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上好!我們一起來禮佛黔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代咸!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黄!
無上甚深微妙法呐芥,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奋岁,愿解如來真實義贩耐。
入出息念,《清凈道論》譯為安般念厦取,是非常重要的禪法潮太。所以特意把《清凈道論》對安般念的介紹單獨講述。在講《清凈道論》相關內容前虾攻,順便提提漢譯《佛說大安般守意經(jīng)》铡买。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jīng)》是專講禪數(shù)的經(jīng)典。翻譯者安世高霎箍,是中國有史記載最早的知名譯家奇钞。他本是安息國人,東漢桓帝初年(約公元一四七年》進入洛陽漂坏。靈帝末年(約公元一八八年)關洛擾亂景埃,乃杖錫江南媒至,先后到過潯陽、豫章谷徙、廣州拒啰,卒于會稽⊥昊郏《安世高傳》中描述他“尤精阿毘曇學谋旦、諷持禪經(jīng),略盡其妙”屈尼。意思是他精通阿毗達摩和修持禪法册着。道安稱這兩者為“禪數(shù)”。安世高的譯作很豐富脾歧,他的主導思想甲捏,在《安般守意經(jīng)》中有相當集中的反映,此經(jīng)可視為其主要代表作鞭执。這部經(jīng)影響非常廣泛摊鸡,流傳也最久遠。
禪法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蚕冬,不甚可考,但至少不會遲于佛典的翻譯是辕。最早翻譯的佛經(jīng)是《四十二章經(jīng)》囤热,其中有兩段話就與禪法很有關系。一是“佛告沙門获三,慎無視女人”旁蔼,如果意為所動,“當諦惟觀疙教,自頭至足棺聊,自內觀:唯盛惡露不凈種,以釋其意贞谓∠夼澹”二是”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有的回答在“數(shù)日間”裸弦,有的回答在“飯食間”祟同,佛都認為“未能為道”;只有最后一個沙門回答說理疙,人命在“呼吸間”晕城,得到佛的贊嘆:“善哉,子可謂為道矣!”前者是標準的不凈觀窖贤;后者屬于入出息念或者叫觀呼吸砖顷。
這兩種禪法在中國佛教中流通最早贰锁,被并稱為“二甘露門”。不凈觀著重解決對人身的認識和貪愛問題滤蝠,所以廣泛地表現(xiàn)在種種經(jīng)典和種種修持中豌熄;觀呼吸的對象是呼吸,其功能在引導心理趨向絕對的寧靜几睛,控制注意力的方向房轿,禪的意味最足∷《佛說大安般守意經(jīng)》是漢譯佛經(jīng)中囱持,對呼吸法闡述最詳實的經(jīng)典,但是這部佛典比較難讀焕济,一是經(jīng)文與注疏混雜在一起纷妆,不作分別。二是此經(jīng)的用詞含義比較模糊晴弃。
《清凈道論》引用的安般念內容出自《相應部》(S.V.321)“諸比丘掩幢!此安般念——三摩地修習與多作時,實為寂靜上鞠,殊勝际邻,純粹與樂住,對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世尊這樣贊嘆之后又說:
“然而諸比丘芍阎,云何修習安般念三摩地世曾?云何多作,實為寂靜谴咸、殊勝轮听、不雜與樂住及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諸比丘岭佳!茲有比丘血巍,去阿練若,或去樹下珊随,或去空閑處述寡,結跏趺坐,正直其身叶洞,置念面前辨赐,而彼(比丘)或念入息,或念出息京办。
第一四法:
(一)出息長時掀序,知‘我出息長’,或者入息長時惭婿,知不恭,我入息長’叶雹。
(二)出息短時,知‘我出息短’换吧,或者入息短時折晦,知‘我入息短’。
(三)‘覺知全身我出息’及‘覺知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學沾瓦。
(四)‘安息身行我出息’及‘安息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學满着。
第二四法
(五)覺知喜……(六)覺知樂……(七)覺知心行……(八)覺知安息心行……
第三四法
(九)覺知心……(十)令心喜悅……(十一)令心等持……(十二)令心解脫……
第四四法
(十三)觀無常……(十四)觀離欲……(十五)觀滅……(十六)‘觀舍遣我出息’及‘觀舍遣我入息’彼如是學”贯莺。
如是有十六事而顯示安般念業(yè)處风喇。
不同于《大念處經(jīng)》的四事安般念,這段內容講述了安般念業(yè)處的十六種修習法缕探,稱為十六事安般念魂莫。《清凈道論》對此經(jīng)文做了詳細解析爹耗。
先看第一段:“諸比丘耙考!此安般念--三摩地修習與多作時,實為寂靜潭兽,殊勝倦始,純粹與樂住,對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安般念三摩地”--即與執(zhí)持念出入息相應的定山卦,或念于出入息的定鞋邑,為安般念三摩地∨鳎“修習”是生起,或增長藻懒√拊常“多作”是數(shù)數(shù)而作,反復訓練嬉荆。
“實為寂靜殊勝”是必寂靜必殊勝归敬,這個必,是必然之意鄙早。為什么說安般念修習是必然寂靜必然殊勝汪茧?第一,依“所緣的寂靜性”之故是寂靜限番、寂止舱污、寂滅的,依稱為通達(禪)支的寂靜性之故也是(寂靜弥虐、寂止扩灯、寂滅)的媚赖。意思是所緣本身具有寂靜特性,入禪定時也是寂靜的珠插。通達禪支的寂靜性指的就是入禪定時的寂靜惧磺。第二,依“所緣的殊勝性”之故是殊勝的捻撑,依(稱為通達)“(禪)支的殊勝性”之故也是(殊勝而無滿足)的磨隘。這個所緣很殊勝,它的修習是讓人很愿意再再修習顾患,不會覺得滿足的番捂,而入禪時的殊勝感受也是讓人很樂于一再體會無有魘足的。因此才說這安般念業(yè)處是“實為寂靜殊勝”描验。
其他方法白嘁,譬如不凈觀業(yè)處,只是在入禪定時是寂靜殊勝的膘流,但所緣是粗而且令人厭惡的絮缅,不是寂靜而殊勝。因此這樣的業(yè)處就不能說是“實為寂靜殊勝”的呼股。
“純粹與樂住”--此定之中無夾雜之物故為純粹耕魄,不滲雜,不間雜彭谁,單獨吸奴,不共。安般念的修習并不是要等到近行定安止定才能得到寂靜缠局,而是從最初開始修習安般念以來禪修者就能體驗到寂靜殊勝则奥,所緣單一,無夾雜狭园,很純粹读处。證得安止定的剎那而獲得身心之樂,故知為“樂住”唱矛。
“對已生的惡不善法即能消滅與寂止”
“惡”即罪惡罚舱。“不善法”--是不善巧所生法绎谦,因為無明而生的法管闷。“即能消滅”窃肠,《清凈道論》說即指立刻包个,僅以剎那,即令消滅冤留,即令鎮(zhèn)伏赃蛛,這個指入禪之時比較恰當恃锉。從整個修習過程來講,即呕臂,為“就能夠”意破托,依安般念次第修習次第增進,就能夠斷滅歧蒋、安息諸惡不善法土砂。“寂止”是令寂靜令安息谜洽。
接下來萝映,“然而諸比丘,云何修習安般念三摩地”阐虚?“云何”是如何的意思序臂,有這樣的提問為引子,佛陀再說出具體的修習方法实束。
“諸比丘奥秆!茲有比丘,去阿練若咸灿,或去樹下构订,或去空閑處,結跏趺坐避矢,正直其身悼瘾,置念面前,而彼(比丘)或念入息审胸,或念出息亥宿。
“諸比丘,茲有比丘”砂沛,諸比丘烫扼,指的是佛陀講法時現(xiàn)前的比丘們。茲有比丘則特指欲修習安般念的比丘尺上〔闹耄“去阿練若……或去空閑處”這是舉明修習安般念三摩地的適當?shù)淖∷?/p>
佛陀開示弟子們圆到,首先要具備前行怎抛,也就是身遠離、心遠離芽淡、鎮(zhèn)伏離马绝。什么是身遠離?《清凈道論》說地遍品中這樣解釋:《義釋》中說:“什么是事欲挣菲?即可愛之色”等富稻,是說事欲掷邦,離諸事欲,這就是身遠離椭赋「Ц冢《義釋》及《分別論》說:“欲欲、貪欲哪怔、欲貪欲宣蔚、思維欲、貪欲认境、思維貪欲胚委,此等名為欲”,這些屬于煩惱欲叉信,遠離這些不善法亩冬、遠離煩惱欲,即為心遠離硼身。還可以這樣理解:身遠離是言行清凈硅急,心遠離是意樂凈化。也可以理解為:身遠離是欲樂的舍離鸠姨,心遠離是取著出離之樂铜秆。還可以這樣理解:身遠離為雜染之事的舍斷,心遠離為雜染的舍斷讶迁。還可以理解為:身遠離是貪性之因的舍離连茧,心遠離是愚性之因的舍離,即癡的舍離巍糯。什么是鎮(zhèn)伏離啸驯?鎮(zhèn)伏離即煩惱欲離。已離諸欲祟峦,是說欲欲的鎮(zhèn)伏離罚斗;離諸不善法,是說五蓋的鎮(zhèn)伏離宅楞,除去欲欲针姿,則指其他四蓋的鎮(zhèn)伏離⊙嵫茫或者說距淫,前者是愛及與愛相應諸法的鎮(zhèn)伏離,后者是無明及與無明相應諸法的鎮(zhèn)伏離婶希。依照《分別論》不善指欲欲榕暇、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彤枢、疑狰晚,即五蓋為不善,因為五蓋是禪支的反對者缴啡,只有禪支能對治壁晒、破壞五蓋:一境性對治欲欲、喜對治嗔恚业栅、尋對治昏沉睡眠讨衣、樂對治掉舉惡作、伺對治疑式镐。經(jīng)典里常有“已離諸欲與離諸不善法”的文句反镇,其意如上所述。
對于普通人而言娘汞,沒有禪修之前歹茶,心是長時間追求于色聲香味觸的目標,這時要把心收斂到專注于單一的呼吸你弦,心是很不樂意的惊豺。譬如牧者,要調伏一只飲了惡母牛的乳而長大的惡牛犢禽作,要先把小牛犢與母牛隔離尸昧,在一邊打下了一大柱子,用繩把它系在那柱上旷偿,小牛犢雖種種掙扎烹俗,亦不能逃遁,終于只近柱邊或坐或臥萍程。同樣的幢妄,禪修者要調御自己長時貪著色等所緣的邪惡之心,應先離開色等所緣茫负,入阿練若蕉鸳,或樹下,或空閑處忍法,在那里潮尝,以出入息為柱子,以念為繩而系住這顆心饿序。如是勉失,他的心雖亦種種掙扎于以前所習慣的所緣,但不能切斷念的繩而逃遁嗤堰,終于只在業(yè)處所緣的附近觀出入息戴质。還有一個原因,聲音為禪那之刺踢匣,對修定者的干擾很大告匠,所以以安般念修定應避免嘈雜的處所。這一段說明修習安般念三摩地適宜的住所离唬。瑜伽行者在這樣的處所取安般念業(yè)處修習后专,于安般念而生起四禪,以此作基礎输莺,思惟諸行戚哎,而證最勝的阿羅漢果,便容易了嫂用。
世尊又指示不落于惛沉及掉舉的寂靜的威儀型凳,故說采用坐姿。又因坐禪堅固嘱函,維持出入息的舒適及取所緣的方便甘畅,而說“結跏趺”⊥“跏趺”即完全盤腿而坐疏唾。“結”即盤的意思函似。
“正直其身”--是上半身置之端正槐脏,使十八脊椎骨之端與端成為整列。這樣坐的人撇寞,則皮膚顿天,筋肉、腱不致于歪屈蔑担。不會生起因骨等歪屈而剎那剎那生起的苦痛露氮。苦痛不生钟沛,則心得專一畔规,不退失業(yè)處,且得增長而至圓滿恨统。
“置念面前”--即置念于業(yè)處的面前叁扫。也有“遍持出離而念”之意。遍持出離就是身出離畜埋,心出離莫绣,煩惱出離的意思。
“彼念出息悠鞍,或念入息”对室。禪修者正身端坐,置念于前之后,而念出息或念入息掩宜,這樣的行者稱為念行者蔫骂。
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后,開始進入正式的修習牺汤。
今天的課講到這里辽旋,現(xiàn)在我們正走在這條導向覺悟的直接之道上,愿大家都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檐迟,真正在解脫道上直了成佛补胚!
愿消三障諸煩惱,愿得智慧真明了追迟。
普愿沉溺諸眾生溶其,速登無上涅槃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敦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握联!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