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感覺尋找人生目標(biāo)
一個人若是沒有人生目標(biāo)燎竖,也會像一個迷失的人一樣楼入,內(nèi)心沒有喜悅哥捕、生活沒有激情,甚至?xí)拹鹤约杭涡埽驗?b>目標(biāo)是存放我們熱情和精力的地方遥赚。
很多人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費盡心思地分析什么事情最值得做阐肤,最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變得很有錢”或“被別人崇拜”凫佛。
理性思維權(quán)衡利弊和考量得失之后,其動機來自“自我索取和外在評價”孕惜,時間一長愧薛,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使動力枯竭衫画。
真正的覺醒者往往會有意無意地用感知力來代替思考力毫炉。
比如《美好人生運營指南》一書的作者一稼就提出了6條尋找人生使命的建議。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削罩,你最想幫助哪些人瞄勾?
·什么事讓你廢寢忘食费奸?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最讓自己感動?
·你最讓人感動的時刻是什么进陡?
·如果沒有任何經(jīng)濟壓力愿阐,你會如何度過余生?
·閑暇的時候趾疚,你關(guān)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缨历?
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什么事情讓自己最觸動,而不是用腦去思考什么事情最有利糙麦。
理智的分析和計算無法解出內(nèi)心的真正需求
唯有感性的(覺知)和(洞察)才能讓答案浮出水面戈二。
而正確的答案都是利他的,因為真正長久的人生意義和幸福只能從他人的反饋中獲得喳资。
《堅毅》一書的作者卡洛琳·亞當(dāng)斯·米勒提出了3個類似的問題。
·設(shè)想你即將離開世界腾供,回首一生會為什么事情而后悔仆邓?
·想一想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
·你年輕的時候是怎么度過閑暇時光的伴鳖?
回答這3個問題同樣需要我們動用感知力而不是思考力
或許我們每個人心中早就埋下了人生目標(biāo)的種子节值,只是成年后被生活壓力所迫,理性思維開始權(quán)衡各種利弊榜聂,不愿承認(rèn)或刻意忽略自己原有的夢想
感性力量始終在幫我們守護和珍藏那些理想搞疗。
如果你現(xiàn)在還沒有人生目標(biāo),可以用嘗試上述方法须肆。
理性思維雖然很高級匿乃,但在判斷與選擇方面可能并不具有優(yōu)勢,它那蹩腳的性能實在無法與靈敏快速的感性媲美豌汇。
先用感性選擇幢炸,再用理性思考
或許是一個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重大選擇時拒贱。
如洪蘭教授的建議:小事聽從你的腦宛徊,大事聽從你的心。這話不無道理逻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