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徹底追問了人際關(guān)系兵怯,認為人際關(guān)系的最終目的是共同體感覺。但是腔剂,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媒区?我到底應(yīng)該過怎樣的人生?青年還是感到疑惑不解。
一個月之后袜漩,他再次來到了哲人的書房绪爸。他想要弄明白,究竟如何才能實現(xiàn)共同體感覺宙攻,獲得尋找幸福的勇氣奠货。
01
在上一次討論中,哲人提到座掘,凡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递惋,都是因為對自己太過執(zhí)著。所以溢陪,我們應(yīng)該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換成“對他人的關(guān)心”萍虽。
青年雖然也同意這一點,但他做不到形真。他認為杉编,人無論如何都會在意自己。只看到自己没酣,不是因為自戀王财,而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樣的自我意識嚴重束縛著他裕便,他害怕被嘲笑绒净、被人看不起,在人前總是小心翼翼偿衰,不敢自由地表達自己挂疆。
針對青年的問題,哲人提出下翎,建立共同體感覺缤言,要從這三點做起,那就是:自我接納视事、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胆萧。
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不是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俐东,但還是暗示自己說“我能行”跌穗。自我接納是誠實地接納這個“做不到的自己”,不對自己撒謊虏辫。
要分清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蚌吸。我們不能丟棄和更換現(xiàn)實中的這個“已有的我”,先接受自己砌庄,然后羹唠,拿出智慧和勇氣奕枢,去改變能改變的,這就是自我接納佩微。
我們并不缺乏能力缝彬,只是缺乏“勇氣”。
當然哺眯,做到了自我接納厢拭,并不代表就可以獲得共同體感覺逃糟。我們要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變成“對他人的關(guān)心”笤虫,還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關(guān)鍵詞——他者信賴抵拘。
他者信賴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陵珍,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不應(yīng)該是“信用”寝杖,而是“信賴”,無條件地相信他人互纯,不附加任何條件瑟幕,即使遭遇背叛也愿意繼續(xù)相信的態(tài)度就叫做信賴。
聽到這里留潦,青年叫了起來只盹,這不就是缺心眼的老實人嗎?
不是這樣的兔院。哲人說道殖卑,信賴的反面是什么?是懷疑坊萝。假設(shè)你把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建立在“懷疑”之上孵稽,生活就會處處充滿懷疑,這樣你還能建立起什么積極的關(guān)系呢十偶?而只有我們選擇了無條件的信賴菩鲜,才能構(gòu)筑更加深厚的關(guān)系,帶來更深層惦积、更純粹的喜悅接校。
你只需要考慮“我該怎么做”,別人背不背叛你狮崩,那是別人的課題蛛勉,就像之前提到過的,如果能進行課題分離厉亏,那么人生就會簡單得令你吃驚董习。
當然,他者信賴是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手段爱只,如果你并不想與那個人建立關(guān)系皿淋,用手中的剪刀徹底剪斷就可以了招刹,因為這也是你自己的課題。
青年問道窝趣,那遭到背叛時的怒氣和悲傷又該怎么辦疯暑?
哲人回答道,悲傷時盡管悲傷就可以哑舒。只是妇拯,不要因為逃避悲傷和痛苦而不敢對他人付諸信賴。當我們既能接納自己洗鸵,又能信賴他人時越锈,就把他人看作了伙伴,也就能夠在所屬的共同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膘滨,從而獲得歸屬感甘凭。
當然,僅憑自我接納和他者信賴并不能獲得共同體感覺火邓,這里還有一個關(guān)鍵詞——他者貢獻丹弱。
他者貢獻
青年問道,他者貢獻就是發(fā)揚自我犧牲精神铲咨,為周圍人效勞吧躲胳?
相信像青年這樣思考“貢獻”二字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是纤勒,他者貢獻并不是自我犧牲坯苹,而是為了能體會到“我”的價值而采取的一種手段。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貢獻就是工作摇天。工作的目的除了賺錢北滥,本質(zhì)上是對他人的貢獻。很多富豪已經(jīng)擁有了一生也花不完的財產(chǎn)闸翅,但他們依然繼續(xù)忙碌地工作再芋,這正是為了獲得歸屬感,體會到自我價值坚冀。
青年承認济赎,自己沒有邁向自我接納和他者信賴的勇氣。
于是记某,哲人對他講了猶太教義里的一段話:假如有十個人司训,其中有一個人無論如何都要討厭你,你也不喜歡他液南。其中有兩個人能夠成為你的好朋友壳猜,剩下七個人則兩者都不是。
這種情況下滑凉,你會關(guān)注誰统扳?如果只憑那個討厭自己的人來判斷整個世界喘帚,從而感到自卑和痛苦,就是采用了一種缺乏人生和諧的錯誤生活方式咒钟。
那些被稱為“工作狂”的人吹由,他們也缺乏人生和諧。因為他們只關(guān)注人生特定的側(cè)面朱嘴,以工作為借口來逃避其他責任倾鲫。如果僅認為賺錢養(yǎng)家才是有價值的行為,就是靠“行為標準”來認可自己萍嬉。等有一天退休或因病無法勞動時乌昔,這樣的人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
所以壤追,是按照“行為標準”還是按照“存在標準”來接受自己玫荣,這正是一個有關(guān)“獲得幸福的勇氣”的問題。
難道幸福對我們而言就只是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嗎大诸?我們的生命就為了這樣的喜悅而存在嗎?青年還是無法理解贯卦。
哲人說资柔,他第一次聽阿德勒的心理學報告時,聽到講師說:“今天聽了我的話的人撵割,從此刻起就能夠獲得幸福贿堰。”
他當時也有些排斥啡彬,但隨著思考的深入羹与,他才明白,對人而言庶灿,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歡自己纵搁。關(guān)于什么是幸福,阿德勒給出了極其簡單的答案往踢,那就是“我對他人有用”腾誉,也就是幸福即貢獻感。
但是峻呕,獲得貢獻感并不需要他人認可利职。判斷你的貢獻是否起作用的人不是你,那是別人的課題瘦癌,因此猪贪,只要你內(nèi)心能夠產(chǎn)生“我對他人有用”的主觀感覺就行了。
青年雖然懂得了通過他者貢獻可以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讯私,但他認為不能將一切都歸于人際關(guān)系之中热押,只有找到畢生追逐的夢想并將其實現(xiàn)的時候西傀,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甘于平凡的勇氣
哲人明白青年所指楞黄,因為他們之前就談過池凄,人類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guān)注,脫離“普通”狀態(tài)鬼廓,成為“特別的存在”肿仑。
這時,哲人提到阿德勒心理學中非常重視的一個觀點碎税,那就是人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氣”尤慰。
為什么非要“特別”呢?這是因為無法接受“普通的自己”雷蹂。但是伟端,普通并不等于無能,我們根本沒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優(yōu)越性匪煌。
青年認為责蝠,哲人說的甘于普通其實就是肯定懶惰的自己。他堅決反對這一點萎庭,一個人怎么可以沒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呢霜医?
青年口中的遠大目標,就好比登山時以山頂為目標驳规。假如把人生理解為一場登山肴敛,那么大半時光都應(yīng)當“在路上”,也就是說吗购,登頂之后医男,我們理想的人生才真正開始,在此之前捻勉,所有的路程都是“臨時的我”走過的“臨時的人生”镀梭。
而哲人眼中的人生,是點的連續(xù)踱启。也就是說丰辣,人生是連續(xù)的剎那。我們只能活在此時此刻禽捆,我們的人生只存在于剎那之中笙什。
在很多父母看來,年輕人上好大學胚想,進好企業(yè)琐凭,擁有穩(wěn)定的家庭,這樣的軌道才是幸福的人生浊服。但是统屈,人生不可能是一條線胚吁,計劃性的人生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根本不可能愁憔。
青年激動地反駁道腕扶,先生,您的主張不僅否定了人生的計劃性吨掌,還否定了努力半抱!那些音樂家、律師膜宋、科學家的人生窿侈,都是沒有目標和計劃的人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人生!
哲人回答道秋茫,正是因為這些人在人生的每個瞬間都活在此時此刻史简,專注于眼前的剎那,才會在某一天驚覺:原來我已經(jīng)來到這里了嗎肛著?
人生并不存在目的地圆兵,但只要在每個瞬間不停旋轉(zhuǎn)起舞,跳好當下枢贿,那么最終定會到達某個地方殉农。跳著小提琴之舞的人可能成為了專業(yè)小提琴手,跳著寫作之舞的人可能成為了作家萨咕,跳著司法之舞的人可能就成為了律師......
青年又追問道,先生既否定了過去火本,現(xiàn)在又否定了未來危队,那我們豈不是要在沒有路的地方盲目前行?
哲人說钙畔,這不是很自然的事嗎茫陆?人生是連續(xù)的剎那,不存在過去和未來擎析,認真過好此時此刻才是現(xiàn)在能做的事簿盅。
他又總結(jié)道: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活在此時此刻,只糾結(jié)和關(guān)注不存在的過去與未來揍魂。
青年想了想桨醋,問了最后一個問題:如果人生只存在于此時此刻,那么它的意義究竟是什么现斋?
哲人回答道喜最,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人生的意義是我們自己賦予自己的庄蹋。你為什么會感到茫然呢瞬内,那是因為你想選擇自由迷雪,選擇為自己而活的道路。
人想要選擇自由時當然可能會迷路虫蝶,但阿德勒心理學提出了“引導之星”章咧,也就是他者貢獻。即使有人討厭你能真,只要沒有迷失“他者貢獻”這顆引導之星赁严,你就一定能夠有幸福相伴,有朋友相伴舟陆!
而且误澳,我們要像跳舞那樣跳好我們?nèi)松拿恳粋€剎那,不看過去秦躯,也不看未來忆谓,只要跳著,就一定會達到某個地方踱承。在你認真跳好“此時此刻”的時候倡缠,人生意義就會逐漸明確。
最后茎活,哲人送給青年一句話:
如果我改變昙沦,世界也會改變。必須有人開始载荔。即使別人不合作盾饮,那也與你無關(guān)。
青年終于露出了年輕人應(yīng)有的笑容懒熙,他不知道自己和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否會改變丘损,但是,他可以確信:世界很簡單工扎,人生也一樣徘钥!
踏著新雪,他離開了哲人的家肢娘,下次再來拜訪時呈础,他將會以朋友的名義,而不再是那個自卑的青年橱健。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前四章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