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朋友給我講究反,她家孩子特別不聽話。你讓她干什么儒洛,她偏不精耐。
例如:早上穿衣服,天氣很冷琅锻,媽媽想讓孩子穿件比較暖和的衣服卦停,可孩子非要穿裙子不可向胡。整個早上,母女倆為了穿衣服的事兒都遲到了惊完。
媽媽沒有說服孩子僵芹。
最后,還是穿著紗裙外面裹著毛衣來了幼兒園小槐。這孩子一點都聽不進去勸拇派,就是一個犟脾氣。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煩惱凿跳?
比如:路上有個水坑件豌,你不讓他踩,他偏踩控嗜,鞋子都弄濕了茧彤,強行抱走就哇哇大哭;走路非走馬路牙子躬审,搖搖晃晃的棘街,還不讓扶;穿媽媽的高跟鞋承边,一走一歪遭殉,不讓穿還生氣;你拖地博助,他也要跟著掃险污,弄的臟兮兮的,不讓干還非要干富岳。
是啊蛔糯,誰家還缺個“熊孩子”!
但心理學家可不這么認為窖式。著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曾提出個體人格發(fā)展的八階段論蚁飒。
對于3-6歲的孩子,他主要的心理危機是主動對內疚的沖突萝喘。此時的主要發(fā)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性淮逻,避免內疚感。
什么意思呢阁簸?3歲的孩子試圖像成人那樣做事爬早,表現(xiàn)為主動探究。
比如說启妹,他要拖地筛严,如果父母鼓勵他,他會發(fā)展出更多的主動性饶米,將來成為一個積極主動桨啃、勇于承擔的人车胡;如果父母阻止他,甚至批評嘲笑他照瘾,他內心會產生一種內疚感吨拍,逐漸失去主動性。習慣生活在別人安排好的生活里网杆,缺乏責任感和成就動機。
我把這種感覺總結為一種“掌控感”伊滋,自己能夠主動地做決定且對事情的發(fā)展有影響力的一種感覺碳却。
當孩子發(fā)現(xiàn),我可以掃地了笑旺,我可以穿媽媽的鞋子昼浦,我可以自己決定穿什么衣服,充分體驗了掌控感筒主,他的掌控欲反而會降低关噪。孩子就會順利度過這個階段,變得有勇氣乌妙,而且還能合作使兔。
而家長總是打壓和限制,比如:想嘗試掃地藤韵,不讓掃虐沥;想嘗試穿大人的鞋,不讓穿泽艘;想嘗試小腳丫踩在水里啪啪啪濺起的感覺欲险,不讓踩。
孩子的主動性得不到尊重匹涮,會體驗到一種無助感天试,影響自信心的建立。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然低,甚至委曲求全喜每,在長大后可能更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去迎合別人。
但有的家長說:“什么事情都尊重他的意見脚翘,那不會變得非常任性嗎灼卢?”
加拿大親子問題專家朱蒂阿諾,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她把大人在一天中可能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總結歸納出來来农。
從早晨開始鞋真,比如叫孩子起床,叫孩子快點穿衣服沃于,吃早餐時候叫孩子把杯子里的牛奶趕緊喝完涩咖,坐車要系上安全帶海诲,在路上不要亂跑,回家后先要洗手檩互,直到睡覺前要收拾玩具特幔、刷牙、換睡衣闸昨,等等蚯斯。
朱蒂阿諾一共列出了200條,很細饵较,但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大人對孩子的指令和要求拍嵌。她讓學齡前孩子的父母勾選,看看哪些指令要求是自己在一天中有可能向孩子提出的循诉。
結果横辆,最多的家長勾選出140條,最少的也有50多條茄猫。
朱蒂阿諾還提到一項加拿大的專業(yè)調查狈蚤。這份調查針對3-5歲孩子的家庭,調查目的之一是父母跟孩子每天的對話中有多少條是指令性語言划纽,結果發(fā)現(xiàn)指令性語言占90%脆侮。
也就是說,父母每天跟孩子說的100句話里面阿浓,90句都是在發(fā)指令他嚷,提要求。
通過這個調查芭毙,相信大家都能體會到一件事筋蓖,就是在實際生活中,孩子在多數(shù)時間里都是“被掌控”的退敦。我們倡導孩子的主動性粘咖,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讓他嘗試。
在這里有一個金科玉律是:恰當?shù)姆秶鷥瘸薨伲o最大的自由瓮下。恰當?shù)姆秶侵副WC安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钝域。具體來看讽坏,我們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來提升孩子的掌控感例证。
第一路呜,在“恰當范圍”內,家長減少不必要的指令和規(guī)則。
就是說胀葱,在保證安全和不破壞規(guī)則的情況下漠秋,給予最大的自主性。對于前面說的孩子“非要穿裙子”抵屿,我認為這個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庆锦,是可以協(xié)商解決的,這個就是恰當?shù)姆秶?/p>
但有的家長就擔心孩子任性轧葛,非要和孩子對著來搂抒。你要穿裙子,我偏不讓你穿尿扯,看看誰說了算燕耿。所以,這樣看來姜胖,不是孩子在頂牛,而是家長和孩子對著干淀散。
那什么時候堅決不能尊重他的主動性呢右莱?例如,他非要在薄薄的冰面上自己行走档插,這是觸碰了安全底線慢蜓。家長要理解他的想法,但是要限制孩子的行為郭膛。
可以說:“爸爸知道你很想自己試試在冰面上走的感覺晨抡。你一定覺得很有趣,但是這個是不可以的则剃≡胖”,并強行制止這種超越恰當范圍的行為棍现。
第二调煎,“在恰當?shù)姆秶鷥取钡摹坝邢捱x擇”。
什么是有限選擇呢己肮?是給孩子一些選項士袄,讓他自己做決定。比如谎僻,前面的案例娄柳,孩子非要穿裙子,媽媽覺得冷艘绍。
我們當然不是完全無條件的給她自主感赤拒,否則感冒了不是還得家長收拾嗎?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尊重她的想法和喜好需了√纾“媽媽知道你很想穿紗裙,穿上紗裙很漂亮肋乍,就像小公主鹅颊,但是你會凍壞的。你是想往外面套一個毛衣還是套一件大衣呢墓造?”
后面這個問題就是“有限選擇”堪伍。
給她限定的選項,但她依然是可以選擇的觅闽,也會體驗到一種主動性和可控感帝雇。
有限選擇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蛉拙,讓他刷牙尸闸,他不刷,你可以問:“你想用草莓味的牙膏還是用檸檬味的牙膏孕锄?”一般孩子會愉快的做一個選擇吮廉,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覺得自己有主動性畸肆,被尊重了宦芦。
第三,家長減少強行代辦轴脐。
有些家長總覺得孩子做不好调卑,或者嫌麻煩,直接替他做了大咱。他們想自己穿衣服恬涧,自己扣扣子,雖然扣的歪歪扭扭碴巾,穿的慢如牛气破;他們想自己吃飯,吃到到處都是餐抢,像種飯一樣现使;他們喜歡自己嘗試搭積木,雖然你知道他把兩個圓圓的木頭放在下面當?shù)鬃鹾郏欢〞夹狻5牵阋惨戎约喝グl(fā)現(xiàn)欺抗。
蒙氏教育有一句話:我做到了售碳,我就學會了,沒有什么道理可以代替孩子的體驗。他們就是想要“我的事情我做主”贸人,來體驗主動性帶給他那種“我能行”的感覺间景。
所以,自己穿衣艺智、扣扣子倘要、吃飯也不會造成什么嚴重后果,屬于恰當范圍十拣,不能因為覺得麻煩就限制孩子封拧;自己搭積木翻了,他可以在不斷的試錯中找到規(guī)律夭问。
家長在這些事情上要做減法:少指導泽西、少糾正。
有的家長說缰趋,我沒那么多耐心捧杉,這就是你要反思的問題了。
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秘血,育兒就是最挑戰(zhàn)你耐心的一件事情糠溜。你沒有耐心,有可能是因為你對他貼了標簽直撤,覺得他“不聽話”,所以火一下子就躥上來了蜕着;也或許是你對他期望太高谋竖,希望他懂道理,講半天聽不進去承匣,火又躥上來蓖乘。
所以,到最后韧骗,還是家長內心的修煉嘉抒。放下標簽,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袍暴,讓你學的這些知識幫助你找回耐心些侍。
你告訴自己說,這不是什么“倔驢一頭”政模,這是他發(fā)展自己主動性的關鍵期岗宣,你就能欣然接納他的倔強,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去應對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