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晋柱,玄奘大師在玉華宮圓寂,葬于地勢高敞的長安東郊白鹿原,唐高宗李治常遠眺靈塔界牡,觸目傷情簿寂。總章二年(669年)欢揖,武則天下令將玄奘遺骨遷葬長安南郊樊川少陵原,并修建了五層靈塔奋蔚,次年依塔建寺她混。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亨游覽此地泊碑,遂題塔額為“興教”坤按,寺院因此得名“興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馒过,中國佛教唯識宗的祖庭之一臭脓。玄奘靈塔為磚造共五層,平面方形腹忽,仿樓閣式来累,總高21米,底層拱洞內(nèi)有玄奘法師塑像窘奏。唐中宗追謚其為“大遍覺”嘹锁,故又稱“大遍覺塔”,塔背嵌有唐文宗開成四年(830)篆刻的《大遍覺法師塔銘》着裹。
? ? 貞觀十九年(645年)领猾,玄奘東歸長安,專注傳譯事業(yè)骇扇,并著意物色摔竿、培養(yǎng)傳法的人才。有一天少孝,偶然在路上遇到窺基继低,見其眉目秀朗,舉止大方稍走,便有意度他為弟子郁季。窺基俗姓尉遲,字洪道钱磅,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梦裂,祖父尉遲懿是隋朝寧國公,父親尉遲敬宗是唐朝開國公盖淡,伯父尉遲敬德是唐朝名將年柠,受封鄂國公。因其著述常題名“基”或“大乘基”,《開元釋教錄》始作“窺基”冗恨。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十七歲時答憔,窺基正式舍家受度為玄奘弟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掀抹,窺基為大僧并應(yīng)選學(xué)習(xí)五印語文虐拓。兩年以后,應(yīng)詔參與譯經(jīng)傲武。從此蓉驹,他一直跟著玄奘參加慈恩、西明揪利、玉華等譯場态兴,隨從受業(yè)。麟德元年(664年)疟位,玄奘在玉華宮譯場圓寂瞻润,窺基重新回到大慈恩寺,專事撰述甜刻。永淳元年(682年)十一月十三日绍撞,窺基在慈恩寺翻經(jīng)院圓寂,年五十一歲得院,十二月四日葬于樊川北渠楚午。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七月遷入新塔,為方形三層樓閣式磚塔尿招,高6.76米矾柜,底層龕室內(nèi)有窺基泥塑像,北壁嵌有“大慈恩寺大法師基公塔銘并序”碣就谜,二層南壁鑲有“基師塔”磚銘怪蔑,坐北朝南,位于玄奘靈塔的西側(cè)丧荐。
? ? 圓測是新羅(朝鮮)王的孫子缆瓣,隨遣唐使來到長安。他精通梵語虹统,熟悉漢文弓坞,后拜玄奘為師,是唯識宗的繼承人之一车荔。武則天當(dāng)政時期渡冻,圓測頗受優(yōu)待,每遇中外名僧論道忧便,必邀圓測首位開講族吻。垂拱年間(685年—688年),圓測受詔助印度僧地婆訶羅譯出經(jīng)論十八部、三十四卷超歌,武則天寫序于各經(jīng)之首砍艾。此時,新羅王數(shù)次上表請圓測回國巍举,弘揚佛法脆荷。但因武則天婉言拒之,未能回國而留居大唐懊悯。證圣元年(695年)蜓谋,圓測再一次應(yīng)詔助于闐僧實叉難陀譯經(jīng)。然譯事未終定枷,即卒于佛授記寺孤澎,時為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七月二十二日届氢。臨終前欠窒,圓測囑咐弟子將自己陪葬在師父的靈塔旁⊥俗樱火化后弟子慈善分其遺骨岖妄,帶回長安,葬于終南山豐德寺東嶺上寂祥。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荐虐,同州龍興寺僧廣越,取豐德寺東嶺上圓測大師遺骨一份丸凭,建塔安葬福扬。圓測塔通高7.10米,底層龕室置圓測泥塑像惜犀,北壁嵌“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圓測法師舍利塔銘并序”碣铛碑,二層有“測師塔”磚銘,位于興教寺玄奘靈塔東側(cè)虽界。
? ? 唐穆宗長慶年(821年)汽烦,曇景和尚主持興教寺歷史上第一次塔寺修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莉御,安國寺僧人義林籌修玄奘塔撇吞,同時備石準備刻銘,但塔未修畢礁叔,義林圓寂牍颈。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知京兆龍圖呂大防途經(jīng)興教寺琅关,命寺主僧晏靜創(chuàng)建玉峰軒颂砸,并推萬年令陳政舉作《玉峰軒記》。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張禮游寺時人乓,興教寺的的建筑群還相當(dāng)完整勤篮,“殿宇法制,精密莊嚴”色罚。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碰缔,趙垡在游興教寺文中寫道:“游塔院,觀三藏戳护、慈恩金抡、西明三塔‰缜遥《三藏銘》劉軻撰梗肝,《慈恩銘》李宏度撰,俱建初書铺董;《西明銘》巫击,宋復(fù)撰書。呂大防所創(chuàng)‘玉峰軒’精续,以玉案得名坝锰,當(dāng)在寺后原畔……≈馗叮”此時顷级,興教寺已破敗,“敗垣驚變相确垫,殘碣繡苔痕”弓颈。原懸掛于民國時期修建的鐘樓里的大唐興教寺改建鐘鑄文載,此鐘鑄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删掀,鐘文為生員胡日德撰翔冀,“興教寺者,唐肅宗之所名也爬迟,原依少陵橘蜜,地近樊川,中有玄奘塔一付呕,左右有慈恩计福,西明二塔。即詩中所謂日斜山字者是也徽职;世遠年湮象颖,不無頹敗,鼎殘碑裂姆钉,游者傷目说订〕撸”據(jù)銘文載,太榮和尚為了復(fù)興寺院陶冷,光大佛法钙姊,因而改建興教寺并鑄鐘紀念。清同治年間埂伦,寺內(nèi)除三塔外煞额,全部建筑毀于兵火,幾成廢墟沾谜。民國十年(1921年)膊毁,興教寺外無圍墻,內(nèi)無殿宇僧舍基跑,只有三塔聳立于少陵原畔婚温。民國二十一年戴季陶、居覺生來陜視察媳否,大力倡修興教寺栅螟,“蓋以佛法救正人心,尤探撥亂反治之本原也”逆日,“盛唐人心大定嵌巷,文物昌明萄凤,國運因之興隆室抽。”得到國民政府蔣介石靡努、白崇禧坪圾、閻錫山等人的大方捐助,募修大殿惑朦、僧房十余間兽泄。民國二十八年,程潛再次倡修興教寺漾月,“并電明中央冠護國二字于興教寺病梢,用示擁護國家振興佛教之微意”,增建及修葺塔亭梁肿、大殿蜓陌、藏經(jīng)樓、山門等吩蔑,并補修了三塔钮热。
? ? 興教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nèi)藏有明代銅佛像烛芬、玉佛像各一尊隧期,明永樂年間壁畫數(shù)十幅飒责,還有歷代經(jīng)卷數(shù)千冊。而最有價值的文物遺存就是著名的玄奘法師及兩大弟子窺基仆潮、圓測靈骨塔宏蛉,即“龍象三塔”。2014年6月22日性置,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檐晕,興教寺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的一處遺產(chǎn)點成功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蚌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