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正見》主要闡述以悉達多為主要人物绊谭,真實的展現(xiàn)歷史上佛陀的修行經(jīng)歷政恍,從離家修行到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闡述了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
“四法印見地”
也叫做四真諦达传。
四法印見地:
一切和合現(xiàn)象皆無掣Ю——無常
一切情緒皆苦——苦
一切事物無自性——空
涅槃超越——涅槃
而四法印見地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分別講述
無常
可以用八個字來表其義,那就是:
人有生老病死
物有成住壞空
無常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趟大,沒有一成不變鹤树。如我們的人會經(jīng)歷衰老、病痛和死亡逊朽。
苦
正所謂“人生在世罕伯,有受皆苦”佛教指出人生的本質(zhì)是“苦”并有“八苦”“三苦”之說。但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1.壞空:所有一切不斷變化叽讳,無法抓住絕對可靠的東西追他。如我們?nèi)说纳?/p>
2.求不得苦:很想要的,卻得不到
3.怨憎會苦:就是冤家路窄
4.受別離苦: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岛蚤,人最后總會離別
空
就是世間萬物沒有自性邑狸,比如人是由血、肉涤妒、筋骨等等組成单雾。這在三法印就成為“諸法無我”,法,就是事物、存在。
了解了世間萬物都是空的本質(zhì)就能擺脫我執(zhí)鸠窗,我執(zhí)是痛苦之源,擺脫我執(zhí)就是擺脫痛苦撒踪。
涅槃
最后是涅槃超越,在三法印中就是“涅槃寂靜”,了解世間萬物本質(zhì)是“空”,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無我疯潭,便沒有我執(zhí)的貪念,減少了煩惱面殖、痛苦的情緒袁勺,到最后消失,即是涅槃寂靜畜普。
這是我佛教的邏輯,也是佛教的最終理想群叶。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用茶杯來比喻修行的方法吃挑、儀式、傳統(tǒng)以及文化裝飾物街立,是有形的舶衬、可見的。四真諦比作是茶葉赎离,而我們我很多人被茶杯迷住逛犹,換句話說就是不要被世間萬物可見的物質(zhì)所迷惑,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最后強調(diào)了解真理是佛教最重要的指向梁剔。的確所有的宗教都追求真理虽画,只是追求的途徑有所不同。他想表達的是佛教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荣病。
人生觀——人生無常码撰,一切皆苦
價值觀——擺脫我執(zhí),脫離苦海个盆,達到涅槃寂靜理想境界
這就是佛教的正見脖岛,
即“正確的見解”
他指出佛教的最終理想,更強調(diào)每個佛教徒的責任當擔颊亮、原則堅守柴梆。
原則在于不流血,換句話說就是愛護生命與和平终惑,不能以佛教名義參與和鼓勵流血绍在,這也就是佛教眾生平等的觀念。
責任在于要遏制佛教徒團體殘害生命與和平的事情發(fā)生,同時我們也沒有責任讓全世界的人改信佛教這一信仰揣苏,畢竟佛教和佛教徒是兩回事悯嗓。這是信仰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