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xí)錄下》第253條
朱本思問:“人有虛靈,方有良知剂跟。若草木瓦石之類减途,亦有良知否酣藻?”
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鳍置。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辽剧,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税产?天地?zé)o人的良知怕轿,亦不可為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辟拷,其發(fā)竅之最精處撞羽,是人心一點靈明,風(fēng)雨露雷衫冻,日月星辰诀紊,禽獸草木,山川土石隅俘,與人原只一體邻奠。故五谷、禽獸之類皆可以養(yǎng)人考赛,藥石之類皆可以療疾惕澎,只為同此一氣莉测,故能相通耳颜骤。”
王陽明的學(xué)生朱本思問捣卤,人有心靈忍抽,才有良知。像草木瓦石之類董朝,也有良知嗎鸠项?
王陽明說,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子姜。如果草木瓦石沒有人的良知祟绊,就不成其為草木瓦石。難道只有草木瓦石如此嗎哥捕,天地之間如果沒有人的良知牧抽,也就不成其為天地了。天地萬物與人本來就是一體遥赚,只不過發(fā)用最精妙的是人的心靈罷了扬舒。風(fēng)雨露雷,日月星辰凫佛,禽獸草木讲坎,山川土石孕惜,與人原本就是一體的。五谷糧食晨炕、禽獸之類都可以作食物來養(yǎng)育人類衫画,藥石之類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因為所有這些與人都源自同一氣瓮栗,所以能夠相通碧磅。
這段話,從字面上很難理解遵馆,因為我們通常我們把“良知”理解為良心鲸郊,而良心似乎只與道德有關(guān),是精神層面的概念货邓。
王陽明的“良知”并不是我們理解的概念秆撮。良知是心的本體,良知即天性换况,天性即天道职辨。所以,良知就是天道戈二。上一條舒裤,王陽明已經(jīng)說了,良知無善無不善觉吭,它與道德倫理不完全是一個概念腾供,當(dāng)然儒家認(rèn)為道德倫理是合乎天道的,但在王陽明這里鲜滩,道德倫理并不是天道的全部伴鳖。
既然良知就是天道,那么萬物與人一樣自然都是遵循同一個天道的徙硅。朱本思的錯誤在于榜聂,他把“良知”看成只是人的精神層面的東西,而沒有透徹領(lǐng)悟到良知的本質(zhì)是天道嗓蘑。這也不完全是朱本思的問題须肆,“致良知”的學(xué)說,是王陽明晚年提出來的桩皿,意在統(tǒng)籌他所有的學(xué)說思想豌汇,可惜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深入闡發(fā)這一思想的內(nèi)涵。如果我們一定要給良知一個世俗化的定義业簿,也許可以說瘤礁,良知就是合乎天道的認(rèn)知。
天道之于年梅尤,就是四時變化柜思;天道之于日岩调,就是晝夜更替;天道之于人赡盘,稱為“良知”号枕,更具體一點,之于雙親就是孝陨享,之于君主就是忠葱淳,無窮無盡,不一而足抛姑。
總之赞厕,萬物都是一體,天道就是萬物的本體定硝,良知就是天道皿桑。
《傳習(xí)錄下》第254條
先生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蔬啡,如此花樹诲侮,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箱蟆?”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沟绪,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空猜,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绽慈,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ぃ”
王陽明和弟子們一起去會稽山游覽久信,有一個學(xué)友指著巖石中開滿鮮花的樹木問,先生說天下沒有心外之物漓摩,但像這些樹木,在深山荒巖中自開自落入客,與我們的心有什么關(guān)系管毙。
王陽明說,你沒有看到這些花樹的時候桌硫,它與你的心一起歸于空寂夭咬。你來到這里看到這些花,燦爛的鮮花才在你心中生動起來铆隘,由此便知卓舵,這些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外無物膀钠,是萬物一體的自然推論掏湾。為什么心能夠成為萬物的核心呢裹虫?這離不開人在萬物中的特殊性,只有人有心靈融击,因為人的存在筑公,才需要去認(rèn)識這個天道,天道是客觀存在的尊浪,但天道的概念本質(zhì)上是人創(chuàng)造的匣屡。人是主體,萬物是客體拇涤,但是在王陽明看來捣作,主體和客體不是可以分割的,本質(zhì)上是一體鹅士。主體是萬物的一部分虾宇,客體就在主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