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錄】
3.0~1歲,是否建立起對世界的信任?
0~1歲是人生發(fā)展第一階段察藐,弗洛伊德稱之為口欲期皮璧,意為,口唇是嬰兒獲得愛的滿足的主要器官分飞。這種說法有其道理悴务,因為嬰兒通過吃奶來獲得生存,吃奶和睡覺是嬰兒兩大主要工作譬猫,吮吸手指頭或者安慰奶嘴確實能夠給嬰兒帶來安慰和滿足讯檐;嬰兒甚至把口當做探索世界的主要器官,什么都要放在嘴里咬一咬染服。
從這種理論出發(fā)别洪,似乎母乳喂養(yǎng)更適合滿足孩子的口欲期需求,如果采用人工喂養(yǎng)肌索,最好能和嬰兒保持視線接觸蕉拢,以傳遞愛意。過早斷奶或者突然斷奶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诚亚。
艾里克森則認為晕换,0~1歲的發(fā)展任務是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如果他的需求都能被大人及時理解站宗,并且及時滿足闸准,他就會對這個世界和他人產生基本的信任,并形成樂觀梢灭、積極的性格夷家,為今后的親子良性互動打下基礎。
如果這一時期嬰兒得到照料者的拒絕敏释,或者前后不一致库快,嬰兒可能認為這個世界是危險的,不可信賴的钥顽。但他認為世界不可信賴义屏,當然會把自己緊緊的包裹起來,就像縮進殼里的烏龜蜂大。這個人的生命范圍就會極大的縮小闽铐,也會用極大的能量保護自己,抵御世界奶浦。
4.1~3歲兄墅,是否建立自主性?
到一歲的時候澳叉,孩子慢慢知道自己和世界是分離的隙咸,哪些是我的一部分沐悦,而哪些不是。于是他希望知道自己的勢力范圍扎瓶,對什么可以控制所踊,對什么不可以?排便就是孩子感覺到自己自主性的重要體現概荷。于是在弗洛伊德看來秕岛,這個時期是肛欲期,自發(fā)排便是其獲得滿足的主要來源误证。
對于這個階段继薛,艾里克森對弗洛伊德也做了擴展。除了排便的自主外愈捅,孩子在吃飯遏考、穿衣等等都要學會自主,如果不能實現這種自立蓝谨,可能引起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灌具,感到羞恥。
所以譬巫,給孩子充分的鍛煉機會咖楣,切忌家長包辦,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和樂趣芦昔。切忌對寶寶說诱贿,這件事你干不了,長大了就能干了咕缎。這其實摧殘了孩子的自信珠十。長大時多大?此時他的熱情被熄滅凭豪,可能從此關上了一扇門焙蹭。
不僅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動手菊卷,最好大人做事也請孩子幫忙祭芦。這樣孩子還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凌外,這對孩子樹立自己很有能力的認識很有幫助末早,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重要手段烟馅。
一個總是被剝奪自主權的孩子说庭,會逐漸失去自主決策的愿望和能力然磷,變得軟弱、退縮刊驴。
一個沒有經歷世事的孩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搜,孩子寡润,是在很多事情的刺激下慢慢失去了初生牛犢的沖勁。
5.俄狄浦斯期---能否形成獨立性舅柜?
俄狄浦斯期就是傳說中的“戀父戀母”情結期梭纹,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這個時期產生戀父戀母情感萌芽致份,開始內化性別角色的特征变抽。同時,在這個時期孩子與父母完全分離氮块。
如果說0~1歲绍载,孩子希望和母親完全是一個共同體,餓了就吃滔蝉,渴了就喝击儡,各種需求都及時得到滿足;那么1~3歲蝠引,孩子漸漸與母親部分分離阳谍,他可以理解母親是另一個個體,也有自己的需求螃概;而3~6歲矫夯,孩子和父母就完全分離,成為三個獨立的個體谅年。如果達到完全分離茧痒,孩子就會具有獨立性,如果不能形成分離融蹂,延續(xù)上一階段狀況旺订,孩子可能形成依賴性人格。這個時期是建立和他人關系的時期超燃。
如果一個孩子形成了依賴性人格区拳,他就會把自己依附在別人身上,失去自己行動的勇氣意乓。
6.沒有完美的人生樱调,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我們僅從0~6歲這幾個時期,就可以看到届良,人從小長到大是多么不容易笆凌,要經歷一道道關卡,而能量就是這樣一點點漏失的……
看到這里士葫,為人父母者會產生怎樣的想法乞而?或者,深感責任重大慢显,小心翼翼爪模,如履薄冰欠啤,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擔心自己一時的失誤會影響孩子的終身屋灌;或者洁段,為自己的某些問題找到源頭,因為自己為此吃了很多苦共郭,于是下決心讓孩子規(guī)避這些雷區(qū)祠丝,為孩子創(chuàng)造完美的人生……
如果這么想,父母就會感覺到強大的壓力除嘹,而且時時生活在擔憂和焦慮之中纽疟。但是,無論你怎樣小心憾赁,都不可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童年污朽,更不可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人生。
因為龙考,首先蟆肆,人生就是不完美的,按照佛家的觀點晦款,人生就是有“漏”的炎功。就像人一出生,從與世界一體到與世界分離缓溅,仍舊不可避免地感到無助蛇损、恐懼,能量就已不可避免地漏失了坛怪。而此后的每一階段淤齐,讓孩子得到百分之百滿足的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袜匿,從出生到成人更啄,就是心理能量不斷減少的過程,父母所能做到的居灯,只能是讓孩子心理能量最大限度地保全祭务。
其次,父母也是普通人怪嫌,只有普通人的智慧和七情六欲义锥。那些理論都是完美的,但是能做到完美的父母幾乎沒有岩灭。再說拌倍,承認自己是普通人,比在孩子面前裝圣人對孩子更有利川背。
第三贰拿,同樣的境遇,有可能產生不同的人生熄云,因為人的心理是非常復雜的膨更,孩子也是如此。有一個故事叫做缴允,誰叫我攤上這樣的老爸荚守,有兩個兄弟,父親好吃懶做练般,沒有承擔起父親的責任矗漾。長大以后,老大同樣好吃懶做薄料,不負責任敞贡,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誰叫我攤上了這樣的老爸摄职!而老二卻非常勤勞誊役,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他常掛在嘴邊的還是這句話:誰讓我攤上這樣的老爸谷市!
所以蛔垢,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人生迫悠。
但是鹏漆,如果你松下一口氣,我就這樣了创泄,誰叫你攤上我這樣的老媽老爸艺玲!那就又錯了,我們唯一能做的是鞠抑,放下包袱板驳,修煉自己。誰叫你選擇了為人父母這樣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碍拆!
【收獲感悟】
孩子的教育無小事若治,而為人父母無疑是最艱巨的工作。希望我們通過學習都能勝任這份工作感混,不辜負小小生命的信任與托付端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