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lián)儲主席去年的資產是兩筆年金〖枇粒——《美聯(lián)儲主席伯克南的個人理財并不是在裝模作樣》
年金
美聯(lián)儲前副主席本·伯南克在任期間可以說是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在個人理財計劃方面挣郭,他非常重視使用年金迄埃。
伯南克必須披露個人投資,才能夠擔任美聯(lián)儲主席兑障。這些公開披露的信息表明侄非,他持有的股票和債券比例相對較低,而他的年金是最大的兩筆重倉投資流译。
我馬上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難道他知道我并不知道的東西嗎逞怨?”
“并不是所有的年金都是生而平等的「T瑁”年金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叠赦,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好處和缺陷,有些年金你確實應該痛恨革砸,但是把所有年金都歸為同一類除秀,不假思索的歧視和痛恨是非常錯誤的,畢竟年金是唯一經受過2000多年長期考驗的金融工具算利。
什么是年金
其實看過我的另一篇文章:投資營銷謊言5:“退休金有國家養(yǎng)老金就行了”的讀者應該知道册踩,年金是指這樣的一種金融產品:
年金是指等額、定期的系列收支效拭。
而具體到養(yǎng)老年金暂吉,指的就是你一次性給保險公司一大筆錢或者分批給保險公司一筆錢,然后保險公司會保證在你達到一定歲數(shù)時允耿,按照每月/每年的方式借笙,定期給你一筆收入。
如果說比較抽象的話较锡,我們可以來看中國人保的全民保養(yǎng)老保險:
在20歲的時候一次性投入10000元,那么除去每月分紅之外(年分紅約2.5%~3.5%)盗痒,60歲后還可以每年領取1000元蚂蕴,如果活到80歲低散,累積可領約32500元-40000元
或者在20歲的時候選擇每月定投2000元,投入40年到60歲骡楼;那么可以從60歲領取開始熔号,每月領取約6500至終身∧裾總投入2000*12*40=96萬元引镊,活到80歲的總收入為6500*12*20+150000=300萬(150萬的分紅為中檔收益估計)
不論發(fā)生什么,都能穩(wěn)賺3倍-4倍收益篮条,看起來很美好是不是弟头?
等等,年金這么好的嗎涉茧?
其實也不全是這樣赴恨,年金之所以回報看起來很高,主要是因為時間跨度很長伴栓,所以有兩個不確定性因素在等著我們:
1 長期的投資回報率低伦连。在過去的高利率時代,養(yǎng)老年金的年收益率曾經高達過10%钳垮,換句話說惑淳,40年后你領取到的不是4倍,而是35倍+的投資回報率饺窿,如果你投入100w歧焦,退休的時候一次性就能領取3500w!不過短荐,隨著低利率時代的到來倚舀,目前的年金產品的長期收益率一般保持在2.8%-4%之間。
2 未考慮通貨膨脹等貨幣貶值因素忍宋。因為通貨膨脹和貨幣超發(fā)等因素痕貌,過去40年中,中國貨幣的貶值速度是遠超10%糠排,真正的購買力貶值約為每年13%舵稠。這就導致了,即使現(xiàn)在看上去很多的錢入宦,等你退休了之后哺徊,也未必夠你花。
所以乾闰,年金并不是最好的投資資產落追,比如:80年代的萬元戶,可以買2套北京的房子涯肩,一萬變千萬轿钠;但是在年金等其他金融產品中巢钓,可能只會變成50萬。
年金的優(yōu)勢
年金并不是一個會有高回報率的投資資產疗垛,當然症汹,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非常自信,能夠遠超同齡人的平均壽命贷腕,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背镇。
所以,我們買年金的目標是為了什么泽裳?
1 為了收入瞒斩。這是我們投資的最終目標之一,房子诡壁、股票济瓢、黃金等資產并不能當錢花,很多破產的高資產人群妹卿,都是因為被幾千幾萬塊的流動性所壓垮的旺矾。所以我們投資的目標就是收入,就是現(xiàn)金流夺克,這是讓我們安心的保證箕宙。
2 為了強制性儲蓄。除了年金之外铺纽,還有貨幣基金(如余額寶)柬帕、定期儲蓄、債券基金等資產狡门,可以達到相同等級甚至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陷寝;但是這些產品有一個特點,就是流動性較高其馏,你可以隨時在需要的時候變現(xiàn)凤跑,來解決當前的問題——如果你這樣做的次數(shù)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你并沒有存下一分錢叛复。年金會將你的錢直接劃到保險公司仔引,所以,無論如何褐奥,這筆錢都是你最安心的儲蓄咖耘。
3 為了進行科學的資產配置。我們買入一項資產撬码,要充分考慮自己目前的情況和資產的特點儿倒,比如風險收益情況,現(xiàn)金流收入呜笑、是否方便繼承等情況义桂。我們應該在考慮以上因素之后找筝,充分發(fā)揮年金保險在資產保全蹈垢、現(xiàn)金流鎖定慷吊、有效傳承等方面的作用。
年金的收益率太低曹抬?
在我們本次旅程的下半場溉瓶,我們將會對比傳統(tǒng)的收入年金和較新型的年金(固定指數(shù)年金),固定指數(shù)年金提供一些最高的和最吸引人的收入谤民,保證其不低于任何其他金融產品堰酿,與此同時提供100%的本金安全保護。
等你完全掌握了年金這種工具张足,你的心里肯定會非常寧靜——因為你知道每個月你打開信箱時触创,就會收到一張支票,而你不用為了得到這張支票而工作为牍。
金融理財系列
參考鏈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