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李普曼的《輿論》,這是由常江老師翻譯的版本。
看完了第一章節(jié)热康,對一些內容似懂非懂凝果,表面上的意思大體是了解了,對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內容或許還欠些悟性婿奔。去B站看了常江老師對這本書的解讀視頻缺狠,應該是說帶讀吧,也是他作為翻譯這本書的作者萍摊,對該書的一些深入看法和解讀挤茄。
以前總以為的擬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很淺層的字面意思,更了解了書中所說的冰木,擬態(tài)環(huán)境是人的天性和環(huán)境條件兩者加以綜合的結果穷劈。說白了就是一個“偽環(huán)境”,人造的環(huán)境踊沸,不僅是媒介和信息的環(huán)境歇终,更是經(jīng)濟階層、人際網(wǎng)絡逼龟、文化資本協(xié)同為大眾社會打造的“結構環(huán)境”评凝。
還有一個收獲就是常江老師所提到的腺律,如何閱讀的問題奕短。他認為:
“我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找標準答案宜肉,而是思考一個問題,看待一個問題可能的觀點翎碑。如果說你找到了跟你不一樣的觀點谬返,而這種觀點在邏輯上又被作者闡釋的十分自洽的話,我們要做的可能是你要反思自己的認識論和自己的方法論日杈。所以其實讀書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關于知識和觀點的遣铝,它是關于思維方式,關于邏輯和認識論的莉擒『泊溃”
平時看書、看資訊總愛看不同人對某個事的不同觀點啰劲,常江老師的話似乎令我有所頓悟梁沧。
在此也想起了俞敏洪和王小川對話所提到的一個觀點:
“我們讀書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讓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高級蝇裤⊥⒅В”
在這個基礎之上去解讀常江老師的話,也許有一種關聯(lián)栓辜。我們讀書恋拍,往往為的是擴大知識面,讓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有更多不同的方法論來解決它藕甩。
這個方法論是怎么來的呢施敢?那就是常江老師所說的,去尋找作者在闡述觀點里的論證邏輯過程狭莱、論證思維方式等僵娃,學習他是如何能夠做到邏輯自洽的。作者的觀點是一個論證的結果腋妙,我們不光要去體會這種觀點默怨,還要去吸收這個論證結果的一個過程。也就更好地回答了老王常常所困惑的骤素,為什么大牛對一件事怎么是那樣去想的匙睹?他怎么就可以這樣去思考?…
這是我的一個理解济竹,日后再來看看是否理解到位痕檬。
這一天天的,時而感到孤獨送浊,時而感到亢奮梦谜。
文章如需轉載,請?zhí)崆奥?lián)系,如無聯(lián)系視為侵權改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