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有小伙伴說體驗不太好张症,簡書平臺在富文本編輯條件下产还,外部鏈接播放器插不上砖瞧,(我也不會插)。所以我前幾天開始在WordPress建一個適合音樂分享的主頁(但搭配個人主頁實在是太太太占用時間了)足画,還沒弄好⌒劬裕現在還是在簡書將就著寫。
上一篇的重點是怎樣通過巴赫去聽古典樂的結構淹辞,學會聽到主題医舆,這個方法極其有用。巴赫之后本應該寫莫扎特象缀,但我沒按照音樂史順序寫蔬将,不想太多框架限制,反正文章也沒有正式的用途央星。我做事的總一板一眼霞怀,規(guī)矩慣了,現在反而越來越想灑脫莉给、自由一點毙石。這次有時間就來寫自己最愛的曲子,肖邦的G小調第一鋼琴敘事曲颓遏,《Ballade No.1 in G minor》徐矩。
http://music.163.com/#/m/song?id=2083325
Ballade,從詞源上看叁幢,來自法文滤灯,是指適合歌唱的通俗敘事詩歌。它不像史詩,史詩講得是歷史和神話題材力喷。敘事曲相對短小通俗,講得是普羅大眾喜歡的騎士的傳奇演训,民間故事或愛情弟孟、冒險的故事。敘事曲很容易聽懂样悟,它具有描繪性拂募,有一種講故事似的,朗誦式的語氣窟她。因為帶有故事性陈症,人們很容易分辨出樂句意圖表達的情緒。
肖邦一共寫了4首敘事詩曲震糖,靈感都是來自波蘭詩人,密茨凱維支(Mickiewicz)的長篇敘事史詩《康拉德·華倫羅德》吊说,講得是十三世紀立陶宛民族起義將領康拉德·華倫羅德的故事论咏,這位將領曾率領民眾英勇反擊日耳曼侵略者十字軍的入侵。
羅伯特·舒曼曾經這樣評價肖邦的敘事詩曲:
”I received a new Ballade from Chopin. It seems to be a work closest to his genius (although not the most ingenious) and I told him that I like it best of all his compositions. After quite a lengthy silence he replied with emphasis, "I am happy to hear this since I too like it most and hold it dearest.”所以說這是最體現肖邦創(chuàng)作性的樂曲颁井,而且是由肖邦首創(chuàng)厅贪。
總的來說,肖邦的敘事詩曲寫法是比較自由地雅宾,往往用3拍子养涮,用不嚴格的奏鳴曲的形式。蕭邦的敘事曲似是奏鳴曲的變體眉抬,帶有特定的不同之處贯吓,如將兩段樂曲主題排列重奏。*(wikipedia)
在這里一起聽一下這首G小調敘事曲的結構如何體現肖邦的創(chuàng)作特點:
一開始是一個引子蜀变,一串琶音宣决,【前30秒插音樂】。這個引子把人們帶到了13世紀昏苏,帶到了古老的中世紀時期尊沸,之后開始了一個動人的敘事性的主題(主題就是一直在重復的主旋律),然后音樂像河流一樣贤惯,慢慢地流寬洼专,慢慢地奔放起來【1:47秒插音樂】,由此引出了第二個抒情的主題孵构,【2:54秒插音樂】屁商,在轉調之后,兩個主題分別重復颈墅,一直在線的是第一個主題蜡镶。最后對應前面的引子雾袱,用一個火熱的快板結束了全曲。
大概聽懂了結構官还,再講講曲子內容吧:
這首樂曲描繪的是一個戰(zhàn)爭故事芹橡,兩個主題既引出了戰(zhàn)爭情節(jié),又帶著強烈的抒情視角望伦,肖邦這首曲子里的抒情林说,在我聽來就是在用“唯美”表現戰(zhàn)爭,讓我想到“血色浪漫”屯伞,想到了海明威的“戰(zhàn)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腿箩。浪漫主義音樂家的抒情是很有個性的,每個人在抒情中都有強烈的個人印記劣摇,歡樂和悲哀各有不同珠移。他們不像巴赫,巴赫寫的喜怒悲哀都是公共的情感末融。所以聊天剑梳,有人說喜歡聽巴赫,有人喜歡聽肖邦滑潘,你可以多少看出他們的性格偏好垢乙。
肖邦的這首G小調,其唯美一點來自敘述的故事——騎士的傳奇——非常唯美動人语卤。在這個故事里面追逮,陪伴康拉德的是古老的游吟詩人,在他的成長中講許多家國的故事粹舵,祖輩戰(zhàn)斗的故事钮孵,于是讓康拉德的故事有強烈的滄桑感。這種滄桑感眼滤,在最開始敘事曲的引子里就能夠感覺得到巴席。然后像所有的騎士故事一樣,接著就會出現一名美麗而勇敢的女子诅需。(【插樂曲】這時候可以聽出樂曲非常輕快活潑漾唉,來描繪這位女子的出現,帶給康拉德的動心)堰塌。成年后赵刑,康拉德便和這位勇敢美麗的女子結了婚。但是呢场刑,康拉德去報仇般此,他們倆婚后就被迫分離了,后來這位女子來到修道院里面。最后康拉德在犧牲之前铐懊,趕到修道院的頂樓和這位女子訣別邀桑。(這里樂曲轉入非常感人的段落,聽起來寬闊滂沱科乎,感情非常宣泄)往往戰(zhàn)爭故事都需要愛情故事壁畸,來籠罩一層強烈的浪漫主義的色彩。騎士傳奇的影響喜喂,讓肖邦來寫這個戰(zhàn)爭故事瓤摧,就帶著強烈的竿裂、抒情的玉吁、浪漫的印記。
希望你讀完這段腻异,再聽曲子時可以聽出這個故事:)
大家都知道进副,肖邦的title除了有音樂詩人,還有像“愛國音樂家”悔常,“鮮花中的大炮”等等影斑。因為肖邦是波蘭人,波蘭有很復雜的戰(zhàn)爭歷史机打,曾是希特勒挑動戰(zhàn)爭時最先吞并的國家矫户。這首樂曲作就時,肖邦暫居維也納残邀,正值傳來波蘭起義皆辽,起義又失敗的消息,肖邦就用這些講述抗擊侵略者故事的樂曲芥挣,表達對家國支持驱闷。
這里再提到一部電影《The Pianist》, 導演波蘭斯基敘述二戰(zhàn)中一個鋼琴家的故事。片子的鋼琴家在德國軍官俘虜要求他彈一首曲子時空免,他彈得正是這首G小調第一鋼琴敘事詩曲空另。
一開始是那串熟悉的琶音,因為戰(zhàn)爭五年未彈奏的鋼琴家彈得有些遲疑蹋砚,然后慢慢流暢起來扼菠,接著越來越洶涌。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鋼琴家坝咐,在當時情境娇豫,用這首曲子,作為對侵略者的抗擊畅厢。五年未碰琴鍵冯痢,坐在鋼琴前,他發(fā)現自己一個音也沒有忘記。所有的曲調浦楣,所有的節(jié)奏都深刻地存在腦海袖肥。親人去世,財產不見振劳,家也被炸了椎组,他活了下來,唯一擁有的是他心里流淌的音樂历恐,也許支撐他的信念也是這份音樂寸癌。
真正熱愛的東西,不管是音樂還是其他弱贼,不會離開你蒸苇,始終屬于你。
在另一部BBC拍攝的記錄片《肖邦拯救人生》里吮旅,講述了肖邦這首《第一鋼琴敘事詩曲》改變人生的故事溪烤。苦難改變人生庇勃,也許不是音樂拯救人生檬嘀,只是音樂帶來希望和意志。動人的曲子里责嚷,藏著古老的故事鸳兽,波瀾的音符摹狀人生的起伏。
我們很難說罕拂,某一刻是什么理由引發(fā)共鳴揍异。對事物本質直接動心,美好的事聂受,不需要刻意去尋找太多理由蒿秦。音樂本身就已足夠美好。
這幾天我聽著這些預備推介的曲子蛋济,恍然覺得:嚴肅聆聽棍鳖,也許那時坊間故事、作者背景都是可有可無的信息碗旅。
--我是分界線--
什么平臺可以插背景樂渡处,文中可以插我剪好的音頻資源,可以即時播放祟辟?有解決方案的大神請聯系我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