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徐崢說他拍攝《囧媽》的源起粘茄,是他觀察到很多中國的原生家庭,家長對孩子都是一種控制型的愛—— “我這是為你好啊”“我這是因為愛你啊”……
家長心里有很多標準秕脓,覺得孩子應該活成某一種樣子柒瓣。這就會帶來很多矛盾吠架,這是很多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芙贫。而家人常常到最后變成一種最無法描述傍药,最沒辦法溝通的人,雙方都覺得委屈拐辽,卻都很無奈拣挪。
這讓我想到親子咨詢師楊杰在《精準回應》一書中所寫的:大人在自己預設的時段內沒有看到孩子表現(xiàn)出積極的行為,焦慮便開始升級菠劝。在焦慮的推動下睁搭,大人試圖立刻扭轉孩子的表現(xiàn)赶诊,這往往是沖突的開始笼平。從本質上說,這是對孩子的控制舔痪。
可是,如果我們不去介入锄码,就眼睜睜看著孩子磨磨蹭蹭寫作業(yè)不管嗎?任由孩子大喊大叫亂發(fā)脾氣嗎秋麸?明知道孩子是在找借口逃避該做的事情炬太,用“他還是個孩子”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嗎?
以上這些問題亲族,都可以在《精準回應》這本書中找到答案。親子咨詢師楊杰詳細剖析了最困擾家長的斋枢、也是最常見最容易引發(fā)矛盾沖突的3個親子互動場景——情緒管理知给、親子溝通、陪寫作業(yè)涩赢,手把手地教家長看清孩子那些看似“無理取鬧”背后的深層需求,改變家長固有的思維方式怯邪,精準有愛地回應孩子花墩,培養(yǎng)孩子自主自律的好習慣。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的愛和泌,而不是在愛的名義下的控制祠肥。
01 情緒管理:把發(fā)脾氣變成一種有效溝通允跑,不要“即興”發(fā)脾氣
許多父母都有同樣的體會:控制情緒太難了。工作壓力那么大,下班回到家時已經(jīng)疲憊不堪秸仙,哪還有心情和孩子耐心的互動呢默蚌?尤其是孩子犯錯時,壓抑的小火山頓時就噴發(fā)了。
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但是怎樣才能改呢火惊?作者建議如下:
1、首先是自我克制尸疆,等情緒平靜下來惶岭,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只克制不處理症革,那么我們其實只是壓抑了自己的情緒鸯旁,一旦達到一個閾值,情緒必然會爆發(fā)铺罢。
作者建議:當我們特別生氣時,可以問問自己:這件事3年以后還能想起來嗎雷袋?那時候你還生氣嗎辞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蛋勺,那么就一定要在當下把問題處理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贼陶,既然3年后都不記得了,今天又何必生氣呢碉怔?通常3年后還讓人糾結的事情撮胧,還不到1%。想想這些芹啥,氣往往就消了一半了。
如果還是控制不住情緒汽纠,楊杰老師建議父母主動將自己和孩子隔離幾分鐘傀履,在這幾分鐘里,家長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理清思路卧秘。比如:有幾種處理方法官扣?各有什么利弊?孩子接下來可能會有怎樣的回應惕蹄?我們該怎么對待卖陵?
作者建議用書寫的方式記錄這個思考的過程,因為思考時很容易千頭萬緒泪蔫,但是寫下來會變得很清晰,也更容易取舍铣揉。這個方法不僅僅可以用于育兒餐曹,我們工作生活中都可以應用,處理各種負面情緒朽合,這不是負擔,而是疼惜我們自己的方式曹步。
2讲婚、楊杰老師還提出家長不要 “即興”發(fā)脾氣,而是要確定一個理智的目標磺樱,并且堅持就事論事的原則竹捉,不要翻舊賬,不要攻擊孩子块差,把發(fā)脾氣的危害降到最低。
“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状蜗,這三句以“我”開頭的表達方式鹉动,避免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指責泽示。
比如:“上午有充足的時間械筛,我們約定好中午之前寫完作業(yè),我也很信任你笆豁,可是我發(fā)現(xiàn)你一直在看電視赤赊,作業(yè)一點兒都沒有做,我很生氣扩氢,也很失望爷辱。我希望你在下午6點前寫完作業(yè)。如果你一直這樣双饥,下周我會考慮加強監(jiān)督弟断。”
這番話看似輕描淡寫阀趴,但實際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棚菊,“點到為止”非常重要叔汁,教育的力量需要慢慢累加才能體現(xiàn),堅持這樣做码邻,會看到孩子令人驚喜的改變另假。
不要逼孩子俯首認錯,有時候孩子雖然什么都沒說开睡,但行動上已經(jīng)認錯了苟耻。如果孩子被迫誠惶誠恐,會累積怨恨胁艰,嚴重影響親子互動的效果智蝠。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似乎是為了孩子解虱,其實最終成全的還是父母自己漆撞。
02 捕捉孩子細微的進步點,盡管它們總是隱藏在孩子缺點的縫隙里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悍汛,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其實谱俭,我們教育孩子也是這個道理宵蛀。
比如孩子經(jīng)常上學遲到,今天終于比平時好多了宣吱,但還是遲到了5分鐘瞳别。孩子自己說“我今天就晚了5分鐘!”
家長這時候應該怎么回應呢疤坝?也許我們會脫口而出:“有什么可得意的馆铁?5分鐘也是遲到!”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孩子历谍,你說得沒錯辣垒,今天你比昨天快了10分鐘呢,明天要是再比今天快5分鐘脱衙,我們就不會遲到了例驹。學校門口的保安叔叔再見到你,肯定會說:喲~今兒夠早的呀荤胁!”
很明顯屎债,如果我們用生動的語言為孩子“展望”第二天早晨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垢油,孩子就會設想當時的情緒和感受已旧,因而這個虛擬的場景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一種真實的激勵作用召娜。
孩子的改變往往不會排山倒海而來玖瘸,而是會像破土的小草一樣,悄無聲息地冒出地面雅倒,細小的進步總隱藏在缺點的縫隙里蔑匣,特別不易察覺,非常容易錯過裁良。
孩子的進步時刻都在展現(xiàn)价脾,關鍵是我們要有一雙善于捕捉的眼睛。如果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這些細碎的改變侨把,就不會對孩子失望秋柄,而是會與孩子一起慶祝進步。
成長是翻山越嶺的艱辛之旅映琳。我們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困境并提供有效的支援,他們需要的是教練而不是法官蜘拉。與追究責任相比,如何改進更有價值。
二者的區(qū)別在于:一個面向過去,迫使孩子追悔過去;一個是面向將來,引導孩子展望未來谎脯。
03 當孩子寫作業(yè)磨蹭時持寄,我們到底在氣什么
下面這個場景娱俺,相信很多家長都非常熟悉:孩子放學到家后荠卷,嘴里說著作業(yè)多烛愧,卻磨磨蹭蹭40-50分鐘之后才開始寫作業(yè),一路磕磕絆絆寫到很晚慎冤,還寫不完沧卢。而這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家長心里的火苗越竄越高,從催促到責備披诗,最后演變成訓斥立磁,甚至是暴怒。
那么掂咒,這場由作業(yè)引發(fā)的風暴迈喉,是怎么發(fā)生的呢?楊杰老師做了深刻的分析:
從我們家長的角度來看:既然作業(yè)多就應該趕緊寫孩革,寫完了早點休息得运。看著孩子浪費時間饱搏,雖然表面上我們沒有干涉置逻,但實際上我們不滿的情緒已經(jīng)在不斷的積累和醞釀了。
而寫作業(yè)鬓催,本來是孩子自己的問題,結果在心理層面倍靡,我們部分承擔了孩子做作業(yè)的責任课舍。我們的情緒也通過作業(yè),和孩子的情緒連接綁定在一起了雨让,我們甚至不自覺地想要通過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忿等。
接下來就是我們忍不住發(fā)牢騷和催促贸街,而孩子受不了我們的責備狸相,開始對抗發(fā)脾氣,最后不歡而散逸尖。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孩子沒有按照我們計劃去做瘸右,這讓我們產(chǎn)生了挫敗感。表面上看我們生氣是因為孩子寫作業(yè)不主動苞俘,深層原因其實是孩子不符合我們的意愿龄章。也就是說:風暴的源頭在于我們家長。
我們可能覺得冤枉:“我讓孩子早點寫完早點休息岗憋,這不是為他好嗎锚贱?”而楊杰老師在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僅僅是為孩子好惋鸥,孩子不聽就算了悍缠。家長為什么會那么生氣呢耐量?因為這里面隱藏著家長為自己的考慮——孩子早點睡,我們也終于能早點解放了趴拧。
從寫作業(yè)這個事情本身來考慮:晚做一會兒作業(yè)山叮,后果嚴重嗎?我們能允許孩子不按照我們的想法做事嗎脑又?而我們?yōu)楹⒆铀龅囊磺腥窠瑁降资菫槭裁茨?是為了引導孩子越來越獨立钞翔,還是因為我們內心對孩子缺乏信心,而不自知地和孩子越纏越緊呢?
其實哮笆,孩子的作業(yè)只要能完成就行,并不需要按照我們期望的狀態(tài)和節(jié)奏汰扭。我們只需要發(fā)自內心地相信,作業(yè)是孩子的事情,他能安排好,與我們沒有直接關系,作業(yè)也不是我們的責任,只是屬于我們的監(jiān)管范圍。
如果孩子做完作業(yè)的時間太晚,事后提醒一句就可以启具。如果有足夠的耐心,甚至不必刻意說,過幾天,說不定孩子自已就會意識到問題所在,并悄然改正了珊泳。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教育的結果是緩慢呈現(xiàn)的色查,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04 寫在最后
親子咨詢師楊杰老師說:媽媽的回應方式?jīng)Q定了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跨扮。在親子關系中,孩子是根據(jù)母親的回應漸漸形成對自己的認識的帝嗡。家長需要洞察孩子的感覺及其背后的心理需求璃氢,而非僅僅根據(jù)孩子的行為進行回應一也。
要做到這一點,絕不能僅憑我們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椰苟。這就需要我們去不斷地學習舆蝴,才能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同步教會孩子自主自律挨稿。從而讓孩子慢慢形成自我肯定和自我認同京痢,開啟孩子自我教育的人生旅程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