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動物園虎吃人事件爭論不斷燕鸽,但清一色糾結(jié)于遵守規(guī)則與道德自律遵馆。本文將背“道”而馳曹仗,純粹從策略選擇角度探討:如果事前能夠理性規(guī)避決策陷阱仑性,這個悲劇是否可以避免?(道德噴子請自覺繞道古今,以免妄動肝火屁魏。)
關(guān)于如何決策,決策論和博弈論均有論述捉腥,大多針對最優(yōu)決策或次優(yōu)選擇而設(shè)氓拼,目的在于盡量使收益最大化〉值可是桃漾,避險如避雷,一次糟糕的決策足以讓人失去任何翻盤的機會拟逮,一失足成千古恨撬统。就像這次的虎吃人事件。
畢竟唱歧,人生沒有后悔藥宪摧。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如何規(guī)避最壞的決策颅崩,其重要性一點也不比如何做出最優(yōu)選擇來得低几于。
話休絮煩,直接上菜沿后。
經(jīng)濟學(xué)認為沿彭,我們都是尋求最大價值的經(jīng)濟人。反過來說尖滚,經(jīng)濟理性也一定會告訴我們什么事不能做喉刘。那就是,付出大于所得漆弄。
所以睦裳,我們通常規(guī)避最壞決策的策略出發(fā)點就是:當可能付出大于可能所得時,這種事絕壁不能干撼唾。
據(jù)此得出廉邑,一個有正常思考力的經(jīng)濟人,判斷最壞決策的初級公式:損失額*失敗率+投入成本>收益額*成功率。
公式說明:任何決策都具有不確定性蛛蒙,其最大不確定性來自于成功率和失敗率(二者總和為100%)糙箍,正如俗話說,光看見賊吃肉牵祟,沒看見賊挨打深夯,這鐵定不是做決策的理性態(tài)度。在盤算損失和收益大小的同時诺苹,還必須參考失敗率和成功率咕晋,所計算的可能損失額(損失額*失敗率)和可能收益額(收益額*成功率),才有決策價值筝尾。所以捡需,在寧波虎吃人事件中,有人認為張某把自己的生命價值等同于一張門票筹淫,這是沒有考慮逃票成功的概率,顯然失之武斷呢撞。
有正常理性的經(jīng)濟人损姜,對于此事件的決策模型如下:
損失額:生命無價,為便于計算殊霞,我們忽略其他因素僅計算薪資損失摧阅。假定死者還能再活40年,網(wǎng)傳其月薪約2千绷蹲,則年薪2萬4千左右棒卷,考慮其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可能,一年算3萬祝钢,則40年為120萬比规。
失敗率:雅戈爾動物園成立于2004年,至今已有12年多拦英,除2006年報道過一起四名游客為逃票誤入獅山蜒什,后被成功解救事件外,并未有其他相關(guān)報道疤估。我們據(jù)此保守估計灾常,如平均每三天發(fā)生一起逃票事件,一年一百多起铃拇,十二年則有一千多起钞瀑,失敗僅一例,為便于計算慷荔,失敗率取千分之一雕什。
投入成本:逃票除付出一定體力外,所投入的經(jīng)濟成本為0。
收益額:逃票成功可節(jié)省個人門票130元监徘。
成功率:1-失敗率1‰=999‰
故晋修,張某可能付出=損失額*失敗率+投入成本=120萬元×1‰+0元=1200元。
張某可能所得=收益額*成功率=130元×999‰=129.87元
可能付出與可能所得的倍數(shù)約為9.24倍凰盔。
所謂富貴險中求墓卦,就是對高收益和高風(fēng)險的綜合評判。在付出與所得相差近10倍的情況下户敬,顯然不應(yīng)該選擇逃票這種極度欠缺理性的行為落剪。所以,無怪乎眾多網(wǎng)友噴張某“作死”尿庐,雖有失厚道忠怖,也言之成理。但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決策陷阱抄瑟,此事對我們的警示作用就微不足道了凡泣。
深入思考可知,以上可能損失額和可能收益額的計算皮假,并未考慮到個人心理因素鞋拟。同樣是收益130元,對于窮人和富人的意義是不同的惹资。對于月薪約2千的張某相當于2天的薪資贺纲,而對于月薪一萬元的白領(lǐng)來說,就只相當于不到半天的薪資褪测。對于年收入上百萬的文化精英們來說猴誊,只相當于約半小時的收入(按一天工作8小時計)。
因此侮措,給出判斷最壞決策的優(yōu)化公式:心理損失額×失敗率+心理成本>心理收益額×成功率懈叹。
仍以此事為例說明。
心理損失額:扣除法定假日和雙休萝毛,一年工作日為250天项阴,仍假定張某能再活40年,即還能再拿1萬天薪資笆包。
心理成本:窮人的時間不值錢环揽,此項值也仍假定為0。
心理收益額:130元門票=2天薪資庵佣。
故歉胶,張某可能付出=損失額*失敗率+投入成本=10000天薪資×1‰+0=10天薪資。
張某可能所得=收益額*成功率=2天薪資×999‰=1.999天薪資
付出與所得的倍數(shù)約為5倍巴粪。
你看通今,考慮心理因素粥谬,可能付出與可能所得二者的差距由近10倍縮小到了5倍,差不多是前者的一半辫塌。雖然仍然是不理性的決策漏策,但至少看起來沒那么差勁了。
也就是說臼氨,上文提到的月入萬元的白領(lǐng)們掺喻,要考慮一下,如果能省下2 天薪資約650元時储矩,你還會不會這么堅定地不逃票感耙。年入百萬元的文化精英們要考慮,如果能省下五六千元時持隧,你們堅守規(guī)則的芳心又會不會動搖即硼?
可見,決策陷阱之一:心理因素的干擾可能導(dǎo)致你的決策失去理性屡拨。
盡量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擾只酥,才能提高決策的理性與客觀性。130元就是130元洁仗,在面臨巨大風(fēng)險時层皱,不要過多地糾結(jié)于收益或損失對你有什么具體意義。窮人最可悲之處在于赠潦,本該理性、客觀的決策草冈,卻因為經(jīng)濟原因受到太多心理因素的制約她奥,這大概就是所謂窮人思維的根本所在。
但此事件還有更為深刻的鏡鑒意義怎棱。
按照這一模型哩俭,什么情況下才會覺得逃票是可行的呢?
很簡單拳恋,降低成敗率凡资,提高成功率,比如谬运,當逃票失敗被虎咬的機率降低10倍隙赁,變成萬分之一時,我們再來看看梆暖。
初級模型下的可能付出1200元和可能所得129.87元伞访,就變成了可能付出120元和可能所得129.99元,所得大于付出轰驳。
優(yōu)化模型下的可能付出10天薪資和可能所得1.999天薪資厚掷,就變成了可能付出1天薪資和可能所得1.9999天薪資弟灼。
以上無論哪種情況,都已是所得超過損失了冒黑,似乎已經(jīng)具備了可行性田绑。
所以,決策陷阱之二(也是真正最需提防的陷阱):高估自己的能力抡爹,或者低估失敗的可能掩驱,由此做出錯誤決策。
也就是說豁延,在做最優(yōu)選擇時昙篙,我們要樂觀,要按最大能力和最好結(jié)果來判斷诱咏。而在規(guī)避最壞選擇時苔可,我們要悲觀,要盡量按最低能力和最壞可能來估算和決策袋狞。只有這樣焚辅,我們才能知道,什么風(fēng)險是值得冒的苟鸯,什么錯誤是必須規(guī)避的同蜻,從而避免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早处。
曾經(jīng)有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對我說湾蔓,如果你想創(chuàng)業(yè),只要想清楚了最壞的結(jié)果是你可以承受的砌梆,就可以去做了默责。我視這話為防范此陷阱的極端辦法:最壞的結(jié)果,即在最大失敗機率(百分之百)下會出現(xiàn)的可能付出咸包,如果你還能接受桃序,你就不用擔(dān)心這是最糟糕的決策了。否則烂瘫,還是老老實實打工吧媒熊。
經(jīng)濟人,每個人都想做出最優(yōu)選擇坟比,也會常自以為是在做最優(yōu)選擇芦鳍,卻往往一不小心跌入各種決策陷阱。在規(guī)避糟糕決策這件事情上温算,樂觀主義者的悲劇就在于怜校,現(xiàn)實比你更帶種。
還是俗語說得好:不怕一萬注竿,就怕萬一茄茁。留得青山在魂贬,不怕沒柴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