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書一般認為是孟子所作辩昆,共七篇,分別為《梁惠王》旨袒、《公孫丑》汁针、《滕文公》、《離婁》砚尽、《萬章》施无、《告子》、《盡心》必孤,分為二百六十一章猾骡,共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又有外書四篇敷搪,《性善》兴想、《辯文》、《說孝經》赡勘、《為正》嫂便,劉歆收錄了此四篇,十三經注疏里未收錄闸与,一般認為這四篇不是孟子所作毙替。首篇以梁惠王問“利”岸售,而孟子答以仁政開篇,末篇《盡心》厂画,回歸到自身凸丸,盡己之心,能與天道通木羹,即達到道之極甲雅。既然首篇就以仁政開端,那么接下來就從仁政說起坑填。
一抛人、仁政的內容
開篇《梁惠王》第一章,梁惠王問“叟脐瑰,不遠千里而來妖枚,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而孟子答以“王何必曰利苍在,亦有仁義而已矣”绝页,這就顯示出了孟子思想的基調,是以仁義為主的寂恬。當時之世续誉,群雄爭霸,各國國君爭相以霸道治國初肉,希望以此取得霸主地位酷鸦,不顧百姓生死。然而在孟子看來牙咏,霸道遠遠比不上王道臼隔,只有以仁政行王道才能使人民心悅誠服,“以力服人者妄壶,非心服也摔握,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丁寄,中心悅而誠服也氨淌,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粱牵”(《孟子·公孫丑上》)但是如何才是仁政呢盛正?具體來說可以從生民和尊賢兩方面來講。
首先是“生民”奢浑,“民貴君輕”是孟子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蛮艰,“保民而王”可以說就涵蓋了仁政思想的內容。但是要如何做呢?“民之為道也壤蚜,有恒產者有恒心即寡,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袜刷,放僻邪侈聪富,無不為已≈罚”(《孟子·滕文公上》)正如孟子再這里所說墩蔓,最基礎的就是要讓人民有“恒產”,“民事不可緩也”萧豆,所謂“養(yǎng)生喪死無憾奸披,王道之始也”。這就要求君王能夠做到“五畝之宅涮雷,樹之以桑阵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洪鸭,無失其時样刷,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览爵,勿奪其時置鼻。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阎瘢”(《孟子·梁惠王上》)這是施行仁政的根本措施箕母,具體說來就是要讓人民有足夠的土地可以耕作并且輕稅賦。但是僅僅如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梅肤,在此基礎上更要做到“謹庠序之教司蔬,申之以孝悌之義邑茄,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姨蝴。”(《孟子·梁惠王上》)總之就是要教民肺缕、養(yǎng)民與愛民相結合左医,使民有所養(yǎng),知禮義同木。
其次是“尊賢”浮梢,“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彤路,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孫丑上》)秕硝。但是怎樣做才是真正地尊重賢者呢?是以利誘之洲尊?“蓋自是臺無饋也远豺。悅賢不能舉奈偏,又不能養(yǎng)也,可謂悅賢乎躯护?曰:‘敢問國君欲養(yǎng)君子惊来,如何斯可謂養(yǎng)矣?’曰:‘以君命將之棺滞,再拜稽首而受裁蚁。其后廩人繼粟,庖人繼肉继准,不以君命將之枉证。子思以為鼎肉使己仆仆爾亟拜也,非養(yǎng)君子之道也移必。堯之于舜也刽严,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避凝,百官牛羊倉廩備舞萄,以養(yǎng)舜于畎畝之中,后舉而加諸上位管削,故曰倒脓,王公之尊賢者也『迹’”(《孟子·萬章下》)很顯然崎弃,尊賢要舉之為上,養(yǎng)之為次含潘,也要以禮待之饲做。
二、仁政的含義
以上分析了仁政的內容遏弱,那《孟子》一書中“仁政”到底是什么含義呢盆均?能否施行仁政的關鍵又是什么呢?在我看來關鍵就在于君主是否有一顆仁心漱逸,所謂“仁泪姨,人心也”,以下就以仁心為基礎饰抒,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分析仁政的含義肮砾。
首先,從積極方面來說袋坑,就是達到君主與人民的共情仗处,君主能夠從自身出發(fā),與民同樂。如《孟子·梁惠王下》里婆誓,齊宣王問孟子:“賢者亦有此樂乎咒精?”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旷档。憂民之憂者模叙,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鞋屈,憂以天下范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厂庇∏。”君主若能做到與民同樂,那么王天下則可期也权旷。其實孟子也并不否認君主可以有諸如好色替蛉、好貨等之類的喜好之情,關鍵在于能不能把自己的這種感情上達拄氯,使之合于義躲查。從實行仁政來講就是要考慮到自己喜歡這些東西那么就讓百姓也可以同樣地享有這些東西。正如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中體現的译柏,只要齊宣王能夠把自身“好勇镣煮、好貨、好色”之心大之廣之鄙麦,以使百姓也能夠有此之好典唇。相反若是君主不能與民同樂,把這種喜好變?yōu)樽运降挠韪活欁约合順方橄危敲幢厝灰矔渌鶚罚纭啊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喪骂因,予及女皆亡炎咖!’民欲與之皆亡,雖有臺池與鳥獸侣签,豈能獨樂哉塘装?”(《孟子·梁惠王上》)
其次急迂,從消極方面來看影所,就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自己所不想要的僚碎,所厭惡害怕的猴娩,就不使之加諸于百姓之身茬底。如孟子聽聞齊宣王“以羊易牛”就以此勸解齊宣王把這種不仁牛之無罪而死的不忍之心推廣到百姓之身翻擒,“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敬辣,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蟆豫,無他焉议忽,善推其所為而已矣∈酰”(《孟子·梁惠王上》)并且在孟子看來栈幸,有了此不忍之心足以王矣,真正有此心卻不王就是“不為也帮辟,非不能也”了速址。
總之孟子所謂的仁政就是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行堯舜禹的先王之政,樂民之所樂由驹,憂民之所憂芍锚,以仁愛之心推行政治,能夠做到“己欲立而立人蔓榄,己欲達而達人并炮。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甥郑,“己所不欲渣触,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
三壹若、仁與義
根據楊伯峻先生的統(tǒng)計嗅钻,在《孟子》一書當中“仁”字出現157次,而義字出現108次店展,并且孟子經常將仁與義連用养篓,由此可見孟子對義的重視僅次于仁。眾所周知赂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柳弄,孟子的仁政思想也就繼承自孔子的仁學思想,義卻是孟子獨特的貢獻概说。那么在孟子這里仁與義有什么關系呢碧注?其實在《易傳·系辭》里“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就已連用了糖赔,孟子更加突出義萍丐,在他看來,“仁放典,人之安宅也逝变;義基茵,人之正路也”(《孟子·離婁》),“仁主于愛壳影,義主于敬”拱层,仁與義并不是互相分離的兩個事物,只不過是同一事物的兩面而已宴咧。因此根灯,仁與義俱具于內,而非如告子所說仁內義外掺栅。孟子和告子就這個問題也在《孟子·告子》展開了多次論辯箱吕。進一步來說,“仁之貴柿冲,事親是也茬高;義之貴,從兄是也假抄≡踉裕”(《孟子·離婁》),“親親宿饱,仁也熏瞄;敬長,義也”谬以,無論仁還是義都是本于親親之情强饮,行義要從親親之情出發(fā),義可以來調節(jié)情为黎,使情能夠達到恰到好處邮丰,無過無不及。
董仲舒認為“仁以安人铭乾,義以正我”剪廉,君主行仁政就是以仁安人,但是行仁政的前提則是有仁愛之心并以義調節(jié)炕檩。所者“義者宜也”斗蒋,就是“素位而行”,人因其所處位不同所行的道自然也就不同笛质。君要行君道泉沾,臣自然要行臣道。君道就是實行古先王的仁政之道妇押,那臣道則就是輔助君王行仁政跷究。然而正如在《孟子·萬章》篇中“齊宣王問卿”所說,孟子認為在他所處的時代舆吮,臣不行臣道揭朝,《告子》篇“今之所謂良臣队贱,古之所謂賊也”只知道為君“辟土地色冀,充府庫”潭袱,就像是輔助桀紂之類的君王。誠然锋恬,君臣之道屯换,并不是分開的,君臣之道是以義為表与学,以恩為里的彤悔,《離婁》篇中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心腹索守;君之視臣如犬馬晕窑,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卵佛,則臣視君如寇仇”杨赤,正表明了君臣之道的互相影響和配合。素位而行還表現在處于不同的位置則行不同事截汪,《盡心》篇中疾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衙解,更進一步來說在于行道因時阳柔,孟子認為伊尹,柳下惠蚓峦,伯夷都可以算是圣人舌剂,但是卻都只是圣之一端,不如孔子是圣之時者也暑椰,“可以仕則仕架诞,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干茉,可以速則速”谴忧。素位而行還應依身份不同而所行不同,《盡心》篇中桃應假設舜的父親殺人角虫,問皋陶作為執(zhí)法者與舜作為天子與兒子當如何做沾谓,孟子認為皋陶“執(zhí)之而已矣”,只因為他的身份就是執(zhí)法者戳鹅,這是他應行之事均驶。但舜作為兒子,則不能不管枫虏,因此舜“竊負而逃妇穴,遵海濱而處爬虱,終身然,樂而忘天下”腾它,全其兒子之道跑筝,又不背于天子之道。圣賢之人素位而行瞒滴,都是依道而行曲梗,因此易地皆然。
四妓忍、小結
以上都可以看出孟子行事絕不是固守一端虏两,都是懂得權變的,視情況不同行不同之事世剖,靈活但合于道定罢。然則孟子何以言辭激烈地批判楊墨等學說,難道孟子真得看不到其他學說的合理之處旁瘫?還是真如當時之“外人”所認為的那樣孟子好辯祖凫?答案當然不是這樣,在當時統(tǒng)治者希望的只是爭取霸主地位境蜕,崇尚的是霸道蝙场,不會真的接受孟子的仁政思想,并實行仁政粱年。孟子雖然向梁惠王售滤、齊宣王、滕文公等等推行仁政的思想台诗,卻總也得到不實行完箩,仍然“路有餓殍”,百姓流離失所拉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弊知。再加之諸子百家盛行,仁政在當時的亂世之中難以取得統(tǒng)治者的青睞粱快。面對這種狀況秩彤,孟子似乎也只能不斷地游說,不斷地失敗離開事哭,再接著游說漫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除此之外鳍咱,也只能以論辯的形式試圖喚醒統(tǒng)治者的仁愛之心降盹,捍衛(wèi)儒家的仁政。真真是如他自己所說“予豈好辯哉谤辜?予不得已也蓄坏〖叟酰”(《孟子·滕文公》)在這種情況下,也難怪孟子會有“舍生取義”之言涡戳,實在是因為“道之不行久矣”结蟋。更無怪乎孟子如此推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妹蔽,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椎眯。若非如此挠将,若非能夠“苦其心志”胳岂,實在很難想象孟子可以在一次次的失敗之中仍然堅守道,仍然期待仁政的實行舔稀。
其實乳丰,不論從孟子仁政的內容還是含義以及孟子為了能夠實現仁政所做的努力都可以看出,孟子更強調的是“內圣”内贮,是以“義以正我”产园。這固然也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有關,似乎處在那樣一種環(huán)境中人們能夠“獨善其身”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夜郁。但是更進一步來看什燕,這何嘗不也是儒家的核心?重視內在的修養(yǎng)竞端,更重要的則是不可分離的一體感所帶來的契情之道屎即。而最原初的帶給我們這種感情的就是家庭,就是親親之愛事富,仁與義更是一體兩面都具于內技俐,都來自親親之情。因此孟子也多次提到了孝统台,特別是舜是如何對待他的父親和弟弟雕擂,也正是舜的這種感情使得他能夠很好地施行仁政,成為圣王贱勃。因此井赌,在我看來我們今天學習孟子的仁政思想,就是要學習這種感情贵扰,政治不能沒有感情仇穗。非特政治,更不僅是統(tǒng)治者要學習拔鹰,我們普通人都應該從中吸取感情這一養(yǎng)素仪缸,滋潤我們那或許早已經干枯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