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搜索即得的信息時代,我們還需要學這么多知識嗎杰妓?掌握學習方法肥隆,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嗎?是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稚失,還是精通一門專業(yè)對人生發(fā)展更有利栋艳?知識付費產品滿天飛的當下,究竟什么知識才是真正值得學的句各?在這本書中吸占,你會得到答案
關于作者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本書的作者:龐德斯通。好了凿宾,介紹完畢矾屯,直接開始干貨分享!
干貨分享
我們這個時代獲取知識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初厚。以前件蚕,知識是存儲在書本里的孙技,現(xiàn)在,知識是存儲在云端的排作。這就是知識的“大遷移”牵啦。也意味著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妄痪,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取用哈雏,而不需要去記住這些知識。
那么這樣的話衫生,知識這樣的“遷移”裳瘪,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既然知識都儲存在云端罪针,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取用彭羹,那還需要費力地去學習知識嗎?在知識大爆炸時代泪酱,哪些知識會讓我們更富有皆怕、更幸福,會讓我們成為人生贏家呢西篓?
《知識大遷移》這本書中愈腾,作者提醒我們: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必須重新建立新的知識觀岂津!
我這里總結了三個重要的觀點:
1.不要一味著強調方法性知識的學習虱黄,掌握廣博的事實性知識依然十分重要!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2個基本概念:方法性知識和事實性知識吮成;
我們一般把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具體的事實性的知識橱乱,比如全國各地的省會、歷史大事件的日期粱甫、法律條文等等都屬于事實性知識泳叠, 這是具體的事實;另一類是抽象的方法性知識茶宵,是指的是各種邏輯性思維和技能危纫,比如用三段論推導一件事,或者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你要的信息等等乌庶,這是方法种蝶。
(三段論,其實就是知道ABC瞒大,推導D的過程:桌上有大碗(A)+所有的碗都在桌上(B)+蘋果在大碗里(C) = 結論:蘋果在桌上(D))
很多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前后的人螃征,很容易陷入兩種誤區(qū),一種是盲目自信的認為透敌,自己已經共享了云端的知識庫盯滚,手機一搜即得踢械,那自己就是知識淵博的人了。他們還可能陷入另一個誤區(qū)魄藕,把云端的集體記憶視為自己的知識能力的表現(xiàn)(2014年内列,30歲以下的美國人86%的擁有智能手機,中國為69%泼疑,智能手機使答案變得唾手可得)。這兩種誤區(qū)荷荤,就是試圖用方法性知識取代事實性知識退渗,但是事實性知識是無法互相代替的。如果你深究搜索的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蕴纳,它就像你從腦海中提取記憶一樣会油,第一步是要給搜索引擎發(fā)出指令,比如搜:三段論古毛,那在此之前你首先要知道有三段論這個概念才行翻翩,只有正確的敲出這幾個字,才可進行下一步搜索稻薇。搜索出結果后嫂冻,你還要有能力去評估所有出現(xiàn)的信息的可信度。
(舉個夸張的例子:比如我想賣早餐塞椎。好的桨仿,如果我只知道早餐這么一個事實性知識的話,我去百度搜索早餐案狠,一搜之下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傍,什么樣的都有。那么我早餐該賣什么好呢骂铁?但是如果我有很多事實性知識,我就會知道拉庵,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早餐文化灿椅,不同的年齡對于早餐的偏愛也大不相同,原材料的保存钞支,成品溫度的流失阱扬,成本的控制等等一系列的事實性知識,然后我會根據(jù)這些分別搜索伸辟,最終得到符合我能力的早餐類型)
其實總結來說麻惶,這個觀點的核心就是說,你得先知道很多的事實性知識(A)信夫,才有可能通過A窃蹋,然后用方法性知識(B)去找到你需要的結果(C)卡啰。
書中作者說,必須掌握足夠多的事實警没,才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及其欠缺部分心中有數(shù)匈辱。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元無知”杀迹,也只有這樣才能借助谷歌或百度補上自己所欠缺的部分亡脸。
(“元無知”是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树酪。過去的無知浅碾,是在考場上犯愁。現(xiàn)在的無知续语,是面對搜索框垂谢,不知道輸入什么。)
接下來科普一個重要的實驗結論:在研究互聯(lián)網(wǎng)怎樣改變人們的學習和記憶這個話題時疮茄,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韋格納做過一個實驗:讓受試者把40個事實短句輸入到電腦里滥朱,這些事實短句如“鴕鳥的眼睛比腦子大”。實驗分兩輪進行力试。
第一輪徙邻,A組的受試者被要求要記住這些事實,B組的受試者沒有被這樣要求畸裳;
第二輪鹃栽,A組的受試者被告知自己輸入的短句會永久儲存在電腦里,B組的受試者被告知一旦輸入完畢躯畴,電腦會自動刪除民鼓。
事后,所有受試者接受了記憶的測試蓬抄。結果發(fā)現(xiàn)丰嘉,第一輪中,無論是要求記住這些事實的受試者還是沒有被這樣要求的受試者嚷缭,他們的表現(xiàn)并無太大差別饮亏;第二輪中,被告知輸入的內容很快會被刪除的受試者阅爽,其得分要高于A組的受試者路幸。
于是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人類的大腦有一套實用主義的記憶體系付翁,不需要有意識的干預简肴,我們的大腦就會自然地對記憶進行分類,大腦更傾向記住那些不久后就會消失的信息百侧,而那些網(wǎng)上容易就能獲得的信息則被選擇性的忽略了砰识,這一現(xiàn)象被稱之為能扒,谷歌效應。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辫狼,我們的大腦形成了一種新的學習和記憶機制:記得少初斑,忘得快。
2.和專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膨处,成為廣博的狐貍型人才见秤,才能為你帶來更多的知識紅利!
知識大遷移時代真椿,我們更要“一知半解”
這是本書的核心觀點鹃答,也是本書顛覆性的內容——知識大遷移時代,我們更要“一知半解”——我們不要做專才瀑粥,要做通才挣跋。知識雜一點三圆、亂一點狞换、淺一點,每個方面的知識會一些舟肉、懂一些修噪,會更利于我們在知識大爆炸時代生存。
在《知識大遷移》中路媚,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黄琼,叫理性無知。理性無知有兩種狀態(tài)整慎,一種是功利的學習脏款。也就是說,有的人會認為學習只是達成自己目的的一種手段裤园,而并沒有把學習本身看做一個純粹的目的撤师,在學習只是的時候,更多的就會去比較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自己能夠得到的收獲拧揽,一旦努力超過收獲剃盾,就會主動放棄對于某類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另一種狀態(tài)是理性無知淤袜,是一個人選擇把自己的時間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對某個領域的知識進行專精的學習上痒谴,而對其他領域涉獵甚少。公元前七世紀铡羡,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說過“狐貍知道很多事积蔚,但刺猬只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后來烦周,人們把這兩種形象指代兩種類型的人:刺猬是專家型人才库倘,而狐貍是通才临扮。
沃頓商學院心理學家菲利普.泰洛克曾經研究過刺猬和狐貍兩類人才預測未來的能力,結果發(fā)現(xiàn)教翩,那些專精的刺猬型人才并不比普通人更能準確的預測杆勇,刺猬只專注“重要觀念”,不管它是否切題饱亿。正如人手里一旦拿著錘子蚜退,就會把所有問題都看成釘子。相反的彪笼,狐貍型人才總能更好的預測未來钻注,因為他們思想開放,以事實為基礎配猫,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幅恋。
這里有個小故事:20世紀50年代初,離異單親媽媽格拉厄姆在銀行做打字員泵肄。當時捆交,銀行配了一臺IBM的打字機,而這臺打字機有個缺陷腐巢,打出來的字無法擦除品追,如果打錯了一個字,整張紙的內容就得重新輸入冯丙。一天肉瓦,在多次重新輸入之后,格拉厄姆突然想到以前畫畫時的一個細節(jié):畫家畫錯了會直接在畫布上涂改胃惜,而不是擦掉重畫泞莉。于是,她想船殉,自己可以在輸入錯誤的地方噴涂液體遮蓋鲫趁,而不是丟掉這張紙重新輸入嗎?這么一想后捺弦,格拉厄姆就動手制作了涂改的顏料饮寞。沒想到,還真有效果呢列吼。后來幽崩,這款產品取名叫“修正液”,正式推入了市場寞钥,成為暢銷的辦公用品慌申。1979年,格拉厄姆以4750萬美元的價格把自己的公司賣給了吉列公司。
愛因斯坦說蹄溉,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咨油。然而,沒有知識柒爵,哪來的想象力呢役电?想要提高想象力,需要“不相關”的知識——“不相關”的知識會成為各種大大小小的類比棉胀、靈感和解決方案的來源法瑟。
本書作者認為知識水平與收入水平具有相關性。
他認為懂得越多的人收入越高唁奢,懂得越精的人收入?yún)s不一定越高霎挟!究其原因,可能有一下幾點:
1麻掸、廣博的知識面能在職場帶來實質性優(yōu)勢酥夭。比如,營銷人員需要理解大眾文化脊奋;工程師如果具備點管理學知識熬北,可能更容易晉升為管理層;還有可能狂魔,腦袋里裝著大量事實性知識的人更精于創(chuàng)新蒜埋,他們的知識儲備使他們看到了其他人忽視的類比淫痰,能夠為問題擬定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最楷。
2、高收入可能導致更廣博的知識面待错。富人或許有著更多的閑暇時間看新聞籽孙、讀書和上課充電。與此同時火俄,那些艱難謀生度日的人犯建,可用在非基本生活資料上的金錢和時間都更少,不可能有時間接受繼續(xù)教育瓜客。富人掌握了更廣博的知識面适瓦,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財富。
3谱仪、知識水平和高收入有著相同的成因玻熙,就是家庭條件。有研究發(fā)現(xiàn)疯攒,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嗦随,比受教育程度低、較貧困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大的腦皮層面積敬尺。尤其是跟語言枚尼、閱讀和決策相關的大腦區(qū)域皮層面積的差異特別顯著贴浙。
當然了,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一般署恍,也不要為此沮喪崎溃。你需要做的無非就是學習,學習盯质,在學習笨奠。因為學習會使大腦功能更優(yōu)越,優(yōu)越的大腦功能會帶來更高的收入唤殴。
3.要避免定制化信息和通過算法獲取知識
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
1995年4月的一天般婆,一個劫匪在沒有任何偽裝的情況下,甚至連蒙臉的絲襪都沒有朵逝,連續(xù)搶劫了兩家銀行蔚袍。銀行的監(jiān)控把他的相貌拍得一清二楚。警察很快就找到了他配名。當他面對警察時啤咽,一臉的詫異:“你們怎么會找到我的啊渠脉?我可是在臉上抹過檸檬汁的宇整。”
原來這個劫犯無意中知道了一條天大的秘密芋膘,如果用檸檬汁在紙上書寫出文字鳞青,那么等檸檬水干了以后,這些文字就會消失为朋,只有當你再次加熱的時候臂拓,字跡才會再次顯現(xiàn)出來。所以劫匪就想习寸,要是把檸檬水涂抹在臉上胶惰,那么攝像頭拍下我時就不出現(xiàn)自己的臉了。這名劫匪既沒有妄想癥霞溪,也沒有吸毒孵滞。但,他就是去做了鸯匹。
這名劫匪名叫惠勒坊饶。惠勒最終進了監(jiān)獄忽你,躋身世界上最笨的罪犯之列幼东。
惠勒引起了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wèi)·鄧寧的關注。鄧寧從這個蠢人的故事里看到了一種普通現(xiàn)象,那就是根蟹,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脓杉,反而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欠缺。后來简逮,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達克效應”球散。鄧寧還因為這一發(fā)現(xiàn)拿到了諾貝爾獎。
人類對基本的事實性知識的無知究竟到了怎樣的程度呢散庶?五分之一——也就是說蕉堰,會有五分之一的人相信任何愚蠢的消息,這也就是五分之一法則悲龟!
太陽繞著地球轉——嗯屋讶,有五分之一的人相信;外星人會到地球上來綁架兒童——嗯须教,同樣也會有五分之一的人相信皿渗。這一點,看看老一輩人的朋友圈就知道了轻腺。
知之甚少不可怕乐疆,接收到了錯誤的信息也不可怕,無知更不可怕贬养,真正可怕的是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無知挤土,也就是上文說的“元無知”。
可是误算,無知的人仰美,怎么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無知呢——鄧寧對本科生做了一個測試,并讓這些學生估算自己的分數(shù)尉桩,結果得分最低的人對自己的成績夸張得最厲害筒占。
除了五分之一法則贪庙,還有一個現(xiàn)象叫做“回音室效應”蜘犁。最近這10年,我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止邮,在自媒體興起以前这橙,我們往往是從電視、廣播导披、報紙等渠道接受的非定制化的新聞屈扎,因為不是針對我們興趣定制化的,它往往能讓我們收獲更多的意料之外的資訊撩匕,也接受到很多來自不同觀點的意見鹰晨。而自媒體興起以后,當我們使用微博、微信模蜡、今日頭條等等這類產品的時候漠趁,我們收到的信息都是我們根據(jù)自己興趣定制化的,這導致我們不斷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忍疾。在這種觀點單一闯传、相對封閉的信息來源中,我們只能把接收的信息當做事實的全部真相卤妒,并分享出去甥绿,再彼此印證這些相似的觀點,這個現(xiàn)象被稱為回音室效應则披。
既然我們了解到了達克效應共缕、五分之一法則和回音室效應,會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問題士复,那么我們有沒有好的策略來應對呢骄呼?
其實很簡單,信息獲取多樣化判没,獲取渠道專業(yè)化蜓萄!
最后我們來做個總結:
1.不要一味強調方法性知識的學習,掌握廣博的事實性知識依然非常重要澄峰。
2.與專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嫉沽,成為廣博的狐貍型人才,才能為你帶來更多的知識紅利俏竞。
3.避免定制化信息和通過算法獲取知識绸硕,要做到信息獲取多樣化,獲取渠道專業(yè)化魂毁!
最后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本書的作者威廉·龐德斯通玻佩,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者、研究者席楚,也是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咬崔。他畢業(yè)于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系,至今已出版了14部暢銷書烦秩,如我們熟知的《誰是谷歌想要的人才》《無價》等垮斯,本本暢銷,并兩次獲得“普利策獎”提名只祠。是不折不扣的大師中的大師兜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