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被一句話觸動---自己教育方式的調整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所以真正叛逆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义桂。仔細想想找筝,確實有道理。2歲3歲的時候希望孩子能夠自己吃飯并且好好吃完慷吊,就說吃完獎勵一個棒棒糖袖裕,再大一些。5歲到6歲的時候希望孩子能夠不挑食的吃完溉瓶,就說吃完獎勵一個玩具急鳄。孩子在長大,我們的獎勵由棒棒糖變成了玩具堰酿,但是方式并沒有改變疾宏。我們的孩子在長大,我們心中有沒有做好因為孩子長大而自己也去成長呢触创。這是個問號坎藐。
? ? ? ? 我們其實未必有孩子勇敢,我們其實未必有孩子純粹哼绑。我們恐懼的東西更多岩馍,在意的東西更多碉咆,而孩子很純粹。我們讓孩子專心致志的去學習兼雄,去探索吟逝,把每一門課留下的作業(yè)認認真真做完。我們的工作也能做到這樣么赦肋。未必块攒。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既要給他設置規(guī)則又要給他一定的限制,掌握好這個平衡才是父母要一直探索的功課佃乘。而這個平衡其實是非常難于掌握的囱井。比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不被欺負,但是孩子慢慢變得很強趣避。怎么做到不被欺負的時候也能不欺負別人庞呕,這就是一種平衡,這個道理不是A老師跟你分享一下B老師跟你溝通一下就立馬修成正果的程帕。這個必須是經驗積累住练,在經驗積累的過程中去總結經驗,我們時刻相信我們的孩子也有總結經驗的能力愁拭,只要你去溝通和嘗試讲逛,他就會習得。前提是你得讓孩子有試錯的機會岭埠,前提是孩子如果做錯了你得有足夠的心胸去接納并且總結盏混。這些智慧總是因人而異,因為孩子也是因人而異惜论。
? ? ? 所以很多父母會感謝自己的孩子給了自己第二次蛻變的機會许赃,我突然也明白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面臨著不同的問題馆类。小時候會跟孩子搶玩具混聊,再大一些會給孩子取外號,再大一些會打架乾巧,再大一些還可能會碰到早戀等技羔,每個階段不是家長都能夠有經驗,不是每個階段家長都能處理的游刃有余卧抗。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家長藤滥。也是第一次碰到。但是處理問題的不同就在于這個問題的認知和家長的心胸和格局了社裆。這真的是一種修煉拙绊,也是一種我們再不停攀登過程攻克難題的修煉,有點像是游戲里面的升級打怪獸。我是認同的标沪。
? ? ? 我還是一名一年級的家長榄攀,慢慢會變成很多級的家長,我也知道前面的路會有很多困難金句。我也允許前面的困難和難題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檩赢。我會修煉好我自己。去面對违寞。去坦然面對贞瞒。去接納,去理解和堅守趁曼。我們也會因為孩子變成一個有耐心和更勇敢的媽媽军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