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家的客廳有個大燈 用玻璃罩著 四周為了一圈小燈 亮起來 晶瑩剔透的 還不刺眼 特別好看 每逢過年那陣子 爸爸都要站在小木凳上把它卸下來 然后我們用抹布仔仔細細地擦個干凈
記著我小學那會 每次放寒假 老師都要布置一篇關(guān)于過年的作文 我總是會寫得很正式 洋洋灑灑地三頁稿紙 總離不了擦大燈這事 當時自己還很驕傲 雖然只是因為它被我擦得很漂亮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 離春節(jié)還有半個月的時候 大街小巷就開始張燈結(jié)彩了 每次我們都會去逛光復路 那里一整條大街 都是賣年貨的 燈籠 春聯(lián) 福字 年畫 葫蘆 氣球 大大的購物袋里好像買來了滿滿的幸福 選春聯(lián)的時候 媽媽會讓我去選 當時還不過六歲的我 總是記不住春聯(lián)要從右往左讀 媽媽就用手指著字 挨個教我讀一遍 哪個更順口 我就選哪個 貼春聯(lián)的時候更認真了 怕粘不住 我總是會用半個膠帶 姥姥還會微微皺眉說我浪費
快除夕時 遠在北京的姐姐一家就會回來 通常 爸爸和大姨夫去接站 我們大家就在姥姥家里等著 每次回家 都會滿屋子笑聲和拜年聲 他們總是會送很多年貨 姥姥看見連忙笑笑推辭 說 回來就回來唄 還帶這么多東西 沉不沉啊 但過后也會收下 一一拆開來看 和二姨媽坐在小屋里 聊得好不熱鬧
往年的除夕 中午我們會回去爺爺奶奶家里 我和表妹很少見面 幾乎每次都是過年才聚在一起 我們一起拜年 收紅包 看動畫片 一起搶黃桃味的果凍 一起躲在窗簾后面曬太陽過家家 有一次還弄掉了上面掛的燈籠 我們也一起給布娃娃起名字 一起吃奶奶包的餃子 還會用撲克上的數(shù)字出算數(shù)題 爺爺奶奶就坐在沙發(fā)上看我倆在屋子里跑來跑去 玩得滿臉通紅 有時候累了 就會吃巧克力味的雪糕 盤腿坐在床上 兩人相視而笑
等到傍晚 就會回到姥姥家 這里聚了好幾口人 大家在廚房里 忙得不亦樂乎 跳躍的火光總是會在墻上倒映出姥姥纖小的身影 大家都說她這么大年紀 別忙活了 她卻邊顧著炒菜 邊擺擺手招呼我們快去看電視去 于是也只好無奈應聲 另一旁 更是熱鬧 舅姥拌餡兒 大姨搟皮兒 二姨和面 媽媽包餃子 我就在旁邊看著 有時候自己也會包幾個歪歪扭扭的小餃子 不過肯定就是出鍋后碎了的那幾個 有時候我看膩了 就會要來一小塊面 自己跑到屋里玩半天
春晚快開始的時候 就會擺滿了一桌子熱氣騰騰的餃子和菜 十幾個人團坐在一起 舉杯共祝新年 姥姥會拿出事先準備了的紅色稿紙 特別大聲地念著 祝福我們晚輩新年快樂 然后大家一起鼓掌 連說著好 互相敬酒 道著吉祥的話語
飯后 沙發(fā)都會擠得滿滿的 舅姥爺喜歡看電視 但他耳背 所以電視開得很大聲 爸爸他們在桌子上鋪了張布 頭頂就是那個锃亮的大燈 圍坐在一起 玩著斗地主 我們則在隔壁 趴在床上玩撲克打娘娘 時而就會傳出“倆二 要嗎”“我出龍”“嘿 我是大家 給貢給貢”的歡笑聲 我樂在其中 感受到家的聲音 對 就是家的聲音 特別溫暖的聲音
十一點 我望著掛鐘 自己可從來沒有這么晚還沒睡 心里偷偷地竊喜 又滿是驚訝
大姨夫提議去后院放鞭炮 于是一行人裹得像個粽子 下樓正遇多年鄰居 大家便一起點上鞭炮 捂起耳朵 姥姥她們在樓上看著 隔著幾層樓的距離 卻好像隔不住那種興奮
鞭炮竄上天 沒等看清楚它的模樣 就在天上炸開了五顏六色的花 四處都是鞭炮聲 濃濃的年味 讓人滿心歡喜 爸爸給了我?guī)赘鶡熁?我在空中來回轉(zhuǎn)著它們 聽呲喇呲喇的聲音 只記得小小的我 望著它們咧嘴笑得很開心很開心
有些時候 我會站在陽臺上 看大院里各種鞭炮竄上天 聽噼啪響聲 就佇足在那一直看著 直到媽媽招呼我吃年夜飯
年夜飯可是年三十的重頭戲 各種好吃的菜肴通通上桌 一撥吃罷 又是一撥
記憶里的“過年” 總是充滿很多幸福的聲音 一家人團聚干杯的聲音 圍坐在一起打撲克的聲音 包餃子剁餡兒的聲音 用翻蓋的三星手機錄視頻的聲音 春晚里本山大叔的聲音 家里的座機不斷打來拜年電話的聲音 新年倒數(shù)時大家一起說著“過年好”的聲音 睡覺時伴著鞭炮隆隆的聲音 這都是家的聲音啊 都是記憶里抹不去的聲音啊 它們藏在我內(nèi)心里最柔軟的地方 彌足珍貴
可是前年 還是去年來著 姥姥家的那個大燈老了 邊上罩著的玻璃開始染上一層暗灰 怎么擦都擦不掉 于是不知什么時候 它就被換下來了 我看著新?lián)Q上的燈 比那個大燈亮很多 卻有點高興不起來
過了這個年 我就十五歲了
今年過年前的時候 街上很少有放恭喜發(fā)財?shù)母枇?一切都平平常常 和平時并沒有什么分別
同樣 我也沒去光復路買年貨 今年的年貨很少 對聯(lián)也是在網(wǎng)上買的
除夕的時候 姐姐一家也沒有回來 家里總感覺少了些什么 好像少了濃濃的北京味的口音吧
去爺爺家的時候 更有種難以言說的莫名傷感了 大娘和妹妹很久沒有回這邊城市了 我已經(jīng)連續(xù)四五年都沒再見過妹妹 而奶奶去年過世了 家里只剩下了經(jīng)常住院 經(jīng)常手術(shù) 身患癌癥自己卻不知情的爺爺一人 不過照例 進屋還是很大聲地拜了年 爺爺笑著 慢慢站起來 遞給我紅包 說 我大孫女最好了 我像往年一樣 說謝謝爺爺 新年快樂 然后一家人去飯店吃餃子 就是每年幾乎都會去的那家飯店 回到家 電視里放著春晚幕后 我望著曾經(jīng)和妹妹在一起玩過家家的窗簾 望著曾經(jīng)奶奶為我們搟皮兒包餃子 做酸菜湯的廚房 太多的話 卻只匯聚成對爺爺?shù)钠矶\和祝福
姥姥家今年有九個人 大家是在飯店吃了頓饕餮盛宴的 姥姥往年的講話 也是在飯店舉行了 雖然那種過年的氣氛少了點 但畢竟大家還能夠坐在一起 吃飯喝酒 談天說地
回家以后 并非三三兩兩的打撲克 看電視 聊天 而是人手一部手機 在群里樂此不疲的搶著紅包 忙著咻咻咻和搖一搖 姥姥在小屋里念佛 我們時不時會過去陪她聊聊天 聽她講有因才有果的佛法 也會和她講好玩的趣事 這時 她就會很開心的笑
過年的守歲 好像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兒了 像我 幾乎每天都熬夜到凌晨 小時候看起來神奇的十一點 變得再平常普通不過了
至于放鞭炮 由于霧霾愈加嚴重 很少會聽見鞭炮聲了 偶爾傳來的一兩聲 都會讓人覺得興奮不已 但它的隨即消失 也就變得過于尋常
看網(wǎng)上有句流行的段子 “不是年味變淡了 而是我們長大了” 或許是吧 年味 依舊還在 這世界上 依舊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開心得大笑的事情 只是 我們不再是當年的我們 我們都長大了 其實仔細想一想 今年的年味 還是挺濃的呢
雖然除夕前半個月街上依舊平常 可是前夕的那幾天 不也是繁花似錦 燈籠簇擁的啊 街上依舊有很多像“你最紅”這樣的拜年歌 依舊像以前一樣喜慶 這難道不是年味嗎
雖然年貨很少 可是一家人能夠聚在一起 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啊 一邊吃著年夜飯 一邊和北京的親人視頻通話 這難道不是年味嗎 聽爸爸說 二姨媽初四就會回來了 到時候 大家就又能夠團圓了 又能夠聽見用北京口音說過年好的聲音了
雖然奶奶不在了 大娘和妹妹也逐漸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可是 爺爺依舊會和我們?nèi)コ阅羌医?jīng)常光顧的飯店啊 依舊會笑著給我發(fā)厚厚的紅包啊 只要心中有家 家一直都在 永遠都是我們最好的家
雖然不能自己動手做飯包餃子了 可是香噴噴的年夜飯還在啊 大家依舊可以圍著那張桌子吃飯 說笑 時而看看春晚 這難道不是年味嗎
雖然不能放鞭炮了 可是偶爾刷刷微博 看網(wǎng)友們一起吐槽春晚 一起猜魔術(shù)的原理 不也是很有趣嗎 若不是過年 我們怎么能在一起吐槽春晚呢 這難道不是年味嗎
年味 過年的味道 其實 還原最樸素真實的年味 它就是家的味道啊 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幸福的味道啊 還有什么 能比家人團圓 更幸福的事情了呢
街上的滿眼紅色 好像能夠綿延著整個小城的溫暖 年味似乎是沒有往年濃稠 不過聽著那些有廣告摻在其中 嘈雜的新年快樂 這些聲音混在一起 卻如同一支 祭奠舊歲 迎接新年的美好驪歌
“人到了一定年紀 就會突然長大”
這小城中的人們啊 都是新年里 最最平凡 卻最最溫暖的存在 年味還在 我們的心 還在
文/lucy
初三黨 唯一怪癖就是炒雞熱愛空格 不喜歡用標點符號 hhhh 第一次寫這個 還有一丟丟興奮 (???ω???) 本小公舉的新浪微博 @luuu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