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Will Bowen)在2009年出版的一本書琼讽,最著名的是由這本書掀起的一場21天不抱怨手環(huán)運動核蘸。
具體做法是,在一只手上戴上紫色手環(huán)呻右,當察覺自己有抱怨行為時哑子,換到另一只手上舅列,直到我們能在一只手上戴滿21天為止。這其實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卧蜓。
養(yǎng)成這個習慣之前帐要,我們不妨思考下,經(jīng)常抱怨好不好弥奸?可能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去判斷榨惠。當遇到糟糕的事情,大多數(shù)人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盛霎,撥給某個朋友赠橙,大吐苦水,或者約三五個老友愤炸,街邊擼串期揪,邊吃邊發(fā)牢騷。
似乎一吐為快规个,才能不委屈自己横侦,不讓情緒憋屈,這樣對身體才是好的绰姻。事實上真是如此嗎?抱怨完倒霉的事情引瀑,心情就愉快了嗎狂芋?事情就有好的轉機了嗎?下次就不會遇到同樣的事情了嗎憨栽?
顯然帜矾,很多時候并非如此。抱怨完更憤恨某件事情的不公屑柔,對某個人的怨氣更深屡萤,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依舊沒有好的解決方法掸宛,還是怨天怨地死陆,恨不得當場爆炸。
事實上,抱怨不僅無益于解決事情措译,更無益于健康别凤。如果把我們一整天的時間比做充滿的電池,那么沒抱怨一次领虹,耗電量就急劇加速规哪。甚至整個人的精力會呈超負荷狀態(tài),所以塌衰,抱怨并不是緩解情緒的好方法诉稍。
根據(jù)抱怨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對自己的抱怨最疆,對他人的抱怨杯巨,對外界的抱怨。
威爾·鮑溫(Will Bowen)認為肚菠,對自己的抱怨是源于我們自認為做這件事情能給自己帶來好處舔箭。比如,通過抱怨自己博取同情蚊逢。這樣做會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层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會用自身的某個缺點作為擋箭牌,長期下去烙荷,甚至會像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一樣镜会,患上“抱怨上癮癥”。
對他人的抱怨則是源于沒有安全感终抽,對自身的不信任戳表。通過和他人的比較,來抬高自己昼伴,認為自己比對方優(yōu)秀匾旭。而事實上只有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通過指出他人的缺點圃郊,來凸顯自己价涝,看起來像是吹牛和自夸,實則是缺乏自我肯定持舆。
對外界的抱怨則是害怕未知的改變色瘩,或者說害怕成長,是一種逃避的方式逸寓。生命的成長總是會迫于外界的力量而不停的做出選擇居兆,選擇的結果有可能是前進,也有可能是后退竹伸,對外界信息的抱怨泥栖,就是逃避這種成長和改進的遮掩。
威爾·鮑溫(Will Bowen)通過自身“抱怨上癮癥”的治愈經(jīng)驗,把抱怨分為四個階段聊倔,無意識的無能晦毙,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耙蔑。他認為想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见妒,就必須會經(jīng)歷這四個階段。
無意識的無能甸陌,即是對自己的抱怨毫無察覺须揣。就像口臭,別人一張嘴我們就感覺到了钱豁,而自己則是一點感覺都沒有耻卡。
有意識的無能在生活中非常容易見到,這個階段我們對他人和自己的抱怨都能夠察覺到牲尺,每次和朋友之間的探討就像一場抱怨比賽卵酪,哦那個有一句話緊隨其后,“你這個不算什么谤碳,我跟你說...”
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溃卡,沉默會經(jīng)常發(fā)生,面對他人的抱怨蜒简,我們會覺得不自在瘸羡,常常用沉默來忍受這種狀況。沉默也是自我反省的一種方式搓茬,可以讓我們注重自己的措辭犹赖,改變抱怨的趨勢。
無意識的有能階段卷仑,我們已經(jīng)開始重塑自己的思考模式峻村。可以無意識的達到不抱怨的狀態(tài)锡凝。這樣的思維會讓我們?yōu)樾∈露卸髡匙颍辉儆X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正如本書所說私爷,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膊夹。停止抱怨衬浑,才能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幸福放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