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學(xué)習(xí)《論語·為政》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期升,四十而不惑惊奇,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播赁,七十而從心所欲颂郎,不逾矩∪菸”
釋義:
(1)志乓序,《說文》:從心,之聲坎背。志者替劈,心之所之也。
(2)學(xué)得滤,學(xué)問陨献,做人的學(xué)問。
(3)立懂更,《說文》立眨业,住也急膀。
(4)不惑,不疑惑龄捡。
(5)天命卓嫂,劉氏《正義》說:「知天命者,知己為天所命墅茉,非虛生也命黔。蓋夫子當(dāng)衰周之時,賢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學(xué)之就斤,知其有得悍募,而自謙言無大過。則天之所以生己洋机,所以命己坠宴,與己之不負(fù)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绷旗。命者喜鼓,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衔肢,圣人所不敢辭也庄岖。」
(6)耳順角骤,什么都能聽進去隅忿,即是是被罵也沒有什么不順。
(7)不逾矩邦尊,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背桐,心里怎么想就是怎么做的,怎么做的心里就是怎么想的蝉揍,所以不逾矩链峭,這個矩是自己給自己定的。
孔子說又沾,我十五歲開始有做學(xué)問的志向弊仪,三十歲基本確立這個志向,四十歲對這個志向的內(nèi)容不疑惑杖刷,五十歲時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撼短,六十歲時什么都能聽進去了,七十歲時做到了言行一致挺勿。
解析:
孔子幼年坎坷曲横,明白生活的不易,但是在生活中他明白了學(xué)會做人可以讓人活的很好,所以十五歲時立志于學(xué)做人禾嫉,到三十歲的時候做人的基本原則確立了灾杰,四十歲的時候?qū)ψ鋈嗽瓌t的內(nèi)容不再疑惑,五十歲時明白一個人學(xué)會做人還不行要大家都明白才行熙参,所以他知曉了自己的天命——讓天下人都學(xué)會做人艳吠,六十歲時即使面對反對的聲音也能自若了,七十歲時做到了他的學(xué)問的終極目標(biāo)——言行一致孽椰。
這是孔子一生的總結(jié)昭娩。但是為什么放在這里呢?“為政以德”句開始講為政者修德黍匾,修德的內(nèi)容栏渺,修德的禁忌,這里就是講修德的境界锐涯。從這些境界中有兩點很直觀磕诊,第一就是孔子志于學(xué)之后就一直堅持,第二就是“如切如磋 纹腌,如琢如磨”的修煉霎终。
這一句話是對前面“可謂孝矣”句的總結(jié),“三年無改”才是孝的本意之一升薯,所以這一句后面又有對孝的具體解釋莱褒。孝解釋之后又有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補充涎劈。