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離去后的喪葬儀式讓哀傷發(fā)生,通過這個漫長難熬而痛苦過程來預防抑郁的無意識堆積澄成。但是胧洒,總有一些人,似乎不是過于悲痛就是無法悲痛环揽,此即哀傷不能略荡。為什么有些人會無法哀傷呢?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哀傷不能的困境歉胶,預防抑郁的發(fā)生呢汛兜?
人的生命是由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彼此深刻連接的,所以通今,故人逝去粥谬,生人形成了一系列的儀式來追悼故人,表達哀傷辫塌,唯有如此漏策,尸體才不僅僅是可怕的,也是愛的情感的載體臼氨。
不同文化中掺喻,對剛故去的人有不同的儀式,但是储矩,都有一系列的普遍共通的不約而同的動作或做法感耙。比如故人的親友會合上故人的眼睛,還會用布蓋在他臉上持隧,有的地方會把故人放在地上即硼。
唯有在喪葬儀式上,活生生的人才真正通過尸體而直面死亡屡拨。人的生命的一種特殊性就在于死亡是生命的一個重要面向只酥,但是這個面向的存在由于死亡發(fā)生的多樣性(或意外或正常),造成死亡原因的不確定性(各種疾病或天災人禍)呀狼,死亡者年齡的不確定性裂允,每個人死亡時間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尸體這個死亡的直觀載體及陰陽兩隔的具體實存赠潦,而讓活著的人對其多有回避或心生恐懼叫胖,避之唯恐不及。死亡似乎像驕陽一樣存在著卻無法直視她奥。但是沒有死亡這個驕陽的關照瓮增,和人們因為死亡而產(chǎn)生的死亡意識怎棱,人之生命的獨特性也就沒有了,所謂自我啊绷跑,活著的意義之類的也就無所依傍或無法產(chǎn)生了拳恋。
一、為什么一塊布值得探討
在親人故去后砸捏,將布蓋在故人尸體的臉上或諸如此類的儀式谬运,穿上專門的壽衣。這個儀式過程中垦藏,有些親友可能會通過拒絕蓋上那塊布或掀開那塊布等下意識動作來表達對親人死亡的否定梆暖。
蓋上布不僅僅因為故人的臉已經(jīng)沒有血色或難看,更是一種確認:故人跟這個世界已經(jīng)隔開了掂骏,去了另一個世界轰驳,此即陰陽兩隔開。雖然現(xiàn)代的殯葬儀式中弟灼,會通過給故人化妝等方式级解,保持或恢復甚至美化故人的容顏,但是田绑,會用透明冰棺將故人隔開來勤哗。這種方式,同樣通過形式表達了陰陽兩隔的現(xiàn)實掩驱,給了尸體尊嚴芒划。
在殯葬儀式過程中,不管親人有多么不舍或阻擾欧穴,布最終還是會蓋上……這些特定的不同于對待生人的方式腊状,確認了故人的離去。親人盡管內(nèi)心還有否定苔可,但是,在現(xiàn)實感的觸動下袋狞,在其他親友的陪伴下焚辅,不得不經(jīng)歷否定而慢慢進入到哀傷的后面幾個階段:或者愧疚或者憤怒,再經(jīng)歷對故人的愛和生命故事的分享等環(huán)節(jié)苟鸯,逐漸接受親人離開這個世界的現(xiàn)實同蜻。開始沒有這個親友依然活下去的日子。
但是早处,有一些與故人有著很深的很復雜的愛恨情仇糾纏的人湾蔓,或者忙于處理喪事的具體事物而忽略自身的情緒和情感,忽略當時喪失親人的悲哀砌梆,或者用過分的聲嘶力竭的哭鬧來逃避故人離去的現(xiàn)實默责,這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處于死亡否定的階段贬循,這種卡在否定的狀態(tài),不知不覺中可能形成哀傷不能桃序,最終可能因為對逝者的愛的力比多無處投放杖虾,而返回到自身,泛化為抑郁媒熊。
二奇适、哀傷的特點及哀傷不能
一般來說,親人的故去必然會引起我們的哀傷芦鳍,正如弗洛伊德在《哀傷與抑郁》中說到“多數(shù)人在此時很難離開原來的力比多位置嚷往,以至于替代性客體轉換出現(xiàn)困難,嚴重的對現(xiàn)實的偏離及對客體的執(zhí)著可導致妄想性的欲望精神病柠衅。當然皮仁,正常時現(xiàn)實總會戰(zhàn)勝妄想,但因這種情感重負不能立即放下茄茁,以至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對喪失客體投注的能量仍在精神上起著作用魂贬,每個在力比多中與客體相關的回憶、期待均在不斷地重復裙顽、轉譯并釋放付燥。為何與現(xiàn)實達成的妥協(xié)形式如此強大和痛苦?僅從節(jié)省理論給出滿意的解釋是不容易的愈犹,好在大家還能理解這種情緒键科,事實上自我在這樣哀傷形式下發(fā)泄后又重歸自由和解脫′鲈酰”哀傷會讓我們難過流淚勋颖,產(chǎn)生自我價值感下降等痛苦的情緒體驗。但是這種正常的哀傷是必要的勋锤,因為當事者知道自己喪失了重要客體饭玲,通過哭訴,釋放了投放在重要客體身上的力比多叁执,由此而完成當事人與客體內(nèi)心分離的過程茄厘,而當內(nèi)心的分離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谈宛,也許個把月次哈,一般不超過一年,個體的哀傷反應就會減少吆录,即自行痊愈窑滞,此并非病態(tài)。這種哀傷的痛苦也許就是愛的代價吧。難怪某些宗教對執(zhí)著于某個特定對象的愛持否定態(tài)度來回避這種痛苦哀卫。
而那些表現(xiàn)得過于悲傷或不悲傷的人則屬于哀傷不能巨坊,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從心理學上來看聊训,在其嬰幼兒時期抱究,個體與客體建立親密關系時,個體會根據(jù)客體與自己的關系將客體分裂為愛的部分和恨的部分带斑,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的就是愛的部分鼓寺,而不能的則是恨的部分,而抑郁是因為在客體選擇時內(nèi)化了客體壞的部分勋磕,所以客體離開時壞的部分留在了心中妈候,就產(chǎn)生了自責和自罪。
當然挂滓,無法哀傷也可能與潛意識的一些欲望和需要有關苦银。按弗洛伊德《哀傷與抑郁》所言,抑郁則以嚴重創(chuàng)傷后的精神表現(xiàn)為特征赶站,對外界的興趣減弱幔虏、愛的能力喪失及所有能力受限及自我價值的喪失,伴隨著自責和自怨贝椿,甚至出現(xiàn)帶有妄想性的懲罰期待想括。
在抑郁中,個體對自我的不接納實際上是來自客體對自己不接納的認同烙博。因此瑟蜈,個體將過往客體對自己的不接納變成了自己對自己的不接納,內(nèi)心的沖突也轉化成自我結構中不接納的部分和接納的部分之間的沖突渣窜。
在抑郁個體內(nèi)心中的沖突雖然看起來呈現(xiàn)的是個體對自身的不滿铺根,但其實質(zhì)和來源是個體對過往重要客體的不滿,進而使得客體喪失變成了自我喪失乔宿,這也是抑郁與哀傷的不同之處位迂。
這個事實提醒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那些哀傷不能的人详瑞,他們的表現(xiàn)往往不是因為堅強或理性或因與故人感情太深而過于悲痛囤官,而是內(nèi)心的感覺被隔離或內(nèi)心缺失的部分被激活,他們需要及時的關注和疏解蛤虐,以免退回到自己,或者以其他方式來表現(xiàn)肝陪,積壓成抑郁或其他問題驳庭。
三、學會告別,修通自我
殯葬儀式的重要性還在于饲常,很多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蹲堂,往往與死亡否定有關。通過殯葬儀式贝淤,人們可能發(fā)現(xiàn)那些內(nèi)心積壓著過多情緒柒竞,壓抑著太多無法言說的力比多的可能抑郁的人,或者自我不是那么完整的人播聪,并給予更多關懷和幫助朽基。
從這個角度來看,古話說离陶,“活要見人稼虎,死要見尸”“不見棺材不落淚”是很有道理≌信伲看見尸體或棺材霎俩,才能確認故人離去的現(xiàn)實。即使像地震之類的天災人禍沉眶,無法找到尸體打却,也要收集故人生前遺物等可以承載情感的物件,像對待尸體一樣谎倔,正式下葬柳击,建墳墓,以后在清明传藏、忌日或其他日子來哀悼腻暮。使得親人與故人之間的情感連接得以繼續(xù)。
發(fā)訃告毯侦,喪葬祭等儀式其實是反復確認不停檢驗故人已去這個事實哭靖。在這個反復確認過程中,親友與故人間的情感有機會充分抒發(fā)侈离。逐步完成內(nèi)心與故人的告別试幽,在內(nèi)心完整的自我不受損的情況下,有力量和可能開始新的生活卦碾。
而之所以將眼睛合上铺坞,將布蓋在臉上,可能是因為面部是情緒和情感最豐富的表達部位洲胖,而這時的故人已經(jīng)無法回應生人的情感了济榨,蓋上就在信號上暫時阻斷,這給親友增加了親人離去的確定感绿映。以便內(nèi)心能由否定階段順利過度到后面的愧疚或憤怒擒滑,直到最后接受故人的離去腐晾。
對于拒絕這些儀式,或者在這些儀式中有過當?shù)谋憩F(xiàn)的哀傷不能的親人丐一,則需要更多陪伴和自省藻糖。在信任的親人或朋友的陪伴下,不僅僅處理具體事務库车,更處理內(nèi)心的死亡否定巨柒、憤怒、愧疚柠衍、自責等復雜情緒洋满,如果這些情緒還是遷延不去,則需要哀傷輔導人員或心理咨詢?nèi)藛T的專業(yè)幫助拧略。自省則需要學習活在當下芦岂,慢慢鍛煉出觀察性自我,觀察自己的情緒波動垫蛆。正如大海與波浪禽最,觀察性自我就是平靜的海洋,而波浪則是這些起伏的情緒袱饭。允許這些情緒并接納這些情緒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