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如是說:
真正的學問不是文字庆冕,也不是知識。
“學而時習之”劈榨。
重點在時間的“時”愧杯,見習的“習”。
什么叫做“學問”鞋既。普通一般的說法,“讀書就是學問”耍铜,錯了邑闺。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棕兼;知識淵博陡舅,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于學問伴挚,哪怕不認識一個字靶衍,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茎芋,做事對颅眶,絕對的好,絕對的對”田弥,這就是學問涛酗。
這不是我個人別出心裁的解釋,講到做人偷厦,我們就想到莊子也提到過這件事商叹,《莊子》這本書把有道的人叫“真人”。
唐宋以后只泼,對神仙剖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現(xiàn)在供奉的呂純陽叫“呂真人”请唱。如今的人聽到“真人”這個名稱弥咪,就好像帶有宗教色彩,相當于西方的上帝籍滴,中國的仙酪夷、佛一樣。實際上過去道家所謂的“真人”孽惰,是指學問道德到了家的人晚岭。與這名詞對稱的叫假人,假人還是人勋功,不過沒有達到做人道德的最高標準坦报。發(fā)揮了“人”的最高成就库说,在道家就稱之為“真人”,
孔子認為這就是學片择,就是學而之人潜的。于是一個“學”字,這么多觀念都被他包括了字管。
那么學問從哪里來呢啰挪?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嘲叔,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亡呵,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這個修養(yǎng)不只是在書本上念硫戈,隨時隨地的生活锰什,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丁逝。
所以孔子說“觀過而知仁”汁胆,我們看見人家犯了錯誤,自己便反省霜幼,我不要犯這個錯誤嫩码,這就是“學問”,“學問”就是這個道理罪既,所以他這個研究方法谢谦,隨時隨地要有思想,隨時隨地要見習萝衩,隨時隨地要有體驗回挽,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就是學問猩谊。開始做反省時也不容易千劈,但慢慢有了進步,自有會心的興趣牌捷,就會“不亦說乎”而高興了墙牌。
我們平日也有這個經驗,比如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暗甥,我們勸他:“不可以做呀喜滨!老兄!一定出毛病撤防∷浞纾”他不聽,你心里當然很難過,最后證明下來辜膝,果然你說得對无牵,你固然替他惋惜,對于自己認識的道理厂抖,也會更進一層得到會心的微笑“說”茎毁,不是哈哈大笑。悅者忱辅,會心的微笑七蜘,有得于心。
學問的宗旨墙懂,隨時注重“時”和“習”崔梗,要隨時隨地學習,不是我們今天來讀書就叫做學問垒在,不念書就不叫做學問。
大家不要搞錯了扔亥,以為知識就是學問场躯,事實上學問并不是知識,知識最多只能算是學問中的一部分旅挤。
我看大學畢業(yè)的人踢关,碩士也好,博士也好粘茄,只是專業(yè)訓練的一種學位而已签舞,只表示已具有了某項專門知識,但并不見得就有了學問柒瓣。
文章寫得好儒搭,只是文學好;詩作得好也只是詩好芙贫;繪畫好也只是繪畫藝術好搂鲫,不算是學問。
一字不識的人磺平,他做人做得對魂仍,做事做得對,這就是真學問拣挪。學學問問擦酌,問問學學,學問以人格行為為基礎菠劝。
所以中國幾千年來的教育赊舶,古今有一共同目的,就是養(yǎng)成完美的人格,以人格教育為第一锯岖,這才是學問的道理介袜。
年輕人或者要以這個道理,似是而非的當作借口出吹,不去讀書遇伞,說是在做學問,所以功課不好捶牢。這是強辭奪理鸠珠,在學校求學的學齡中,沒有好好去讀書秋麸,就是做人做事沒有做對渐排,就是沒有達到人格行為的標準,又怎么會是在做學問灸蟆?
學問沒有別的驯耻,“求其放心而已矣”。
每天知道修行炒考,找回自己的心可缚,放在平旦之氣中,此心永遠清明斋枢,養(yǎng)成永遠高潔的氣質帘靡,這是學問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