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西藏旅行妄壶,朋友說起古格王朝的故事,于是決定去看一下寄狼。路途雖然遙遠與波折丁寄,但是朋友口中的繁榮與滅亡深深地吸引我氨淌。傳說古格王朝下牛羊成群,青山綠水圍繞伊磺,盛極一時的王朝盛正,卻頃刻覆滅,至今無人能夠解釋屑埋。而當我看見這個距今千年的王朝遺址時候豪筝,四周是如此荒涼,風沙不斷侵蝕摘能,圍繞在這座古城的四周续崖,只有干枯的河床和沙土。那一刻我清楚意識到:崩潰
這次讀這本書团搞,但說起瑪雅文化的時候严望,我腦海中就不斷浮現(xiàn)古格王朝。一個如此井然有序的龐然城堡莺丑,和墻壁上的壁畫都能說明著蟹,這曾經(jīng)有過高度的文明。除了戰(zhàn)亂梢莽,我覺得這里的毀滅一定還有其他原因萧豆。
我想這就是雷蒙德在這本書中要說的事情。他歸結為五個因素:生態(tài)破壞昏名、氣候變更涮雷、強鄰在側、友好的貿(mào)易伙伴轻局、社會如何回應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洪鸭。其中如何應對環(huán)境問題,他覺得最為重要仑扑。因為览爵,雷蒙德認為人們是看見環(huán)境的破壞。只是他們是選擇正視還是轉過身镇饮。
縱觀人類歷史蜓竹,在政治制度復雜的人類社會。大家都是非親非故的陌生人储藐,唯有法律才有確保道德準則的施行俱济。但也只是誘發(fā)良善行為的首要條件,然而光有道德準則是不夠的钙勃。
雷蒙德提出“悄然變化的常態(tài)”和“景觀失憶”的概念蛛碌,說明景觀年復一年一點一滴地變化,50年或更久遠后辖源,人們就會忘記最初的樣子蔚携。
這本書中希太,我最愛的是第三章,關于三個海島命運息息相關的故事浮梢。Mangareva資源最豐富跛十,但他們的崩潰直接導致了依賴他的Henderson Island,Pitcairn Island相繼崩潰秕硝。其中Henderson Island的故事寫得有點悲慘芥映。這個島只有9.6公里長和5.1公里寬,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無人島远豺,但是在公元800年奈偏,曾經(jīng)有人類居住。他們一生居住在洞穴中躯护,雖然海產(chǎn)豐富惊来,島上卻沒有制作魚鉤的鐵,他們只能用貝殼做魚鉤棺滞。由于缺乏淡水資源裁蚁,他們只能吃高糖分淀粉食物,所以继准,根據(jù)考古學家從他們的遺骨發(fā)現(xiàn)枉证,島上居民很早就被牙周炎與牙齒脫落困擾。一開始移必,他們與Mangareva有貿(mào)易往來室谚,但由于自己資源匱乏,說白了Mangareva的人只是去“度假”崔泵,然后遺留一些有用的東西給他們秒赤。后來,Mangareva的饑荒與戰(zhàn)亂導致了崩潰憎瘸。從此入篮,Henderson Island成為了無人問津的孤島。研究表明幌甘,斷絕了外界聯(lián)系后潮售,島上居民也生活了100年左右。如果你發(fā)現(xiàn)含潘,一具沒有被埋葬尸體饲做,那他大概就是最后一個死去的島上居民线婚。
還有一個關于維京人與愛斯基摩人的故事遏弱。通過這本書知道維京人是日耳曼人血統(tǒng),因此推測他們外貌特征是金發(fā)碧眼塞弊,而愛斯基摩人與蒙古人相似漱逸,于是泪姨,這兩種外貌特征完全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在格陵蘭島上,種族紛爭一定非常明顯饰抒。維京人從挪威移民到格陵蘭島肮砾,他們一直以捕獵為主的,于是嘗試在島上養(yǎng)殖家禽袋坑。但由于氣候寒冷仗处,只能勉強養(yǎng)山羊與綿羊,但是這些動物又經(jīng)常破壞島上脆弱的草地枣宫,進退兩難婆誓。維京人看不起土著愛斯基摩人,不愿意學習他們的技術也颤,也不喜歡吃海產(chǎn)洋幻。因此,維京人在格陵蘭島的崩潰無可避免翅娶。
書中還提到很多古老的文化文留,例如海島的人為了控制生育,采取各種方法竭沫,除了殺害別人燥翅,也有人選擇自殺。他們坐船出海输吏,或逃離(無疑是送死)权旷,或等待大海的吞噬。
最后贯溅,雷蒙德提起第三世界與第一世界的關系拄氯,中國的崛起,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它浅,等等問題译柏。說道底,還是地球資源不均姐霍,貧富差距太大鄙麦。而且現(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我可以看到幾千里外第一世界生活如此囂張镊折,作為第三世界的人自然也會向往與跟隨胯府。滿足欲望,不斷攀登恨胚,是全人類的愿望骂因。
地球最終會崩潰嗎?會怎么崩潰赃泡?戰(zhàn)爭寒波?疾渤伺巍?自然災害俄烁?其實绸栅,我不關心。作為一個樂觀的人页屠,只要保持“地球終究崩潰”的想法粹胯,一切的結局都不會意外,只要我不是最后一個Henderson Island的人類就好辰企。
PS:一切遙遠文明的故事矛双,北極、西藏蟆豫、太平洋….我都發(fā)現(xiàn)了傳教士的影子议忽,他們真的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