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
中國人民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贡耽,擁有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要發(fā)展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yè),要促進社會主義四個現(xiàn)代化的早日實現(xiàn)羡滑,就需要很好地批判地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菇爪。要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就需要學習古代漢語柒昏。
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凳宙,對不同的人來說,情況雖然有所不同职祷,但是全民族的文化科學水平在不斷提高氏涩,每個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將接觸古籍有梆,都有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責任是尖,自然應該學習古代漢語。
廣播電視大學語文類的同學們在工作中免不了要接觸一些文學泥耀、歷史饺汹、哲學方面的古籍,要為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出一份力因此痰催,要把古代漢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來學習兜辞。
接觸古籍,需要學習古代漢語;即使是閱讀現(xiàn)代作品夸溶,也需要有古代漢語的知識逸吵。例如: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jīng)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缝裁,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扫皱。(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段話有好些文言詞語,也有文言的句式韩脑。要透徹理解氢妈,也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漢語知識。
接連便是難懂的話扰才,什么“君子固窮”允懂,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衩匣。(魯迅《孔乙已》)
要真正透徹理解魯迅先生寫這幾句話的意思蕾总,是需要有古代漢語知識的。
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琅捏,你知道嗎? (魯迅《孔乙已》)
1956 年版《魯迅全集》第一卷484 頁注5:“據(jù)字書記載生百,回字只有三種寫法:回、同柄延、面蚀浆。”第三次印刷時引用《康熙字典》說《篇核寻桑》里還有一種寫法市俊,作“”。最初注釋者弄錯了滤奈,回字確有四種寫法摆昧。魯迅先生曾跟章炳麟學過《說文解字》,《說文解字》里記載著蜒程,回字的古文作绅你。魯迅先生不是隨便讓孔乙己說出“回字有四種寫法”的≌烟桑可見就是讀現(xiàn)代文忌锯,也要學習古代漢語。
從理論上來說领炫,現(xiàn)代漢語是由古代漢語發(fā)展來的偶垮,同是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詞語,由于各人的文化修養(yǎng)不同帝洪,各人對古代漢語的知識有高有低似舵,因而對這個詞語的涵義的理解,也會有深有淺把所有詞語理解的深淺差異加起來碟狞,它的總和就決定了人們對現(xiàn)代文的理解也必然有深有淺。
學習古代漢語還可以向古代的作家學習寫作方法婚陪,提高寫作水平族沃。我們不可能僅僅聽人家講一些寫作知識、文章作法之類的課就能把文章寫好。要把文章寫好脆淹,需要有多方面的修養(yǎng)常空。要多寫,也要多讀盖溺。多讀一點典范的古代作品漓糙,也是幫助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之一。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烘嘱,不會吟詩也會吟昆禽。這揭示了讀和寫的辯證關系。歷代產(chǎn)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有不少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借鑒蝇庭∽肀睿《古文觀止》是清代人編選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學習寫古文的啟蒙讀本。其中有不少文章哮内,文字很短盗棵,可是內容非常豐富。例如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北发,士以故歸之纹因。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琳拨,豈足以言得士瞭恰。不然,擅齊之強从绘,得一士焉寄疏,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僵井,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陕截。
全文八十八個宇,寫得大起大落批什,起承轉合农曲,分成了好幾個層次。一層套一層驻债,層層深人乳规,抑揚頓挫,筆力道勁合呐。王安石在這里用極精煉的文辭把道理說得十分透徹暮的,不到一百字的短文勝過十萬字的長篇大論。古代的優(yōu)秀散文作品淌实,短的往往只有幾百字冻辩,長的也不過一兩千字猖腕,其中有的論辯哲理,有的縱談時勢有的描繪山水恨闪,有的記述人物倘感,議論記敘,寫景抒情咙咽,無不恰到好處老玛。這種高度簡潔而又舒卷自如的寫作特點,是中國古典作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钧敞,也是我們寫作時的很好典范蜡豹。
(二) 古代漢語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什么是古代漢語呢?古代漢語就是“五四”以前歷代漢族人民所使用的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講犁享,《紅樓夢》 也是用古代漢語寫的余素,《水滸傳》、《三國演義》 更是用古代漢語寫的炊昆。但是古代漢語這門課的內容是不包括它們的桨吊。因為古代漢語是一門工具課,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閱讀古書的能力凤巨。因此视乐,凡屬同現(xiàn)代漢語區(qū)別不大、容易閱讀的作品敢茁,都不包括在我們的學習范圍之內佑淀。語言有口語的形式,也有書面語的形式彰檬。我們今天所能接觸到的古代漢語伸刃,只是三千多年來的古代漢語的書面語形式。古代漢語的書面語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以先泰口語為基礎而進行加工的書面語言逢倍,即通常所說的文言文捧颅。一個是六朝以后以北方話口語為基礎進行加工的書面語,即通常所說的古白話较雕。古白話是隨著歷代的口語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的碉哑。例如: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賈亮蒋。一賣真金扣典,其第二者賣兜羅綿。有他買真金者慎玖,燒而試之贮尖。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燒之金,用兜羅綿裹趁怔。時金熱故湿硝,燒綿都盡闰蛔。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图柏。(《百喻經(jīng)·估客偷金喻》)
子胥祭了,發(fā)聲大哭任连,感得日月無光蚤吹,江河混沸(《伍子胥變文》)
行者曰:“我年紀小,歷過世代萬千随抠,知得法師前生兩迥去西天取經(jīng)裁着,途中遇害。法師曾知兩迥死處無?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
這三個例子拱她,分屬不同朝代二驰。例一《百喻經(jīng)》是六朝的作品例二變文是唐五代的作品,例三《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是宋代的作品秉沼。三個例子中都有一些漢代或唐代以后才產(chǎn)生的新的詞匯桶雀、語法現(xiàn)象』8矗《水滸傳》矗积、《三國演義》、《紅樓夢》 也是用古代白話寫的敞咧。古白話是研究漢語史的重要資料棘捣,但它同現(xiàn)代漢語差別較小,能夠閱讀文言文休建,一般也就能閱讀古白話;因此乍恐,古代漢語的學習內容一般只限于文言文,而不包括古白話测砂。
文言文的范圍很廣茵烈,先秦、兩漢的典籍是正統(tǒng)的文言文邑彪,唐宋以后模仿先秦兩漢的作品而寫的古文瞧毙,也是文言文。例如唐宋八大家韓愈寄症、柳宗元宙彪、歐陽修、蘇淘有巧、蘇軾释漆、蘇轍、王安石篮迎、曾鞏的文章男图,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示姿,龔自珍的《病梅館記等都是文言文,都是古代漢語的學習內容逊笆。
魏晉以后興起的駢體文栈戳,也屬于文言文的范疇;此外,歷代的韻文难裆、詩歌也是古代漢語的學習內容子檀。
古代漢語學習的內容除了歷代的文言文、韻文乃戈、詩歌外褂痰,還應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常用詞、古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和其他必要的古代漢語的常識症虑。
(三)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首先缩歪,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人們學習古代漢語的方式,并介紹一下目前高等院校開設古代漢語的情況谍憔。
辛亥革命前古人學習古代漢語的方式是“十年寒窗”匪蝙,“死記硬背”∠捌叮《儒林外史》有一段描寫當時教學的文章:
五骗污、六歲上請先生開蒙,就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十一二歲就講書沈条,讀文章需忿,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教他做“破題”蜡歹、“破承”屋厘、“起講”、“題比”月而、“中比”汗洒、“成篇”。
這就是說父款,古人是靠十年寒窗溢谤,把《四書》《五經(jīng)》都背熟,加上寫得一手清通的古文憨攒,就算學業(yè)成功世杀,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了。這是花上近十年的功夫才把古代漢語學到手的肝集,嚴格說來瞻坝,他們由于缺乏理論認識,往往還是半通不通杏瞻,對古代漢語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刀。
“五四”以后學校的古代漢語教學方式是中小學選學一兩百篇文言文衙荐,大學還要念一些古代的專書,像《論語》浮创、《孟子》《詩經(jīng)》忧吟、《左傳》等,再學一些文字斩披、音韻瀑罗、訓詰、文言語法等課雏掠。
解放以后,中學也要學幾十或一百篇以上的文言文劣像,大學有些系科正式開設了古代漢語課乡话。1961 年以后由王力先生主編了一部《古代漢語》,采取文選耳奕、常用詞绑青、通論三結合的辦法,重視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屋群。
日前高等院校的古代漢語教學時數(shù)減少了闸婴,不少學校自編了教材,但教學方式仍然貫徹文選與通論并重的精神芍躏。有的學校專講文字邪乍、音韻、訓詰和古代漢語語法等方面的知識;這就改變了古代漢語課程的性質对竣,培養(yǎng)閱讀古書能力的任務就需要由“古代文學作品選”一課來承擔庇楞。
我們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古代漢語的教學方式必須貫徹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并重的精神,也就是既要重視文選的教學否纬,又要重視古代漢語常識的教學吕晌。在教科書的《緒論》中,我們說了:
學習古代漢語必須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很好地結合起來临燃。感性認識是學習語言的必要條件睛驳,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怎樣才能獲得感性認識呢? 接觸原始材料膜廊,即閱讀古代的文言作品是一個主要途徑乏沸。作品讀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爪瓜、越熟練屎蜓,古代漢語的感性認識也就越豐富、越深刻钥勋,閱讀古書的能力也就會隨著提高炬转。但是辆苔,這種感性認識又不同于死記硬背式,它必須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作指導扼劈,而且又要上升為理性認識驻啤。
這就是我們學習古代漢語的基本指導思想。
具體來說荐吵,在文選學習方面骑冗,我們首先必須做到透徹理解做到字、詞先煎、句逐個落實贼涩,決不能囫圖吞棗。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薯蝎,還要將講授過的文選熟讀以至背誦遥倦。除講授的文選應該熟讀外,還應選讀教材中部分不講的文選占锯。自己依靠今注來閱讀一些文獻袒哥,這也是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
在古代漢語常識方面消略,我們要重視古代漢語的語法知識堡称,因為文言文的語法規(guī)則同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弄清楚古今語法規(guī)則的不同艺演,對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却紧。但是,現(xiàn)代漢語是由古代漢語發(fā)展來的胎撤,古今語法之間又有許多相同之處啄寡。因此我們只重點講古代漢語同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那些語法成份和結構方式,也就是重點講古代漢語的特殊句式和古代漢語的虛詞哩照。學習時挺物,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古今語法不同的方面。學習語法飘弧,有一個語法體系問題;長期以來识藤,這方面的爭論不少,一時還很難取得一致意見次伶。語法體系方面的爭論痴昧,有的確實牽涉到分析方法,有的只是名詞概念之爭冠王,在這方面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去考究赶撰。重要的是弄清楚各種語法成份的作用和意義。再有一點就是,學習古代漢語語法豪娜,需要有歷史發(fā)展的觀點餐胀,不要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去硬套,不要從翻譯的角度去理解古代的語法結構瘤载。
在古代漢語常識方面否灾,我們更需要特別重視的是古代漢語詞匯方面的知識。因為詞匯的系統(tǒng)性比語法復雜得多鸣奔,詞匯的發(fā)展變化比語法快得多墨技,古今的差異更大;要掌握古代漢語的詞匯需要花更多的功夫。我們要具備閱讀古書的能力挎狸,也像學一種外諾-樣扣汪,需要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詞。掌握古代漢語的常用詞锨匆,主要靠學習文選來逐步積累崭别。同時,教材中有許多節(jié)常識都是與詞匯有關的知識统刮,需要掌握;還有《詞義分析舉例》選取了兩百多個常用詞,從不同角度對古漢語詞匯進行了分析账千,是幫助大家學會詞義分析方法的侥蒙,不在課堂上專門講授,需要自學匀奏。
此外鞭衩,有關占代漢諾的文體、修辭表達等方面的知識也需要重視娃善。
要學好古代漢語论衍,還必須搞好預習、復習聚磺,認真完成作業(yè)練
古代的作品都有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坯台,我們必須貫徹“古為今用”、“批判繼承”的精神瘫寝,但是在講課中不可能用很多時聞進行思想分析蜒蕾,需要同學們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來對待。
課外作業(yè)
精讀教科書上冊《愚公移山》一文焕阿。弄清楚其中古今有差別的詞的意義和語法現(xiàn)象咪啡。
《原載《古代漢語講授納要》,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暮屡,1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