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高考落下了帷幕扒磁,回想十幾年前自己高考時的種種,仿佛一切就在昨天式曲。剛高考完那幾年妨托,每到這幾天都會像紀念日一樣的感慨一番,各類分數線也不自覺地成為家人和同學眼中的重點吝羞、口中的焦點始鱼,其實,那既是為自己從高考走過而唏噓脆贵,也是為曾經最拼搏奮斗的青春年華的祭奠医清!
高考,在當年總是那么嚴肅又神圣的一個詞卖氨,它是所有人認為的“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会烙,“得高考者得天下”更是成了所有人的共識。為了在這次千百萬人之眾的個人競技中取得理想的成績筒捺,大家都在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著柏腻,隨著高考的臨近,哪怕平時再不著調的人系吭,也會被學校和家庭所營造的氛圍所感染五嫂,紛紛拿出“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陣勢,有模有樣的端起書來沃缘。
對于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來說躯枢,爭強好勝和永不服輸可能正是那個年紀的代名詞,在唯成績論的教育模式下槐臀,高考分數和錄取院校成了所有人眼中可以量化人生的具體數據锄蹂,逢人就問分數,就問幾表水慨,好像分數高就一定能飛黃騰達得糜,上好大學就一定能高人一等,這樣的邏輯一直影響著我的判斷晰洒,從高考之前直到畢業(yè)多年之后朝抖。
可是后來,特別是參加工作幾年之后谍珊,感覺像是與生俱來的槽棍、堅如磐石的價值觀,卻被現實狠狠地擊得粉碎抬驴。在工作中一次次活生生炼七、血淋淋的例子,都殘忍地驗證了“學歷不等于能力布持、文憑不代表水平”這句話豌拙,那一紙文憑僅僅是必不可少的“敲門磚”和“入場券”。
當年出類拔萃的“天之驕子”怎么就淪落成了碌碌無為的“無名之輩”题暖,曾經高高在上的高考究竟帶給了我們什么按傅?多年以后的我突然發(fā)現,問題就在于高考勝出的我們胧卤,往往以為自帶“主角光環(huán)”唯绍,其實卻是“龍?zhí)赘唷保鄹呤值偷膽T性讓我們錯誤地把“門票”當做“套票”枝誊,把“入圍賽”當做“冠軍夜”况芒,這種把起點當終點的狀態(tài)怎能不碰的頭破血流呢!
其實說白了高考實質上沒有考得好與考得差之別,而是所有年輕人一起做一份題,這份題的成績像種子一樣種進你的人生田柔,然后對你將來去哪一座城市,遇見什么樣的人压汪,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和誰一起生活等人生大事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瓤。驀然回首止剖,你會驚奇地發(fā)現腺阳,高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得償所愿,而是陰差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