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之氣是指人的生命活動的動力克饶,藥物有治病的性能酝蜒,是不是可以認為藥物也有氣昵?這個問題在中藥學的歷史上曾有過爭論。
藥有寒熱溫涼四氣的說法矾湃,中藥學最早的一部典籍《神農本草經》中提出來的亡脑。這部典籍成書于秦漢時期。到了宋代洲尊,寇宗奭(shi)在《本草衍義》中對四氣的說法提出了異議远豺,他認為藥物有香有臭,香臭才是藥物的氣坞嘀。至于寒熱溫涼則是藥性躯护,應該把四氣改為四性才合乎道理。后來是明代的李時珍給和了稀泥丽涩,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棺滞。寇氏認為寒熱溫涼是性矢渊,香臭腥臊是氣继准,這種說法與《禮記》中的論述相吻合。但自從《素問》一書問世以來矮男,人們已經習慣了用氣味來討論藥物移必,這樣的狀況是很難改變的,還是按照這個老習慣吧毡鉴。
很明顯崔泵,四氣五味是藥性還是氣味已經不用爭執(zhí)了,問題在于用詞的習慣猪瞬≡魅常看來,中醫(yī)學的名詞術語是很難改變其習慣用法的陈瘦。其實幌甘,語言文字本來就是人們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痊项,造詞用字有時是無定理可講的锅风,合乎習慣,能夠順利達到交流的目的常常比"合理”更為重要线婚。譬如香臭的問題遏弱,漢語對嗅覺的重視程度似乎不如味覺,明明是嗅覺的任務卻分派給了味覺塞弊。人們都說香味、臭味,而不說香嗅游沿、臭嗅饰抒。于是,辨別香臭似乎成了口舌的任務诀黍。另外袋坑,明明是用鼻子來感知香臭,偏偏要用個"聞"字眯勾,這樣一來枣宫,嗅覺又混到聽覺里面去了。藥物的確有香有臭吃环,中藥學按照人們的習慣把它并入五味也颤,五味中的辛就包括芳香。至于臭郁轻,中醫(yī)不大重視翅娶、很少論述。對煎藥時的氣味好唯,無論是不是真的好聞竭沫,一般都說是聞到藥香,從來不說聞到藥臭骑篙。真是“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
中醫(yī)論衡蜕提,首先是四氣五味。所謂四氣靶端,即寒熱溫涼谎势。其實就是寒和熱,涼不過是次于寒躲查,溫不過是次于熱而已它浅。藥物的寒熱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們代表了陰陽:寒涼屬陰镣煮,溫熱屬陽姐霍。只有辨別出藥物的陰陽才可能與中醫(yī)的辯證相對接,因為中醫(yī)辨證中最重要的就是辨明陰陽。通過“陽盛則熱典唇,陰盛則寒镊折,陽虛則寒,陰虛則熱”的辨證的基本規(guī)律介衔,醫(yī)生可以辨明患者所患的病證恨胚。然后通過"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等治療原則炎咖,將病證與治則對接起來赃泡,找到適宜的治法或藥物寒波。“寒者熱之升熊,熱者寒之”也是治療用藥的基本原則俄烁。如果一個病人已經患有上火的病證,還錯誤地給他服用熱性藥级野,無異于火上澆油页屠,必然導致病情惡化。
至于五味蓖柔,原本是指藥物的滋味辰企。中醫(yī)有藥食同源的說法,最初尋找和發(fā)現藥物是與尋找和發(fā)現食物同步的况鸣,方法也一樣——用口嘗牢贸。所謂”伏羲氏······嘗百藥而制九針”,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懒闷,無非說明藥物的源起與原始畜牧業(yè)和農業(yè)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系十减。傳說中的伏羲氏是作為早期畜牧業(yè)的創(chuàng)始者,神農氏是作為原始農業(yè)的發(fā)明人而備受歷代人們的尊崇愤估,而他們兩個卻偏偏又是人們所尊崇的醫(yī)藥鼻祖帮辟。
所謂”嘗百草”是形象地概括了古人發(fā)現和認識藥物的實踐過程,也是發(fā)現和認識食物的過程玩焰。不管是食物還是藥物由驹,首先是用口嘗試。一入口便有了滋味昔园,不同的滋味也就自然被當作食物或藥物的分類標準蔓榄。古人發(fā)現藥物和食物的滋味主要是辛甘酸苦咸五種,其他還有淡味默刚、澀味甥郑。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將滋味附于甘味,澀味附于酸味荤西,所以習慣上一直都稱藥物和食物有五味澜搅。
經過反復的實踐,古人發(fā)現相同滋味的藥物可有相近的作用邪锌,不同滋味的藥物常有不同的作用勉躺。辛味的藥物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肌膚體表的邪氣和行氣活血的作用觅丰。例如麻黃饵溅、薄荷都是辛味藥。麻黃辛溫適于治療風寒感冒薄荷辛涼妇萄,適用于風熱感冒蜕企。木香咬荷、紅花也都有辛味,木香行氣止痛糖赔,紅花活血祛病萍丐。甘味的藥物能補能級轩端,有補益的作用放典,或緩和藥性,緩急止痛(緩解痙攣所引起的疼痛)基茵。例如人參大補元氣奋构,甘草緩急止痛,并在復方中調和其他藥物的藥性拱层,減輕毒副作用弥臼。酸味的藥物能收能澀,有收斂止許根灯,澀腸止瀉的作用径缅。例如五味子能斂汗,用于治療自汗(清醒時不因勞動烙肺、過暖等原因而汗出不止纳猪,稱為自汗)、盜汗(入睡則汗出桃笙,醒后則汗止氏堤,即為盜汗)烏梅澀腸止瀉,常用于治療慢性腹瀉搏明∈笮猓苦味的藥物能瀉能燥,有瀉熱降火和燥濕的作用星著。例如黃連购笆、龍膽草清熱燥濕。黃連瀉心虚循、肝同欠、胃、大腸等經之火龍膽草清熱燥濕邮丰,瀉肝膽之火行您。人們夏天愛喝的苦丁茶也是利用這個原理來解暑除熱的。咸味的藥物能軟能潤剪廉,有軟化硬結娃循,潤燥瀉下的作用。例如海藻斗蒋、昆布捌斧、芒硝都是咸味藥笛质,海藻、昆布能消散瘰疬(中醫(yī)把發(fā)于頸部捞蚂、腋下等處的淋巴結慢性感染妇押、腫大叫做瘰疬),芒硝瀉下通便姓迅。此外還有淡味藥敲霍,這類藥多有滲濕利水的作用(也就是利尿的作用)。例如茯苓丁存、薏苡仁肩杈,藥味甘淡,既是藥物解寝,也是食物扩然。茯苓利尿,常用于治療水腫薏苡仁健脾利濕聋伦,常用于脾虛泄瀉夫偶,總之,四氣五味是中藥性能的概括觉增,反映藥物作用的基本特點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