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奶茶的新書《我敢在你懷里孤獨》沐悦,談到了不少人獨處時的習慣。
其中五督,盧廣仲的作息最合我心意:早晨五六點起床藏否,撐到11點睡個小覺,1點左右出門覓食概荷;日落了就回到家秕岛,開始一個人獨處的生活,直到10點入睡误证。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继薛,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每天不攪和到天邊魚肚白不甘心,倒是挺令我意外的愈捅。
在我看來遏考,早起和晚睡都是帶有些許強迫的事情。只不過蓝谨,晚睡有手機灌具、電視等諸多誘惑在,再困也被強迫得心甘情愿譬巫;而早起就不一樣了咖楣,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是迎接老板的槍林彈雨芦昔。
因此诱贿,最好的辦法就是再強迫些。
索性強迫自己拒絕誘惑,還能像盧廣宗說的『掌握接收訊息的主導權』(真是放下手機的好借口)珠十;或是強迫自己再早起一點料扰,在瑣碎的工作和生活雜事如暴風雨般來臨之前,享受自己的澄碧天空焙蹭。
這樣看來晒杈,獨處果真是一種選擇。
我的獨處習慣應該源自我的阿姨孔厉。出于某些原因拯钻,我的阿姨沒有結婚,50多歲仍是單身撰豺。我來讀大學的第一年與她共處最多说庭,受她的影響最深,更覺得她對獨處很有一套郑趁。
她不舍得賣掉老工房里四五十平的老家,一室一廳姿搜,曾經三代人共處一屋寡润。父母相繼離開后,她把它重新裝修了一番舅柜,用上紅木家具和水晶吊燈梭纹,唯獨留下了四方桌子置于窗邊,滿滿都是回憶的味道致份。
她時常坐在那張桌子邊变抽,泡一壺茶,點上宜家買的小蠟燭氮块,然后從書柜里隨意調一本書绍载,煞有其事地翻翻。尤其是冬天滔蝉,在吃過午飯击儡、曬完被子之后,她都會以這樣的姿勢度過午后獨處的時光蝠引。后來阳谍,她還送給我一套相同的茶具,每到冬天我都會學她泡杯水果茶螃概、點個小蠟燭矫夯,覺得溫暖又安定。
她還是那種相當整潔的人吊洼,地板定期上蠟训貌,家里從來不放置垃圾桶,儲物間里的衣物都折疊好放進壓縮袋里融蹂。所以打掃衛(wèi)生就成了她的例行公事旺订,但有趣的是弄企,她不是一次性大掃除,而是每次都處理一部分区拳,今天掃掃灰拘领,明天撣撣墻,『一天不就過去了嗎樱调!』她很得意地對我說约素。
你以為她是那種很內向、老齡化的深宅族笆凌?恰好相反圣猎,我阿姨年輕時可是正宗的活躍分子一個:在單位里是霸氣四漏的大領導,在家里是蠻橫的大女兒乞而,即使退休了仍活躍在職工群體中送悔。她還很喜歡旅游,工作時有不少機會出國考察爪模,現在更是自由地選擇出行地欠啤。所以獨處并不影響交朋友,一天24小時屋灌,三分之一都給了外界洁段,只分幾個小時給自己并不為過吧。
也許獨處很大程度上源于獨自生活的狀態(tài)共郭。但不得不說祠丝,沒有經歷過獨自生活,是很難體會到這種難以言表的欣喜除嘹。
后來写半,我大學畢業(yè)也開始搬出來住,因為工作時間自由和一個人生活的緣故憾赁,更深刻地體會到獨處的魅力污朽。想看書就扔掉手機,想嗨歌就調高音量龙考;餓了進廚房一番鼓搗蟆肆,不高興了拿起枕頭埋頭就睡。
之前在集體宿舍居住的時候晦款,我想盡辦法給自己創(chuàng)造獨處的環(huán)境:裝床簾炎功,塞耳機,甚至不讓室友說話(現在想想真有些殘忍)缓溅。倒也不是不愛她們蛇损,但總覺得自己的空間受到了侵犯,整天蹙著眉頭,火燒火燎般難受淤齐,難以安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股囊。
所以,獨處所需的空間不僅是精神上的更啄,還有現實生活中實打實的空間稚疹。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結了婚的人容易失去自我,因為缺乏獨立空間祭务,腦子是混沌的内狗,難以做出相對明智的決定。而那些天才人物之所以被形容成『孤僻』义锥,往往是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空間來保證獨處的狀態(tài)柳沙。時間久了,這種狀態(tài)會成為一種習慣拌倍,甚至滲透性格赂鲤,直到與他人對話成為一種消耗,寧可關起門來與自己對話柱恤。
吶蛤袒,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單著單著就習慣了膨更,處著處著就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