見了自己的死亡,也是從別人那里看見了自己與死亡的確切關(guān)聯(lián)讹剔。書中寫道:他在基捷韋帖爾的邏輯學(xué)里讀到這樣一種三段論法:蓋尤斯是人油讯,凡人都要死,因此蓋尤斯也要死延欠。他始終認(rèn)為這個例子只適用于蓋尤斯陌兑,絕對不適用于他。蓋尤斯是人由捎,是個普通人兔综,這個道理完全正確;但他不是蓋尤斯狞玛,不是個普通人软驰。
在他的一貫認(rèn)知中,死是別人的事情心肪,他是仕途順?biāo)於Э鳌⒓彝ッ罎M的伊凡伊里奇,而不是行將就木的重癥患者硬鞍。這個巨大的反差讓他在反復(fù)犯病中與疼痛單獨相處慧瘤,面面相覷然而束手無策戴已。他只能無能為力地看著它,渾身發(fā)抖锅减。
他需要的是“體面”的死亡糖儡,有“自尊”的死亡,而不是在他人面前逐漸衰朽怔匣,失去一些生理機能猶如廢物一般的死亡握联。
在生命的最后階段,由于仆人蓋拉西姆“坦誠”的陪伴每瞒,讓他在臨終幾天開始正視死亡這件事情拴疤。他生命全部的虛幻和干枯以一種痛苦的方式被濃縮在肉體上,但他不再從別人眼中目睹自己的死亡独泞,終于從別人對他無窮無盡令他反胃的關(guān)心中解脫出來呐矾。當(dāng)人臨終時回憶起自己的漫漫一生,會自動把那些厭惡的懦砂、反感的東西剔除掉蜒犯,與曾經(jīng)備受傷害的、無比排斥的握手言和荞膘。在彌留之際罚随,死亡逐漸變得澄澈透明,可以與之和解羽资。這個過程讓主人公發(fā)出了“我是如此快樂啊”的感嘆淘菩,至此,前幾個月的折磨瞬間消失殆盡了屠升。
這就是伊凡伊里奇的死亡潮改。死亡對他來說是一種對整個人生的推翻和重構(gòu),在最后與俗世道別時的一種和解和救贖腹暖,他在長達(dá)數(shù)個月的窒息中完成了這一命題的答卷汇在。
回到這句話:“死亡不是一種消散,就是一種化為原子的分解脏答,或者虛無糕殉,或者是毀滅,或者是改變殖告。死亡是一種感官印象的終止阿蝶,是欲望系列的中斷,是思想散漫運動的停息黄绩,是對肉體服務(wù)的結(jié)束羡洁。 ”用這句話來注解伊凡伊里奇的死亡又看起來出奇的妥帖合適。
死亡是對他肉體的毀滅宝与,也帶給了他一個契機去改變焚廊。但他的生命終歸是毫無升華地被拖進死亡的泥沼中,伴隨著嘲諷习劫、不甘和掙扎咆瘟,一切都結(jié)束了。而他身邊的人依然快樂地活著:“他們就這樣生活著诽里,沒有任何變化袒餐,生命愉快地流淌著“疲”
2019.8.9?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