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沖突雙方充分表達了各自的觀察容贝、感受自脯、需要和請求,并同理了對方斤富,他們通常能找到滿足雙方需要的解決方案膏潮。就算不認同對方,也保有善意和尊重满力。
然而焕参,在某些情況下,雙方不愿意或沒機會溝通或是危險迫在眉睫來不及溝通油额。這時為了保護生命或捍衛(wèi)權益叠纷,我們需要采取強制力。
釆取“保護性強制力”的出發(fā)點是為了防止人們受傷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潦嘶;而釆取“懲罰性強制力”則是為了讓做“錯”事的人吃苦頭涩嚣。
在釆取“保護性強制力”時,我們關注的是對生命或權益的保護掂僵,而不論斷他人及其行為航厚。我們需要通過教育來糾正一些出于對行為后果缺乏意識;可以不用傷害他人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锰蓬;認為自己有權利懲罰或傷害他人以及妄想等因為無知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幔睬,而不是懲罰。
而“懲罰性強制力”是為了糾正人們壞的或邪惡的行為芹扭,必須通過懲罰使他們有所悔改麻顶,讓他們吃足苦頭,認清自己的過錯冯勉;對所作所為后悔澈蚌;改變行為。然而實際上灼狰,懲罰非但不能讓人悔改和學習宛瞄,反而會引發(fā)仇恨和敵意。并對他人所期待的改變心生抗拒。
體罰或通過指責來羞辱人份汗,拒絕滿足孩子需求盈电,或許可以讓孩子暫時聽話,但這樣的選擇難道不是在延續(xù)一種社會規(guī)范杯活,認可了用暴力來解決分歧嗎匆帚?
在有些沒有機會溝通(例如危險迫在眉睫)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釆取保護性強制力旁钧。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人們受到傷害或不公待遇吸重,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或讓他人難受、懺悔或改變歪今。懲罰性強制力會讓人產生敵意和抵觸心理嚎幸。懲罰還會傷害他人的善意和自尊,也會讓我們只注意行為的外在后果寄猩,而忽視行為的價值嫉晶。懲罰和指責也無法讓他人按照我們所期望的理由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