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歲月如何變遷,那些童年記憶總是經久不忘于毙。
最近總是想起小時候敦冬,家鄉(xiāng)的一點一滴唯沮。隨著時間的推移脖旱,記憶越發(fā)清晰介蛉。我仿佛回到了過去,看到了小時候生活過的一切币旧。
很多次都想寫寫老家的房子践险,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起筆,不知道如何寫才好吹菱。回憶起來鳍刷,記憶是那樣的清晰。仿佛我能記得小時候的一切生活點滴输瓜。
我記得老家房子的全貌瓦胎,它的一磚一瓦,都能記得清清楚楚前痘。
我們家住在一個半山坡上凛捏,出門就是一個很陡的山坡芹缔。房子的院壩是用石頭和土壘起來的坯癣。一般是用石板鋪好最欠,一半是用土填平惩猫。那個時候沒有錢買沙子水泥蚜点,所以院壩也是高低不平轧房。
老房子是由四間屋組成绍绘,奶奶,爸媽陪拘,我和弟弟住在里面。有一半墻上土墻左刽,另外的是自己爺爺奶奶們自己窯里燒的黑磚,瓦也是自己燒的欠痴。爸媽的新房既是臥室又是會客廳。大概五六平方的樣子掌挚,放了一張一米二的床,是我媽的陪嫁品疫诽,外公手工打造的旦委。還有一張寫字臺,寫字臺有三個抽屜缨硝,兩個柜子罢低。一個抽屜是爸爸的保險箱查辩,常年上鎖网持,所有的家當幾乎全部都在里面。中間是一個比較長的抽屜功舀,放雜七雜八的東西。還有一個抽屜放糧食列敲。兩個柜子一個是放爸爸干活的工具阱佛,一個是放干面條等吃的東西戴而。寫字臺并不是寫字的,而是電視柜所意。寫字臺上是放電視的地方。在我的記憶中扶踊,這個寫字臺上總共放過好幾個電視,由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命满,有放過VCD,DVD胶台。小時候最喜歡到這個房間來杂抽。但是從有記憶以來诈唬,就很少到這個房間睡覺缩麸。因為床太小了,我要么就在隔壁的堂屋里和弟弟睡覺杭朱,要么就跟奶奶睡覺。如果爸爸媽媽有事晚上不回家住八酒,比如外婆家有事,一般都會提前過去幫忙羞迷。那我和弟弟就會興高采烈的睡在爸媽這個床上,因為全家就這一個床上有床墊衔瓮,還有電視看抖甘。在這個房間睡一晚簡直要幸福死了热鞍。這個房間還有一個立柜,一個燈柜幅疼,一個矮柜和兩口木箱,這些都是媽媽結婚時的陪嫁品爽篷,都是當時的木工打造的。到現在還保留著逐工。這個只有幾個平方的房間放了這么多東西之后漂辐,幾乎沒有多少多余的空間,只有勉強走路過去髓涯。
再說說堂屋。這也是我們真正的會客廳纬纪,餐廳,取暖室包各,儲藏室……這個房間真的是多功能房。房間比主臥大问畅,有兩扇門,兩扇窗矾端。房間里放了一張小床签则,一個大糧倉须床。冬天就是在這個房間烤火渐裂,爸爸每年會架起火爐钠惩,火爐旁放一個餐桌柒凉,還可以放一個小桌子篓跛,上面放電視。因為冬天就這個房間最香了蔬咬。夏秋季節(jié)鲤遥,這個房間就是收糧食的地方林艘,母親還養(yǎng)過幾年蠶,這也是養(yǎng)蠶室狐援。
奶奶單獨住一間房。我長大后放假回家也就跟奶奶睡一張床上爹凹。這個房間就是奶奶的一切。奶奶房間外面有一個小胡同禾酱,是連接我們家和二伯家的通道绘趋。過了這個通道就到了二伯家宇植。奶奶房間沒有窗戶埋心,只有房頂上有一個玻璃瓦,所以白天也很暗拷呆。奶奶的床是最原始的那種有框架的床,常年罩著蚊帳腰懂,蚊帳上面蓋了一片油紙项秉。有一個床架绣溜,上面可以擺衣服娄蔼,除了一個木頭箱子,奶奶的衣服幾乎都放到這個床架子上了岁诉。床邊上有一個翻蓋小柜子,小柜子旁邊還有一個高一點的柜子哗蜈,柜子上面擺放著一個木頭箱子。這個箱子除了放她的衣服之外距潘,還有一些她認為的寶貝都放到里面,所以也是常年鎖上的音比。奶奶的房間是有一個閣樓的,房間里有一個梯子目溉,可以上到二樓。二樓上可以放糧食缭付,工具等循未。我記得奶奶年紀已經很大的時候都可以爬上去拿東西,因為爬了很多年的妖,非常熟悉。另一邊還有一個大木桶嫂粟,是殺豬用的。平時就用來儲存糧食之類零抬,等到過年殺豬需要用的時候宽涌,就把里面的東西都拿出來,將桶抬出房間卸亮,泡上幾天。那個小胡同地上還有一個地窖兼贸。家里的紅薯土豆之類都會放到里面保鮮。
再說說廚房坷牛。我們叫廚房為灶房很澄。我們灶房還挺大的。有一個五口鍋的大灶甩苛,一家人一年四季都是在這里生火做飯。最外面的那口鍋是我們一家做飯的讯蒲,中間的鍋是奶奶用的,里面的是給豬煮豬食或者過年蒸饅頭用赁酝。轉角有個連著煙囪的小灶,可以放小鍋酌呆,燉肉之類搔耕。在里面還有一口鍋,平時幾乎不用弃榨,只是到了酒席的時候才會打理出來用。
還有一石頭水缸鲸睛,那時我們一直是挑水的,家里所有的用水都是需要去旁邊的水井里去挑水划咐。這個水缸也是承載了我很多記憶钧萍。經常水缸里的水見底的時候,我就會很著急风瘦,很擔心。水缸里的水滿上万搔,我就會特別安心。有時候爸爸媽媽沒在家昧谊,奶奶會去一點點的挑水,我放學回家也會去挑水呢诬。水缸上有一個木頭蓋子,一半可以掀開尚镰,煮飯的時候就把一半蓋子拿起來,放到另一邊初烘,不用了就要蓋上蓋子分俯,因為怕有灰塵甚至老鼠掉進去肾筐。水缸兩邊分別有一個泡菜壇和一個酸菜缸缸剪。這兩樣東西可真是寶貝,我的童年味蕾就沒有離開過他們抓歼。一天不見拢锹,就食不下咽谣妻。
另一半還有一個案板卒稳,很大的那種,開始就一塊板减江,后來請人做了碗柜捻爷。平時切菜辈灼,搟面也榄,蒸饅頭包子之類都在這上面。案板的旁邊是一臺石磨降宅,用來磨豆?jié){的囚霸,夏天最喜歡的就是來一碗酸菜豆花稀飯腰根,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拓型。還有一個手搖壓面機瘸恼。小時候沒錢買面條岩睁,幾乎所有的面條都是自己壓的揣云。我都不知道壓了多少面條。
這個灶房不是平的邓夕,是有一個斜下去的破,進去的時候有一個很高的門檻点弯,再踩到一塊石板矿咕,再走到地上。地是用土填平的碳柱。房頂就直接是瓦,灶門口是地勢最低的地方莲镣,每到雷雨天氣,灶房就很容易進水的圆,漏水半火,所以灶房也經常是潮濕的,灰塵也很大钮糖。
這就是小時候生活過的老房子的全部面貌。在不遠處還有豬牛圈和茅房藐鹤。雖然寫的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但是腦子里卻記得十分清楚挠蛉,老房子的里里外外肄满,一磚一瓦都清晰可見质涛。房子旁邊后面有什么樹,每年的季節(jié)變換汇陆,太陽的移動带饱,我都記得很清楚。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