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寫文章時统翩,你有沒有遇到過卡殼的情況,坐在電腦前半天卻始終打不出一句話此洲,好不容易寫出一句厂汗,卻又如何也寫不出第二句。
眼看時間越來越緊黍翎,自己卻始終完不成一篇文章面徽。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呢?又該怎么解決呢匣掸?
這樣的時刻趟紊,我也經(jīng)歷了不少,有時文章寫到一半碰酝,卻再也寫不出下文霎匈,只好匆忙收尾,待擱置一段時間后送爸,再來進行修改補充铛嘱。
但是,說到修改文章都已經(jīng)是后話了袭厂,我們怎樣才能有字可寫呢墨吓?尤其是在寫作路上摸索的新人,如何才能更快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呢纹磺?
為此惆悵很久的我帖烘,今天要和你分享一下我的新發(fā)現(xiàn)。
很多時候我們寫不出來橄杨,是沒有認真體驗和認真思考秘症。
沒有認真體驗,也可以理解為沒有認真生活式矫,或者每天做的事情或工作都是重復的乡摹,令自己感覺不到意義,也可以說采转,并非是你主動的選擇聪廉。
因為當你主動去做某件事情時,你肯定會打起精神故慈,體驗在這個過程中锄列,遇到的情緒和觸動,也正因為你主動地去體驗了惯悠,才會感覺這一天或者某一段時光邻邮,過得很充實。
當你真正去用心生活克婶、認真體驗時筒严,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有寫不完的素材。
比如說情萤,你今天在路上遇到的某個陌生人鸭蛙。可能是某個不自發(fā)的原因筋岛,你瞥了一眼娶视,但是時間不緊張的話,你也可以再多看兩眼,看一下TA的外貌肪获、TA的神情寝凌、TA的動作……
根據(jù)你自己主動感知到的信息,心里就會有個大概的人像描繪孝赫,這人是什么樣的身份角色较木,可能是去哪里或者做什么的,人的性格和氣質(zhì)也會在你的心上烙印幾分青柄。
其實伐债,說到這里的時候,我倒是想起我去年寫過的一篇文章《陌生大叔》致开,去接甜心放學的時候峰锁,準備用“眼睛”找一篇文章的素材出來,觀察了很久双戳,發(fā)現(xiàn)了有過多面之緣卻從沒有仔細觀察了解過的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大叔虹蒋。于是決定認真觀察,回家后寫了那篇文章拣技,稍后把鏈接找出來千诬,文章節(jié)奏可能有些拖沓,但也是當時的水平了膏斤。(文章鏈接在這里——《陌生大叔》)
再有徐绑,也可以是寫中午買菜時發(fā)生的有趣的事;窗臺上年前買的花莫辨,如今開得什么顏色傲茄;今天早晨又學習了什么;目前自己在怎樣為心里的目標做著努力沮榜;今天和孩子之間有什么值得記錄的事兒……等等盘榨,還有很多。
這些例子蟆融,你都可以嘗試寫下來草巡,在沒有“靈感”的時候,隨便拿一條出來寫型酥,提前仔細觀察山憨,觀察得越仔細,體驗感越深弥喉,寫起來越順郁竟。
記住,你只需要用心去體驗由境,不需要太多技巧棚亩,一篇文章寫出來還是不難的蓖议。
哪怕是這會兒實在寫不出來,也要化被動為主動讥蟆,保有主動的意識勒虾,從眼前擺放的紙寫起,從手中拿著的筆寫起攻询,從身處其中的周遭環(huán)境寫起从撼,用心感受州弟,可能一不小心就“出手成章”了钧栖。
還有一種是認真思考。
我發(fā)現(xiàn)婆翔,我以前就是思考得太少了拯杠。或者說沒有主動思考的意識啃奴,聽了課潭陪,課后也是被動學習思考。所以最蕾,即便當時吸收了依溯,寫下了千字感想,還是不動聲色地淡化在不久之后了瘟则。
當我的文章不想再言之無物時黎炉,當我的思想不想再“貧瘠”了,我知道醋拧,我的大腦也不能再“懶惰”了慷嗜。我有了“要去主動思考”的意識,我必須去鍛煉自己思考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丹壕。
現(xiàn)在看到一個問題庆械,一種現(xiàn)象,都會在自己的腦海里轉(zhuǎn)一圈菌赖,這問題背后的癥結(jié)在哪里缭乘?這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該從哪種角度去解讀琉用?有沒有相似的情景堕绩?其內(nèi)在有沒有“共通”之處?按照什么樣的結(jié)構(gòu)將其“拼盤”畫面才更具美感辕羽?
當我真的這么去做以后逛尚,我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需要耗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寫的文章,如今也不再是引起我“頭疼病”常犯的原因之一刁愿。這也是為什么我之前提到“我的文章可以寫長了”的原因绰寞。
記得在某個大地蒸騰著“熱浪”的中午,甯甯想要用冰糕冷飲來滿足內(nèi)心“降溫”的欲望,在遭到我的再三拒絕后滤钱,她退而求其次觉壶,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勸服”我給她切西瓜來吃件缸。
本來那天我只是想作為生活片段記錄下來的铜靶,可是感覺這樣寫出的文章太過單薄,于是他炊,就聯(lián)想到了弟弟和李先生小時候吃瓜的經(jīng)歷争剿,遂有了《吃瓜趣事》。從標題的“趣”字來看痊末,這不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蚕苇,但還算有料,寫起來也容易上手凿叠。
還有一篇文章涩笤,是結(jié)合當天表姐問詢我學習辦公軟件的事,然后我又想起了當天早上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幕盒件,雖表面聯(lián)系不大蹬碧,但我卻找到了和“內(nèi)心不渴望的東西,不會主動靠近你”的鏈接之處炒刁,于是就寫了一篇文章《內(nèi)心不渴望的東西恩沽,不會靠近你》。
這些文章里切心,沒有高大上的華麗堆辭飒筑,都是從我們身邊遇到的事情里折射出來的淺顯易懂的小道理。
只要我們在平時遇到的時候绽昏,多加留意思考协屡,發(fā)散思維去把和其“共通”的小事情組合聯(lián)結(jié),可以是正向的事例全谤,也可以是反向的肤晓,只要最后的思考延伸導向是一致的就可以。
以上认然,就是我基于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补憾,分享的兩點關于寫作“落筆無言”的應對方法,難是不難卷员,但是需要你去做盈匾,去實踐。
也可能學會了并不會馬上在文章質(zhì)量上有大幅的進步可見毕骡,但是筆下的內(nèi)容削饵,至少不會顯得太過空洞岩瘦,肉眼可見的文章篇幅也可能會較之前有所增長。
更主要的是窿撬,你從生活的細微處著手启昧,從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著手,寫出的文章也會更有生活的質(zhì)感不浮夸劈伴,讀者看起來也會更有代入感密末。
做個真實的人,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跛璧,去感受人間煙火的美好严里,在紛擾的喧囂鬧市里,去體會人情的味道赡模。
愿你做個用心的體驗者田炭,也做個真誠的記錄者师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