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吵鬧的時候泊窘,很多媽媽有一個“絕招”:扔給孩子一臺手機或平板電腦熄驼,孩子立刻就安靜下來了,百試百靈烘豹。我以前也經常用這種方式換來自己一刻的清凈瓜贾。
很快問題來了,孩子確實被屏幕上閃過的一幀幀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住了吴叶,也不吵不鬧了阐虚,可電子產品就像”鴉片“一樣,孩子越玩越上癮蚌卤,每天吵著要玩,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屏幕奥秆,吃飯的時候要玩逊彭,睡覺前也要玩,不給他玩就跟你大發(fā)脾氣构订。侮叮。。
孩子對電子屏幕的過分“專注”悼瘾,讓人憂心囊榜!
不止是我审胸,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孩子對手機卸勺、電視砂沛、平板電腦表現出來的過分“專注”讓人擔憂。這個問題有多嚴重曙求?
法國:法律禁止兒童在校玩手機
就在上個月碍庵,為了“改善法國1200萬學童的紀律”,法國已經動用法律手段來管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悟狱,新出臺的法律規(guī)定:全法國15歲以下兒童静浴,將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這條法律意味著:幼兒園挤渐、小學苹享、中學在內的所有0-15歲的孩子們,在學校任何時候都不能使用手機浴麻、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富稻,即使是休息時間和用餐時間也不行,否則就是違法的白胀。
比老年癡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癡呆
德國著名腦科學家椭赋、精神科醫(yī)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施皮茨爾或杠,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數字癡呆化》哪怔,書中主要介紹數字化的社會,如何扼殺現代人特別是孩子們的腦力向抢。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告誡:比老年癡呆更可怕的是數字癡呆癥认境!
雖然這部書引起了很多爭議,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挟鸠,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我們的孩子投入到電子產品上的時間正越來越多叉信,同時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越來越遲鈍。
孩子們對手機艘希、電視硼身、平板電腦所表現出來的專注,并不是真正的專注力覆享,而是一種完全被動的專注佳遂,單方面的吸取電子產品給予的信息,不需要自己太多的思考撒顿。
一旦孩子們習慣了被動的專注丑罪,孩子們的主動專注力就很難運作了,在玩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會變得對外部世界的變化不再敏感吩屹;而且一旦離開了電子產品跪另,其他事情會變得更難吸引他的注意力。
孩子成迷手機煤搜,父母可以強行禁止嗎免绿?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
軟弱派的父母很無奈:“孩子一哭鬧、胡攪蠻纏宅楞,就開始舉白旗投降针姿,聽之任之了⊙嵫茫”
強硬派的父母也很無奈:“將手機沒收藏起來距淫,一不留神,手機婶希、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榕暇;打罵也沒用,還學會撒謊騙我喻杈,偷偷借同學手機玩彤枢,摸了游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筒饰〗煞龋”
聽之任之的做法當然是不對的,助長孩子的為所欲為瓷们,還會讓孩子學會怎樣用發(fā)脾氣來控制父母业栅;而強行禁止的做法代價也很大,一方面會被孩子怨恨谬晕,另一方面監(jiān)督成本高碘裕,因為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攒钳,他們在快速地長大帮孔,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不撑,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也很難做到文兢。可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呢燎孟?
限制孩子玩手機禽作,父母應該怎么做拱烁?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似嗤;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没隘,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降允;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爆侣。
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yǎng)好后萍程,再接觸動態(tài)的電子屏才好。簡單來說兔仰,父母不是要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茫负,而是要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后來通過我的實踐證明乎赴,事先的約定比事后的懲罰效果更好忍法。跟孩子“約法三章”:玩手機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guī)則榕吼,一旦違反饿序,要承擔違約責任。
“約法三章”的好處: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羹蚣,與父母強加的命令相比原探,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zhí)行動力顽素。
“約法三章”的4個注意點
1咽弦、目標清晰,便于測量
錯誤做法:“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
正確做法:“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胁出,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yè)以后型型。”目標要具體全蝶、明確闹蒜,孩子更容易操作。
2裸诽、少說“不”嫂用,多說“可以”
錯誤做法:“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
正確做法:“如果你完成了約定丈冬,就可以去看一場電影”
要清楚的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么嘱函,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埂蕊,要少說“不”往弓,多說“可以”,孩子朝積極的方向努力蓄氧,完成的可能性就更大函似。
3、遵守約定喉童,獎罰分明
錯誤做法:說完就忘撇寞,不按約定執(zhí)行
正確做法:把約定書面化,并張貼在家里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蔑担。當孩子完成了約定牌废,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啤握。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鸟缕,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排抬,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懂从。
4、耐心溝通蹲蒲,尊重孩子意見
錯誤做法: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正確做法: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番甩,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見是重要的悠鞍,才會更愿意對自己的話負責对室。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咖祭,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掩宜、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單方面的命令么翰、禁止無法取得真正的成效牺汤,在限制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上也是一樣。
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做最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