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份的第一天夺谁,也是下半年的第一天廉赔,周末可以休息一下,早上睡得稍微晚了一點匾鸥。
感覺今天自己的能量值很低蜡塌。
老婆跟兒子說著,每天聽一聽關于某某某情商課的課程勿负,我也“幸運”地列為被安排的對象馏艾。我很反感于這種安排,我并不反對她參加的某某某的課程。樂觀地講琅摩,課程的內容和理念都是蠻好的铁孵,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她的確有所收獲和進步。
但我有些反感于一次又一次的課程鏈接延續(xù)房资,就是不斷地讓你進階的那種蜕劝,告訴你每一次的進階都有更高級的內容和期待。我的感覺這是一種套路式的營銷志膀,雖然產品是好的熙宇,但對課程的投入卻是一種洗腦或者占據生活的太多部分。最讓我不能容忍的是溉浙,我不知道是產品營銷的套路烫止,還是老婆自己的表現欲虛榮,總在鼓動著我一起參加學習戳稽。
我拒絕入伙馆蠕!
可能出于這種反感的抵制,我感覺在家里面跟他們漸漸的格格不入惊奇。每次的引經據典都大多是來自那個某某某的理念:某博士說互躬、某某某告訴我、誰上了課之后怎么樣……
我想表達的是颂郎,所謂現代或者西方的一些理念吼渡,表現出來的很科學、很合理乓序,甚至用專家學者的話說寺酪,這是最人性化的跟得上時代的教育。但是我骨子里認為國學的傳統(tǒng)里應該有很多值得發(fā)揚的地方替劈,教育或者發(fā)展應該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寄雀,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跟理解也需要一個領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沉淀的陨献。
我們看到或收獲了改革開放飛速發(fā)展的改革紅利盒犹,我們漸漸接受或者推崇這種速成式的快餐,中華悠久的文化積淀好像變成了不適于現代發(fā)展的節(jié)奏眨业。
一段時間以來急膀,社會上出現一個聲音:把教鞭還給老師。也許這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覺醒龄捡,但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卓嫂。
一方面,現在的家長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接受這種教鞭式的教育墅茉,他們把這種教育當成是一種傷害,甚至是虐待。很多家長腦子里的教育就斤,就是科學性的鼓勵和引導悍募。可是我們看到多少起讓人痛心又震驚學生自殘的新聞洋机,大多是由于心里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挫敗坠宴,例如:現實與心理需求的落差、手機游戲突然被禁止的無以接受绷旗、生活中的一記耳光喜鼓,等等。
另一方面衔肢,老師不愿意接過教鞭庄岖。大部分的老師是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的,同時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著應試教育的工作角骤;部分年輕的老師隅忿,也是被所謂的現代教育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對于教育改革邦尊,他們的思想并沒有接受改革背桐,甚至是抵制。也有部分老師他們懼怕教鞭蝉揍,對于這個燙手山芋的使用上并沒有明確的說明書链峭,一不小心就是斷送職業(yè)生涯。
從某種角度上說又沾,教鞭是傳統(tǒng)國學教育道具弊仪,現代西方式的教育理念是駕馭不了了。就好比你讓西醫(yī)拿著用現代儀器檢查出來的病歷去中藥房抓藥捍掺,他根本無從入手撼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