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yǎng)父母祟牲,也許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只是個物質問題。法律規(guī)定了子女在物質上的養(yǎng)老義務抖部,然而事實上说贝,養(yǎng)老應和養(yǎng)育孩子一樣,是物質與精神同步的慎颗,可大多數(shù)人似乎忽略了對父母的精神反哺乡恕。
舉個例子:我們家原來五口人住在一起,我上高中的時候離學校遠俯萎,爸覺得老人為我們操勞太多几颜,老兩口該清閑了,所以帶我和我媽搬去學校附近的新家讯屈。
搬家之后蛋哭,半年得空回來看奶奶,突然發(fā)現(xiàn)她蒼老了許多涮母。我們搬走之后谆趾,他們好像一下子無事可做。他們以前的全部精力都用來照顧我們叛本,可我們離開他們之后沪蓬,他們一下子找不到價值實現(xiàn)的途徑一般,不知所措了来候,家里留的錢也沒怎么動過跷叉。爺爺感嘆:“有福不會享啊∮粒”
很多子女都只關注物質上的反哺云挟,忽視精神上的再教育。
老人也是要與時俱進的转质,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园欣,會讓他們產生被孤立感和被遺棄感。他們適應了養(yǎng)兒育女休蟹,忙碌工作的生活沸枯,在子女成長的時間里日矫,他們適應了以子女為中心的生活。當子女長大獨立绑榴,他們工作退休賦閑在家哪轿,另一種生活幾乎很突兀地來了,突然不必操心翔怎,突然沒事可忙缔逛,他們的精神世界產生了虛空感。某種程度上姓惑,這種虛空類似信仰信念的缺失或崩潰,沒有了精神支點按脚,就沒有了目標于毙,就無所適從,就迅速衰老下來辅搬。
我一直認為唯沮,很多中國人都不會自得其樂。在這樣的文化氛圍里堪遂,人們?yōu)榱四承﹥r值觀層面的東西活的有些累介蛉。離開了子女和忙碌的生活,一下子沒有了自己的樂趣溶褪”揖桑或者說,自己的樂趣曾經有猿妈,但早已被生活消磨了吹菱,重拾不來。
那么子女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彭则?我們做子女的老了鳍刷,又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首先俯抖,對待父母输瓜,除了物質上的保障,還應有情感上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引導芬萍。
打電話沒時間尤揣,但可以隨時向父母展示生活。教父母用個微信柬祠,加父母好友芹缔,讓父母能從朋友圈看到你的動態(tài),讓父母感知到你的生活情況瓶盛,讓父母就算不跟你的步伐最欠,也能看著你一步一步走示罗。偶爾刷個朋友圈,看到有趣的分享給父母芝硬,不管他們是否感興趣蚜点,起碼讓他們體會到你的一部分,也讓他們感覺到沒有被遺忘拌阴。同時讓他們對一些事情有所了解绍绘,能達到讓父母和自己一起學習的良好效果。
同時迟赃,精神引導必不可少陪拘。
人老了就容易失去斗志,同時失去了繼續(xù)學習的觀念纤壁。父母容易認為“我老了我不懂左刽,我也不會,我也不愿管……”要經常在父母的觀念中注入新鮮的積極的力量酌媒,看似沒用欠痴,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與此同時秒咨,引導父母建立精神支點喇辽,轉移父母興趣,鼓勵父母對生活的參與雨席。這個過程也許是費力的菩咨,但是不能放棄,達到質變的過程漫長陡厘,但變化一定是有的旦委,你甚至感覺不到。
但這些引導雏亚,不是“東西我可給你了缨硝,你自己看著辦”。
這樣的態(tài)度其實是一種逃避罢低。督促是必要的查辩,比如你看了電影,挑個合適的网持,帶著父母一起看宜岛。買了教堂的經書,念給父母功舀,陪父母一起去幾次禮拜萍倡。給父母說了多少次注意身體,不如把自己知道的養(yǎng)生飯和母親一塊做一次辟汰,邊做邊強調食物搭配列敲。
其次阱佛,試圖相互理解。
子女跟著時代走了很遠戴而,老人們卻停在原地了凑术。代溝又被拉大,仿佛回到小時候所意。子女會覺得老人有很多古怪的愚蠢的不可思議的想法淮逊,老人也會不懂子女們的選擇。不要排斥理解扶踊,不要站立在懸崖兩邊對話泄鹏,不要相互否定。傾聽秧耗,交談备籽,解決問題。不必達成共識绣版,這只是結果,而重要的是過程歼疮,和過程積累下來的良好循環(huán)杂抽。
其三,父母應樹立自己的興趣和追求韩脏。
不要把人生活成“放羊掙錢養(yǎng)兒放羊”的死循環(huán)缩麸,不要放走了孩子就能看到自己的墳墓。沒有自己的追求赡矢,就不能投入自己的樂趣中杭朱,就會把眼光放在周圍和狹隘,就會因空虛而過度敏感吹散,會不由自主地關注周圍人弧械,干擾周圍人,陷入人事喧囂的荒蕪空民。要尋找或重建自己的信仰刃唐,轉移自己的精神支點〗缧可以信一門宗教画饥,學一門藝術,培養(yǎng)一個興趣浊猾,或者投入生活享受物質抖甘,這些都合理而應得。
無論如何葫慎,過程很漫長衔彻,開始越早薇宠,就越容易。也許你現(xiàn)在覺得米奸,你的父母已經改不了了昼接,年紀大了,你管也沒用悴晰。其實不然慢睡,人都是可以改變的,問問自己內心:
父母真的難以改變铡溪?還是說你不愿花費精力漂辐?
最后,還是要說棕硫,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最令人痛心的憾事髓涯。古時養(yǎng)親重在物質,因為物質匱乏哈扮。而今纬纪,我們在物質上盡責之余,精神上的反哺才是把“孝”真真正正盡到了實處滑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